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琴貴
【摘要】小學數學主要側重于計算層面的內容,在計算過程中,學生由于缺乏定力,容易在課堂上無法耐心傾聽教師的講解,出現急躁、心情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態,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轉變課堂教與學的方式,將游戲化的內容融入其中,通過游戲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文章基于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從“依托內容,選擇合理化的游戲”“關注實際,設置有目標、層次化的游戲內容”“聯系生活,巧設情景趣味化游戲內容”“體驗探究,設置實踐性游戲活動”四個方面提出了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小學數學;應用途徑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且學習過程比較枯燥,加上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為高效完成小學數學教學任務,教師需要探索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輕松快速掌握知識,還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實現更好的發展.
一、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是學生夯實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但由于數學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時存在一定難度,對數學知識無法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游戲化教學法,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通過玩游戲的方式,牢牢地掌握數學理論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二)增強學生數學方面的思維能力
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會根據游戲中的角色、圖像而主動改善自身的思維方式.基于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需求改變教學方法,運用游戲化教學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數學理論知識,樹立數學思維意識,從而有效提高數學水平與思維能力.
二、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依托內容,合理選擇游戲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數學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合理選擇游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課堂活動,讓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游戲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將游戲化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能夠助力教學進程呈現全新局面,通過趣味化的內容將數學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真實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在選擇游戲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真實情況,聯系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游戲,做好教學準備,以便在課堂上讓游戲真正全面發揮其作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所選擇的游戲,要與教學內容有聯系,不能脫離學生實際,也不能偏離學生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和下冊的教材都涉及加減法的計算,面對這些內容,學生會覺得枯燥,以往教師會借助一些實物幫助學生掌握加減法法則.這樣的方式,在一開始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而隨著課堂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會覺得將這些實物有時增加有時減少非常無聊,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喪失了興趣與積極性,而且并不知道這些加減法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聯系、能給學習帶來什么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合理設置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找朋友”的游戲開展有關計算結果為7的算式訓練.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多張不同數字卡片隨機分發給每一名學生,確保每名學生都能拿到一張小卡片.緊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幾加幾等于7?”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從而算出“1+6=7,2+5=7,3+4=7”.通過這樣的多種組合,比較哪些小學生在游戲中最終能獲得勝利.這種游戲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最后教師先對學生進行語言鼓勵,再給予獲勝者一定獎勵,使最終取得勝利的學生獲得專用的數字橡皮、數字鉛筆等物質獎勵,并且會在獎品上出現他們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榮譽能夠讓學生倍感驕傲.除了這種基礎性的游戲,教師還可以逐漸調整并增加游戲的難度,例如,除了給學生發相關的數字卡片,還可以把部分數字換成運算符號發下去,這時候教師直接喊出最終的數字8,學生通過多方面的思考,便會得出結果,用手中的卡片拼出等于8的多個式子:6+2=8,3+5=8,4+4=8.這樣的多種組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積極尋找拿著相關符號卡片的學生,一些學生還得到了一些減法式子.上述過程中,學生通過游戲輕松掌握了加減法計算的法則,并靈活應用相關計算法則解決問題.
(二)關注實際,設置有目標、層次化的游戲內容
將游戲化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否則只停留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游戲玩樂過程中漸漸忘了學習的目的,這樣就有失偏頗了.以游戲化教學引入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愉悅,從而積極學習.基于此,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設置游戲,使之緊密聯系班級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另外,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時,一定要重視目的性和層次性,這樣才能夠將“因材施教”這一教學理念更好地落實于課堂中.游戲化教學工作的開展強調的是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需要充分學習數學知識、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調動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而對于游戲化教學工作開展的層次性來講,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時,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層設置游戲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不能采取統一化的游戲,否則無法幫助所有學生實現針對性的提升和進步.所以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層次化的游戲,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全身心、主動投入課堂學習,獲得一定的進步,讓游戲化教學切實發揮更多作用,最終保證不同層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都能得到提升,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內容時,學習的重點是掌握沒有括號,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算式的運算順序以及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混合運算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看到混合運算就產生抵觸心理,非常害怕做錯.在混合運算學習過程中涉及同級運算、兩級運算和有括號的運算.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動物樂園游戲化教學場景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在動物樂園中,某天動物們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小動物們要去上幼兒園了,但在幼兒園有一個考試,如果沒有通過考試,那么小動物就不能夠進入幼兒園了.這些考試題分別是同級運算、兩級運算、有括號的運算的算式,在運算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的規則.”此時,教師趁機引導學生意識到要先深入掌握這些規則,才能幫助小動物們答對題目,從而幫助它們順利進入幼兒園,接著提問:“同學們愿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的回答自然是非常愿意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四則運算的概念和運算順序作為相關的游戲規則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詳細的認知和記錄.這一過程中,教師先不要告訴學生哪些是重點以及應該如何運用,只是讓學生想方設法去幫助小動物答題.
