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旭
【摘要】數學在眾多學科中屬于基礎性和實用性較強的科目,是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經常應用的科目.數學的學科核心素養包含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數學問題的辦法,了解解讀數學問題的語言和培養數學的邏輯思維,這些因素都是學生能夠提升數學水平的關鍵所在.基于這個話題,本文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從初中數學學習和教學角度出發,討論如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來進行數學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實際操作思維和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實際應用
通過培養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個人發展空間,并更好地滿足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對自主創新型人才與實踐應用型人才的持續需求.初中時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一方面,數學教師需要借助練習題來展開有效性教學,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另一方面,又需要有意識地超越于題海,依據初中生的個性,結合初中生的日常實際生活,適時構建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情境,高效引導初中生多層次、多角度參與數學實際應用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基于初中數學需要學習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性和抽象性,并且做題需要大量的計算和解答,所以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只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直接教給學生,學生們更多提高了數學計算水平和對一些數學公式的應用水平.但是在結合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來進行數學教學方面,大部分數學教師還沒有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缺乏此方面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把關注點放在怎樣將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加強數學教學有效性相結合是很有建設性意義的.
為什么學習初中數學要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因為學科核心素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提高整體學習數學的綜合素質.這是在新的教學環境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必須要提出并執行的目標.將學科核心素養和教學結合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視.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為前提的數學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是什么,對于新學期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接受度更高.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維.中學數學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把教學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是一門學科學好的中心環節,也就是一個學生學習數學需要的各種能力的全面發展.直接映射出數學學習的本質,提高學生疏理、學習與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注重主觀能動性、邏輯思考和理論實際問題相結合等等.在授課中教師尤其要從學科的綜合素養的培養出發,進行針對性的授課,持續推動我國初中數學教育的良性發展.受過去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一些教師仍然通過學習成績來判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天分,這樣就無可避免地打破了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平常心,破壞了學生在數學探索過程中的輕松感,不利于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深度思考意識與創新意識,學生也很難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總之,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教學基礎,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緒.教學方法上可適時采用交流、互動、討論等形式,不再采用單一的教師授課方式,從注重結果轉向注重學習的過程.營造輕松自在的數學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 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現狀
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存在很多困難.因為現在初中教學目標多是應付考試,很多教師只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數學水平的標準,因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數學和深入挖掘數學問題的能力缺失.所以,國內的初中數學教育就被貼上了單調乏味的標簽,學生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再加上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心智尚不成熟,所以很難長時間集中精力來學習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長此以往,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對學習困難的科目產生抵觸的情緒,不想主動思考,就削弱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而且目前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并沒有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的空間,產生的問題也沒有辦法立刻得到解決,脫離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時代在發展,數學的教學思想、方法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就不能滿足新時代對于數學教育的需要和實現新時代的數學教學目標.教師本身的數學教學水平和教學意愿也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巨大影響.初中數學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思想認知.在課堂上的數學授課過程中,不能繼續秉持傳統的教學思想,一味沿襲落后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而需要積極接納新教改后的數學教學要求,依據新推出的教學標準,主動多角度、多方面、多元化地革新目前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構建更科學的數學教學模式,推動教學事業的發展[1].
2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討
2.1 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模式
初中生對于學習的理解水平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對于新知識充滿求知欲.這個時候教師必須讓學生去做一些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題,通過解答那些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提高學生的邏輯抽象能力.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創建新的授課模式,將所要傳授的數學知識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齊頭并進,培養更多綜合能力強的全能型學生.
在授課的課堂上,教師應該設置更多有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的氛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授課質量提高,學生知識的接受程度提高,這是教師在課堂上授課的目標.比如,“圖形的變換”這一知識點,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剪紙材料,帶領學生制作一些圖形道具,更直觀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出圖形變換后的結果.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切實增強學生的數學參與體驗感,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通過數學和實際生活中的多樣化結合,教師針對性地提出這些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2.2 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
在日常授課環節,教師應該經常選取日常生活的常見物品,來比對數學知識,將數學和實際生活更好地融會貫通.對數學中幾何圖形的理解教師就可以拿生活中的物品來舉例子,通過全新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當學生遇到類似的幾何問題就會自動地聯想到教師在課上舉的例子,更深刻地理解、記憶知識,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采用科學高效的辦法使學生自動樹立起學科的核心素養理念,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水平的提升[2].
