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體育教育提上了議事日程。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其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師和教練應分析如今的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現狀,再從陽光體育的視角出發,從不同角度探討如何創新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基于更加科學、有效和人性化的策略體系優化學生培養發展。
關鍵詞:陽光體育;高校教育;體育教學;運動訓練
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完善人格、延續民族文化、推進科學發展等方面,高等教育機構肩負著重要使命。而作為全面發展學生健康身心的教育手段之一,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同樣重要?;陉柟怏w育的價值作用,高校的體育教師和專業教練應該分析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現狀,了解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分別存在的問題之后,再從陽光體育的角度出發,思考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策略。在創新的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推進學生體育素質、意識和能力的提升[1]。
一、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課程選修率偏低
在大部分高校的本科生課表中,體育課的學時通常較少,一般只有兩節課,甚至有的學校每周只有一節體育課。由于課時較少,某些同學對體育課的投入不高,或者將其視為休閑時間,即使強制參加也不會適當付出。有些高校體育學院將自己的優秀學生挑選出來,在校內體育比賽中代表學校進行比賽。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一般學生并沒有太多參與校園體育比賽的機會,更不能感受到真正的體育文化,進一步造成了體育課的選修率偏低。
2.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不足
大部分高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對相關教師的招聘和培養相對不足,加之很多教師難以獲得更高的職稱和晉升,競聘的壓力和外界對體育評價的低迷等等都逐漸增加了體育教師的工作壓力,導致各體育教師對工作的信心和熱情下降,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受到影響。且高校體育教育普遍缺乏令人信服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活動和項目重復的問題,甚至某些教練無法掌握自己管理區域的情況,管控體系缺失導致了課程嚴重受到干擾和影響。
3.體育設施建設滯后
體育教學與體育鍛煉基本依賴于各高校的體育設施,比如足球場、運動會用的田徑場、體育館、游泳池等項目設施。據調查,僅在澳大利亞,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大學為了滿足頂尖運動員的學習和訓練要求有建設體育館;但在中國,哪怕目前各大高校建有運動場地,大多數運動場地設施都很陳舊、入選學生密度過大。且隨著體育活動的組織,因為缺乏相關安全設施保障,很有可能因此引發事故,增加傷病風險,不利于活動安全規范和體育教學實施。
4.比賽系統不健全
校內比賽旨在為學生的校內體育鍛煉提供平臺,展示學校的體育文化,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鼓勵同學們分享運動的快樂和堅持自律的精神,然而現實情況并不理想。由于比賽評測標準低,校內比賽的水平也逐漸降低,占比重大的校間比賽相對較少,比如大型體育賽事、國內國際體育比賽都比較少[2]。且不少體育比賽都需要學生的特別奮斗努力,但如今學生更加喜歡守成,處于安逸狀態,這種情況反倒加劇了學生“躺平”“擺爛”態勢,不利于學生發展。
5.體育教學評價標準不夠公平
體育教學的評價標準是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在績效考核體系中,許多高校都將學生的成績表現作為評估標準的主要依據,但是僅通過成績考核很難具體評價學生的成就和努力,有些同學情況復雜,可能參加過一些比賽,也可能特別勤奮地堅持鍛煉。如果校方單純根據體育成績進行排名、晉級或者頒獎,會打擊到上述優秀的同學,導致其在不公平的績效考評徹底失望,從而怠于體育學習和訓練。除此之外,根據調查,發現高校體育教學存在方法上的問題,許多時候過于統一課程體系,反而缺少個性化和差異化教育。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普遍存在課程體系相對單一、缺乏個性化和差異化等問題,板式化、單一化的體育教育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高校運動訓練存在的問題
1.體育設施的不足
高校體育設施的投資和開發不足,致使一些大學缺乏充足的體育設施,學生在訓練和比賽時只能使用有限的設備和場地。哪怕有完整的團隊訓練計劃,也因為限制的設施設備和場地而只能擱淺,致使學生無法得到充足的體育鍛煉。長此以往,不足的體育設施會限制高校學生的體育活動水平,會導致一些重大的體育比賽難以舉行,影響了學校整體的體育聲譽。
2.運動訓練的專業性不足
很多高校的運動訓練師和教練是由普通教師轉移而來,這些普通教師缺乏專業運動和訓練知識,無法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訓練建議和指導,也無法做出合理的比賽安排和組織。某些高校的運動訓練課程僅限于體育專業學生,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限制了學生們運動訓練水平的提升。
3.運動訓練比賽的系統性不足
許多高校的運動訓練課程只關注學生在體育比賽上的表現,缺乏共同的訓練計劃和紀律,缺乏有效的培訓和組織。這使得學生們的實際表現、技能水平等與學校的知名度不匹配,難以獲得進一步的培訓和發展,很難進入職業運動員賽場。還有許多高校的運動訓練比賽僅限于內部比賽,缺乏真正的比賽機會,這會對學生的競爭力造成影響[3]。
4.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
許多學生只把運動作為一種身體鍛煉的方式,而非從個人興趣和熱情的角度主動參與運動。如此情況下,學生便會減少運動參與度,也很難再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參與訓練比賽。尤其是在課業負擔、家庭負擔的增加下,更多學生不會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訓練,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個人身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也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凝聚力的形成。
二、“陽光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策略
(一)高校體育教學策略
1.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是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的基礎工作之一。陽光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應該既有基礎教學,也應該有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特色課程?;A教學課程包括:各種運動技能的基本動作(如游泳、羽毛球、籃球)、運動排列和規則等;特色課程更應具備個性化,如瑜伽、拳擊、攀巖、舞蹈等。教學內容應該充分考慮科技和信息化的應用,充分利用現代設備和網絡手段,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各類運動的基本知識,掌握運動技能。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圍繞知識、技能、體能、心理、興趣等方面展開。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體育水平和身體素質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針對不同課程要求,確定相應的教學主題,并基于教學主題編制教案。還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在陽光體育理念下,安排合理的教學時間和課程序列,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需要。
2.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高校體育教學應該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以期發現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參與科研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和知識,不斷提升教學能力[4]?;蛘叻e極推動教師發表論文,對優秀的論文著作者給予適當的獎勵,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創新,以滿足學生發展需要。