教師給出的規則是:(1)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存在同級運算,即只有加、減法運算或只有乘、除法運算,則需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加、減、乘、除運算都有,就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而且乘除或加減也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3)在算式中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若大、中、小括號同時出現在算式中,則按照小→中→大的順序計算,而且不論哪種情況,括號里面的計算都遵循以上(1)(2)中的順序進行.
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劃分,針對數學學習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就讓他們進行同級運算;對于數學學習能力相對優秀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進行二級運算和混合運算.這樣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在不同的運算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后在這兩組學生中挑選出幾名學生去幫助小動物們答題,確保小動物們都能成功進入幼兒園.接著幼兒園園長給了學生一份“秘籍”,這份“秘籍”是關于神秘人“零”的故事,即零不能做除數,一個數加上(或減去)零結果是原數,一個數減去它本身的差是零,零和一個數相乘仍然是零,零除以任何非零的數都得零.此時學生會發現,原來在這么多的運算中,零是非常特殊的.學生得到了這份“秘籍”,而且又通過自己的幫忙讓小動物們成功進入了幼兒園,他們都顯得非常興奮,會對照“秘籍”反反復復地進行思考,并且還能靈活地將“秘籍”和自己的計算相聯系,最終輕松掌握了相關數學知識,也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聯系生活,巧設情境趣味化游戲內容
數學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感到沉悶無趣,對學習感到乏味,對學習數學知識也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面對這些情況,教師要圍繞著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生對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巧妙設置情境趣味化游戲,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一)”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簡單地理解理論,課堂就會非常枯燥,因此,教師應結合位置與方向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學生對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地方是肯定不會走錯的,也都知道好吃的店鋪在哪里,還會清楚記得家在哪個方向.因此,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生活情境:“如果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海島尋找寶藏,找不到需要去的地方了應該怎么辦呢?會不會出現迷路的情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這是因為大家不了解具體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今天的學習就非常重要,它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海島上的寶藏.”
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給每個小組一個特定的線索,讓小組成員根據這個線索畫出藏寶圖,在圖中的相關位置進行方位的繪制,在每一個位置設計一道混合運算的式子,分組展開計算比賽.比賽規則是:每個小組根據繪制的線索進行接龍,快速完成計算題,完成的準確率最高而且題數最多的小組就可以贏得比賽,即找到了寶藏獲得勝利.布置任務后,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積極進行藏寶圖的繪制.學生“過五關斬六將”之后,終于找到了寶藏.教師先表揚獲勝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動腦思考相關的計算公式,嘗試說說計算方法,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糾錯.經過思考討論,學生很快得出了混合運算的方法.游戲方式就是通過動手動腦、勤于思考得到寶藏,學生互相配合找到寶藏時那種發自內心的高興,會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很強的積極性,也使他們意識到數學原來和自己的生活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
(四)體驗探究,設置實踐性游戲活動
游戲化教學最大的優勢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是傳統教學所不能具備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置實踐性和較強的游戲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游戲學習的快樂,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從實踐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中,重點內容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以及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而且要能看懂物品的單價,學會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為了讓學生認識人民幣,并掌握人民幣的換算方法,教師可設置“小銀行存兌業務”和“超市購物”的小游戲,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到“銀行”去完成存錢、取錢的業務,到超市模擬購物,體驗購物的樂趣,最重要的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付錢.這樣的教學方式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學習合理轉變為生動的游戲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趣味活動中掌握認識人民幣的基本知識,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同時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結 語
總之,游戲化教學作為當前中小學教學的一個主流趨勢,將其運用到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能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效率,鍛煉學生多方面思維能力,取得更大的進步.同時,它能助力教師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真正構建高效化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徐嵐.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2(27):81-83.
[2]韓慧.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2(04):223-225.
[3]徐占成.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2022(2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