摘 要:文章對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價值、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從細化教學目標、開展互動教學、引入信息技術、落實實踐活動等方面,探討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對策,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文化融入
作者簡介:周妙鳳(1980—),女,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小學。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思想文化越來越豐富,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這些思想文化會直接影響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小學是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健全學生的人格,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共同發展奠定基礎。
一、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價值
(一) 奠定語文知識基礎
小學階段的學生語文知識基礎較薄弱,也缺乏生活經驗。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識字詞、讀課文等,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所有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在理解中掌握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漢字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漢字的起源,加深學生對漢字的了解,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漢字學習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有趣,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今后的文化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樹立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1]。
(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提升
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創新了教學方法,為學生引入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如古詩等。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為學生打開一個全新的知識文化寶庫,將與社會、人文、地理、哲學等有關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能引導學生發掘更多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
(三)促進學生文化自信提升
在當今時代,不少國外文化傳入我國,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一些學生開始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這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2]。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這一情況的嚴重性,做好課堂引導工作,為學生制訂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正向的引導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愿意自主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教師要從根本上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幫助學生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3]。
二、 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 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足
現階段,部分教師忽視了傳統文化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師為了快速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忽視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提升,這是優秀傳統文化難以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4]。一些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詩詞等傳統文化內容時,只是照搬課本內容,沒有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精華。這樣,學生學完以后也無法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傳統文化內容的講解,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廣度。
(二) 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體驗
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很多知識和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緊密關聯,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機械化學習,就難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特殊性,甚至會降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如果能結合學生特點,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就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5]。只有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學習的樂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其中。但一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注重教學方法設計,忽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難以感受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魅力。
三、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對策
(一) 細化教學目標,引領文化教學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為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教學活動,能為后續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內容時,教師不能忽視教學目標的關鍵引導作用。教師要細化教學目標,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有效落實傳統文化內容的融入工作,促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實現知識、能力、素養的協同發展[6]。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一文時,教師要深入分析課程內容,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制訂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目標: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生字詞,了解老舍的生平經歷,掌握文章的寫作特點以及文章中運用的寫作手法,了解北京的風俗習慣,感受課文展現的喜慶氛圍。(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運用情境感知、資料整合的方式,進一步感受北京春節的氛圍,掌握春節的民俗習慣,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梳理文章脈絡。(3)情感與價值觀念目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
(二)開展互動教學,滲透傳統美德
互動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具有合作性、自主性的特點,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能為學生的個性思維發展提供支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并通過知識延伸的方式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內容,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教學提問環節,是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可結合課程內容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他們在思考中深入了解傳統美德。例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一文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小詹姆斯和爸爸出門釣到了什么魚?以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之后,教師可提出問題:小詹姆斯最后是否將鱸魚放生了?以此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最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小詹姆斯爸爸放生鱸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小詹姆斯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教師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并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優秀傳統美德,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
(三)引入信息技術,彰顯文化特點
部分傳統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單一的口頭講授的方式,則很難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生動、真實的學習情境,將抽象的傳統文化內容形象化,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學習《趙州橋》一文時,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古建筑文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趙州橋的壯麗,了解古建筑的美。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提出“這座橋是什么形狀的?”“這座橋是誰設計的?”“這座橋是在哪一年建造的?”等思考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捕捉關鍵性信息,對趙州橋形成更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師可通過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趙州橋的外形以及結構,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最后,教師可從本節重點知識入手,拓展知識內容,讓學生觀看關于我國古建筑文化的視頻以及相關的圖文資料,從而加深學生對古建筑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滲透傳統文化,提升審美體驗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形成,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感受到我國傳統建筑藝術、繪畫藝術的魅力。例如,在學習《趙州橋》一文時,教師可通過多樣的方式滲透傳統文化,為學生介紹古代的造橋技術,引領學生對趙州橋的外形進行賞析,并結合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從不同方面引導學生感知古人的智慧,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重要作用。這樣,學生在學習文章時能進一步理解趙州橋的內涵和細節,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提升審美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引入榫卯結構的知識,融入更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愿意主動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注重名著教學,落實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源自中國各大名著的內容,而名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名著閱讀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傳統文化內容,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時優化教學方式,引入豐富的課外閱讀內容,以有效提升名著教學效果。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名著并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了解名著相關內容,促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名著《三國演義》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諸葛亮的故事,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諸葛亮的探究欲望,讓學生主動挖掘諸葛亮具備的優秀品質。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如古詩詞朗誦比賽、傳統文化競賽等,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內化傳統文化知識。教師也能通過競賽結果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掌握程度,從而進行教學方法的優化和調整。如,教師可在端午節組織學生開展“致敬屈原”演講比賽,鼓勵學生了解屈原,閱讀屈原的優秀作品,以此促使學生意識到端午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動挖掘并學習屈原身上的優秀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有效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意義,并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手段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徐樂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圍繞“雙減”政策優化素養教育的研究[J].教師博覽,2023(12):43-45.
[2]潘娟.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4):106-108.
[3]高春英.“雙減”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4):103-105.
[4]劉喜君.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的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4):163-165.
[5]沈文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J].文理導航(下旬),2023(5):49-51.
[6]李萍.探究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