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米婭
摘 要 分析重慶市高中語文第九屆中青年優質課大賽寫作課決賽課例,探討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寫作教學問題,可以給出高中寫作教學設計的有效措施:積極創設情境,設置課堂任務;搭建支架,輔助學生探索;引導協作學習,促進共同進步。
關鍵詞 寫作教學? 設計措施? 創設情境? 搭建支架? 協作學習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課程內容分為了18個學習任務群,其中“文學閱讀與寫作”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與寫作教學直接相關。“文學閱讀與寫作”要求學生學習寫作文學作品,撰寫文學評論;“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要求學習闡發觀點,講究邏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要求學習實用文本,說明復雜事理。
重慶市高中語文第九屆中青年優質課大賽寫作課決賽以“聚焦‘三新背景下的語文核心素養,探討統編教材任務群教學本質”為主題,呈現了17節精彩的寫作課,內容包括議論文片段、小小說、文學評論、散文、書信寫作,分別體現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文學閱讀與寫作”“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三大任務群,展示了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方式。
一、創設情境,設置課堂任務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圍繞學習任務群創設引導學生廣泛、深度參與的學習情境……打通語文學習和生活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本次大賽中,選手主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營構體驗氛圍”來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深入體驗,解決問題、發表感悟。
1.創設問題情境,關注社會熱點,激發深入思考
選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實踐的選手在創設情境時,選擇了真實熱門的、能引起深入思考的社會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議論要有針對性》一課中,選手用雷蒙多代言華為mate60 pro導入,設置了“就‘華為爆火一事進行投稿”的主任務,探究議論文立論和論證的針對性。《如何使用好論據進行寫作》則以《逃出大英博物館》導入,讓學生以此為論據,以“使命和擔當”為論點進行論述。《學寫“有理性思考”的議論文》以碩士女孩因染粉發被網暴事件為引子,帶領學生分析、評價熱點事件,了解、運用理性思考方法。《學寫“議論有針對性”的文段》一課從李佳琦事件出發,引導學生展開時事評論。
社會熱點、具體問題與主任務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寫作實現從“要我思考”“要我寫”到“我要思考”“我要寫”的轉變,提高寫作興趣,增強自主動力。
2.營構體驗氛圍,聯結生活情境,促進語言實踐
決賽選手或帶領學生從游戲中體驗文學魅力,或根據生活事件加強情感驅動,在此基礎上引導出寫作實踐的主任務。
《小小說創意構思》一課通過“海龜湯”的游戲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思維破局。教師提出了“湯面”:慘絕人寰的事情發生了,但旁觀者發現兇手后卻笑了,為什么?引導學生探尋“湯底”:旁觀者是讀者,自己推理的內容和結局一樣,滿意地笑了。通過游戲體驗,讓學生初步體會了小小說的創意和構思過程,引出了主任務:完成一篇小小說的創意構思。《美言融情,文采飛揚》根據學生在教師節表達感恩的生活需求,引出主任務:寫一封向老師表達感謝的有文采的信。
另外,還有依據學生學習生活設置的情境任務,如校刊、校報征稿,參加征文比賽等。
二、搭建支架,輔助學生探索
創設情境,提出主任務后,若學生無法獨立掌握“技能型”主任務,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助推營構,搭建可供學生逐步攀升的支架,挖掘并發展其潛在能力,幫助其運用主任務技能。
1.搭建認知支架,引入新知,擴大認知
主任務中若存在新命題則要擴大學生認知,降低寫作難度。《以“突轉”技法提升小小說藝術價值》一課中,選手提出“突轉”概念,并引用《詩學》進行解釋:“劇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轉折,必須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則。”《美言融情,文采飛揚》引用高考考試說明,將“有文采”的要求展示給了學生,要求“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而文句有表現力”,從而使學生對“文采”有了更具象的認知,更有助于寫作實踐。
2.搭建情感支架,深入體會,剖析感情
情感支架即通過共鳴來獲得真實、深入的情感體驗,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角色扮演。《學寫文學點評》一課,選手以《聲聲慢》為例,帶領學生身居局中,以李清照的視角體驗其命運的甘苦。同時,引導學生以第一人稱視角寫短評:“面對疾風驟雨,我的愁緒漸濃,我寫下了(? ? ),想將愁寄托在(? ? ),然而(? ? ),終無力改變。”學生提“滿地黃花堆積”一句,認為“憔悴的花更像是憔悴的我”。“入乎局內”體驗情感后,選手要求學生“出乎局外”,以旁觀者的視角將主觀感受轉化為客觀評價,從而完成“學寫文學點評”的主任務。
3.搭建技能支架,思維外化,模仿學習
技能支架是當學生無法通過自身能力完成任務時,教師將自己的思維方法一步一步呈現給學生,從而搭建起新技能的使用方法。《古詩詞鑒賞》一課中,主任務為:寫古詩詞鑒賞文章,向雜志投稿。教師分享了古詩詞鑒賞文章誕生的過程:“初審——評選標題”,指出標題要有詩歌的鑒賞點;“復審——調整框架”,指出鑒賞文章要有結構條理;任務三“終審——細改段落”指出優秀段落包括點、析、評。思維外化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
三、協作學習,促進共同進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溝通和寫作,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協作學習能通過相互啟發、相互評價促進共同進步。
1.啟發幫助,開拓思維
小組討論能激發靈感,優化成果。本次決賽中,每一位選手都設置了小組討論。《小小說創意構思》設置了組內交流環節,分組構思以“回家”為主題的小小說,組內分享,評選出最具創意的構思。《學寫“有理性思考”的議論文》一課,明確了小組角色和任務:8個人一組,推選出小組長、發言人和記錄員,分別負責小組協調、發言、記錄過程和方法。協作學習中,學生激烈討論,打破了思維定式,對技能和任務的理解更深入,增強了合作意識,提高了寫作能力。
2.自評互評,不斷改善
學生自評是審視自身學習過程,通過自我反思明晰改進方向。互評是換位思考、相互督促,從合作中提升寫作能力,從競爭中激發學生動力。在本次決賽中,為保證評價切中肯綮,教師常采用評價量表,要求學生按照量表評價。文學點評量表多涉及觀點評價、闡釋、論證、語言表達等,如《學寫文學點評》量表從上述角度出發,要求學生判定文學短評能否通過校刊篩選。
《學寫“議論有針對性”的文段》中,要求學生寫100字左右的議論文段,根據評價量表評論。
學生在自評、互評后,會針對量表所提出的評價要素修改自己的作品,達到自我反思、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由于評價量表緊扣課堂內容,也能夠通過評價深化學生對主任務的理解和落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三新”背景下,學習任務群為寫作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回應教學改革,學習優質課先進做法,創設優質情境,加強任務驅動,搭建多種支架,引導生生評價,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寫作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作者通聯:重慶禮嘉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