2.3 通過合作討論的方法學習數學
現在的初中教學教學過于強調成績的重要性,也就緊抓學生對于數學課本知識的掌握.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機械方法學會了數學知識點,而后直接應用于大量的數學題目,就很容易對枯燥的數學知識產生厭煩心理,從而阻礙了數學教學的長久發展.新的教育理念讓過去的教育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育的結構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把學生放在教學的重點,充分關注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理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成為主體,能夠主動積極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利用自覺主動的學習、參與式的學習和深入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抓住一個新的教學方向,開辟學生學習數學的前進道路,用新的教學方法引導新的教學思路.在學習新的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先布置預習的任務,學生先自己學習相關知識.然后把學生分成幾人一組,在教師講完課堂的知識后,分別進行討論,討論自己不會的地方,再通過教師的進一步講解解決每個小組的問題,并對課程內容加以延伸,完成課堂對教學內容的展示.
2.4 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不應該急于求成,應該讓學生以端正的態度對待每一道數學題,培養他們認真看待數學的精神.一道數學題有多種解決方法,不同的數學題有不同的思路和解決方法.學生面對問題,應該培養主動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尋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吸取每一道錯題的教訓,對于難點一點點突破解決.學生可慢慢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對于更難的問題也更容易迎刃而解.面對毫無頭緒的復雜問題,通過開放的思維模式,能夠將其轉化為自己較為熟悉的數學公式,主動探究到有效的解題方法,達到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在進行新課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而后由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分解.同時教師適時給予針對性的引導與提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解題的思路,提升學習的效率,以提升解題能力[3].
2.5 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在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培養中,教師應該根據新的教學實踐要求,通過授課加反饋的雙重教學模式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建構一個良好的課堂關系.教師把自己和學生放在一個平等的高度,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討論,教師能夠更好地感知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和接受程度.由此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學生就能更好地跟上教師的腳步和節奏.因為數學有相當一部分的知識是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十分有必要把一些抽象的數學語言解讀成日常生活中能夠碰到的實際事件,將無形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將平面圖形轉化為立體圖形”教學為例,這一板塊的知識教師就必須把理論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做好教學設計,讓學生既能夠聽懂,又不感到乏味.通過實際操作的方法讓學生們親眼看到圖形之間的靈活轉變,課堂上緊跟教師的引導,在實際操作中領會了數學知識.把數學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不僅深入挖掘了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也增強了學生將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結合的能力,提升學科的綜合素養.
2.6 創新作業設計
初中的數學作業量不宜過大,應該在方式上和結構上下功夫,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才是目的.教師在完成課堂授課之后,也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一些和數學相關的,也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興趣類作業.培養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動意識,注重學生學習和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增強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統計類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關于制作計劃圖表,并且和實際生活相關的作業.增加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在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律性和時間觀念,提升統計分類的思維能力.計算圖形面積的初步學習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回到家親手去測量屬于各種圖形的物品的面積,學生們通過親自動手測量,了解圖形的面積計算過程.不僅鞏固了對相關數學公式的掌握,也比普通枯燥的計算作業更有價值,利于學生對后面復雜的解圖問題展開深入思考.
3 結語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驅使下,以培養學科綜合素質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理解,時常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狀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模式,取長補短.時刻跟進教學計劃,并不斷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綜合認識.打好學生學習數學的底子,也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模式打下基礎.教師也可以通過每節課來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時刻將數學和實際生活中的細節緊密結合起來,不再只拘泥于課本上的知識運用.
同時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公,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探究能力.把數學課堂立體化,注重提升學科的綜合素質.只有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深入理解,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和學習教學相長的目標.從學生每個方面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來進行培養,促進中學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宗會.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05):17.
[2]李建文.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2):165-166.
[3]周茂蘭.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有效教學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