3.采取多種體育活動與體育項目方式
高校體育教學應該采取多種體育活動和體育項目方式,提升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比如,在體育活動方面,需要開展健身操、游泳、跑步、羽毛球等體育活動;體育項目方面,開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多種體育項目。學校還可以安排一些戶外活動,如登山、徒步旅行、摩托旅行,使學生全面體驗運動的魅力。
4.注重實踐教學
高校體育教學應當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教師教學時注重講解和實踐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運動的過程,通過實踐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和實用性,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育素質。且于實踐教學中,教師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輔導,幫助學生糾正運動技巧上的不足,促進學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5.提供先進的體育設備和技術支持
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借助先進的體育設備和技術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學校應該配置先進的體育器材和教學設備,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學校還需要開設體育專業課程,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出優秀的體育人才,為國家的體育事業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與此同時,教師應該積極使用模擬法、討論法、游戲法等等,應該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并全面推動教學評價改革。
(二)運動訓練策略
1.明確訓練目的
高校運動訓練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免疫力,使學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時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應對。其次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運動技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為學生提供機會,從而發展學生個性,塑造學生品格性格。陽光體育視角下的高校運動訓練還應該明確其他訓練目的,如鍛煉學生身心、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比賽成績。針對不同的訓練目的,專業的體育教練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做好相關的課程安排,確定相應的評測標準,保證訓練效果得到提高[5]。
2.劃分訓練類型
高校運動訓練的類型多種多樣,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不同類型的訓練有助于改善學生不同方面的身體素質。有氧運動方面。有氧運動可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學生的體力和耐力。有氧運動的常見類型包括慢跑、快走、游泳、爬山,這些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身體得到放松,還能讓學生感到身體不斷被挑戰,逐步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力量訓練方面。力量訓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肌肉強度和耐力表現,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力量和爆發力,也能讓學生的身材變得更加魁梧有型。力量訓練的常見種類有啞鈴、杠鈴、繩索等等,采取合理的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享受鍛煉樂趣,體驗進步,收獲良好的運動成果。柔韌性訓練。柔韌性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韌性和靈活性,適當訓練會積極影響學生的后期運動表現,使其有效避免運動傷害。常見的柔韌性訓練包括瑜伽、舞蹈、伸展操等等,學生可以在優美的音樂節奏下打造柔軟優美的身體線條。
3.確定訓練方法
高校運動訓練的方式有很多種,陽光體育視角下,教師和專業教練可以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和訓練類型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以此獲取更為有效的訓練效果。負重訓練法。負重訓練法是力量訓練法中最為常用的訓練方式,通過向訓練者施加重物的拉力或壓力提高訓練者的力量強度,而且負重訓練法可以通過頻次、量化等手段協調和控制訓練者的身體。常見的負重訓練法有杠鈴、啞鈴等,確定訓練方法,組織學生負重訓練,可以保證運動訓練效果更加高效。高強度間歇訓練法。高強度間歇訓練法旨在增強訓練者的高能量耗損能力,集中訓練比較高強度的運動,適合于短距離或者爆發類運動的訓練。比如說,100米的短跑、200米的跳高、鉛球等。循環訓練法。循環訓練法是一種比較全面的訓練方法,可以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同時促進肌肉的恢復休息。在循環訓練法中,一般是將不同的訓練動作進行統一分組并不斷循環,以達到全面訓練目的。這種方法適合學生短時間內的多種訓練,可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且減少肌肉酸痛和疲勞過度的發生。
4.挑選訓練人員
高校運動訓練的訓練人員應該是專業的教練和健身導師,這些人必須掌握學生身體素質分析、運動訓練實踐方面的專業知識,并具備嚴格的訓練紀律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6]。陽光體育視角下,高校運動訓練的學生人數應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提高訓練效果和教練員的教學水平。對于有需要進行私教的學生,可以提供專業的個性化定制訓練,針對其身體素質和體育目標進行科學訓練方案的合理制定,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三、結語
陽光體育視角的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策略是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融入更多的人性化教育,但現實中,高校的體育教師和專業教練面臨著許多問題。選手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很大,而教育改革又提出針對個體開展專項訓練的理論要求,這些皆加大了陽光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難度。此時便需要高校的體育教師和專業教練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體育水平,在多元化的趨勢中不斷探索嘗試,組織學生學習體育理論,豐富訓練經驗,在不斷的實踐積累中提升運動水平,成為新時代的社會精英。
參考文獻:
[1]余騰飛. \"陽光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探討[J]. 成才之路,2022(24):21-24.
[2]張建斌. 基于\"陽光體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策略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2,12(35):58-61.
[3]王佳祺. \"陽光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研究[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4):112-114.
[4]周和澤. \"陽光體育\"視角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J]. 武俠故事,2022(21):53-55.
[5]高銘. \"陽光體育\"視角下體育教學的運動訓練方式探究[J]. 美眉,2020(10):9.
[6]王牧野. 陽光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訓練教學模式優化策略研究[J]. 拳擊與格斗,2022(1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