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琴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日漸嚴格且需求量變大。中職院校作為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要與時俱進,不斷推進改革工作,做好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深受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青睞,取得了極好的應用成效,人才就業率顯著上升。但同時也亟須探尋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學方法的變革路徑以及變革方法。文章將從中職院校人才培養出發,分析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學方式的變革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中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校企合作;雙師團隊
在國家一系列戰略政策的推進下,各行各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漸增加,各職業院校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既要保證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也要充分滿足社會經濟建設企業發展對人才提出的高標準以及高要求,以促進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基于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中職院校在開展教育工作中也在積極進行改革和探索,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力求逐漸強化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效果,為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為此,探索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學模式的變革路徑極為關鍵。
一、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概述
所謂現代學徒制,主要是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以往傳統的師徒培訓形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互結合,進而形成優化的育人成效。該教育模式主要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典型,能夠深化校企合作成效,也能促進產教融合目標的達成,培養越來越多的職業技能人才,提升就業質量的同時,也將完善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此外,現代學徒制需要與企業深度融合,并且在校園教育等專業團隊上也可適當發揮企業人才的力量和優勢,與企業聯合共同培養優秀的人才實現定向員工培養目標。
現代學徒制的管理模式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是全新的技能人才培養手段,不僅可涵蓋院校教師,還將引入企業及專家,以聯合傳授的形式培養越來越多的優秀技能型人才,用以推進和完善職業教育工作,是對我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深化改革和推進。相較于傳統中職院校人才培養與管理模式,現代學徒制漸漸成為廣大職業院校實施和運用的重點所在,必須結合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合理完善和推進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無論是教育方法或是教育內容甚至教育考評都要進行有效的完善與創新,方能從根本上實現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的高質量教育培養目標。
二、中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學方式變革的必要性
(一)教師身份變化
立足于中職院校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最為根本的是教師身份的變化。以往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下,以學校教師為培養人才的根本,通過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指導以及理論知識傳授完成對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與此同時,中職院校內部的教師群體,為學校招聘和吸納的教師團隊,具有專業的教育能力和理論知識基礎。而現代管理模式下,基于學徒制管理的根本特征,教師身份漸漸發生變化,不再單純依靠學校教師團隊,而是增加了企業內部的員工,讓企業的專業人員作為教師身份,完成對職業人才的培養需求。足以見得,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師的身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因此教育教學方式必須做出變革和創新,以適應教師身份變化帶來的挑戰,保障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效果。
(二)學生身份變化
除教師身份的變化外,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學生的身份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以往傳統教學學生身份,大多為適齡青少年。而基于現代學徒管理模式下,教育的學生群體發生改變,不再單純圍繞學生展開教育與培訓,還會增加企業的員工為企業進行定向培養和培訓教育,提升員工的職業技能水平。學校要承擔起對學生和企業員工的義務教育和培訓責任,也要積極考量學校學生群體與企業員工之間教育培訓的差異性,從而提高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效果,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目前中職院校教學方式方法都應積極進行變革,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達成當下教育的根本目標,要加強改進和創新,不斷探尋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群體以及企業員工的職業技能發展需求。
(三)教學場景變化
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學場景發生了變革,不再單純依靠教學教室或實訓室進行教育培訓,增加了更多的企業實訓空間和實訓場景,進而要求學生群體要適當了解企業的文化,并且了解企業內部的相應運作機制,這樣才能在無形中完成企業內部教育培訓的任務。而且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標準教學場景,也要適當進行改變,教室內部以及實訓室內部適當融入一定的企業元素,能夠加強學生日常教學中的主觀情緒體驗,促進學生群體及早實現就業目標。為此,面對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的培養目標,要加強中職院校自身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四)教學內容變化
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中,教學內容決定了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也影響著人才掌握的職業技能水平。面對社會對技能人才要求的高標準,中職院校必須逐步加強對人才培養的全面化水平,促進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模式發生變革,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內容也必然要有所調整,不能單純圍繞職業技能展開教學,要適當融入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關鍵要素,不斷增加和完善教學內容。具體而言,當下職業院校在培養人才時,要重點培養學生群體維護自身權利和義務的法律常識,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群體的職業素養培養,形成工匠精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并樂業敬業。此外還要適當提升學生群體的壓力管理技能,保證學生步入社會后,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學會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健康應對一切問題實現全面發展。基于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及方法也要發生改變。
三、中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教學方式的變革路徑
(一)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契合點
基于以上分析,中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必須加強教育方法的變革探索,為保障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水平,應根據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充分探索企業與學校雙主體教學合作中的契合點,從而針對性優化教育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從中獲得高質量培養效果,也將提升人才未來就業的整體水平。而面對校企深度合作的需求,現代教學模式應注重調整教學中的主導局面,不再單純以學校人才培養為主,要以全局進行考慮,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完成教育教學的改變和創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達成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目標。例如,在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教學方法的變革時,應由學校作為主導,統籌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和進程,但也不應簡單地以學校主導企業配合為核心,而應適當加強學校的引導功效,企業也要主動融合進來,雙方共同分析人才培養的根本需求,合理制訂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而在培養過程中從根本上制訂針對性人才培養方案,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除此以外,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之中,可積極引導教育工作者和企業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建立服務社會的教育宗旨,讓學生群體形成服務學習意識,并增加社會服務項目的參與力度。
(二)組建校企雙師教學團隊
在此基礎上,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應積極探尋校企雙師教學團隊的打造,借助優秀的教學團隊基礎,完成對教學形式以及教學要素的改革和創新。唯有保證教育團隊的整體質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優勢互補完成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重任。分析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在打造教學團隊時,注重組建校企雙師團隊,將企業內部的優秀技能人才引入教育培訓之中,用以提升人才培養的實際技能水平。尤其院校教師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但在實踐技能上缺乏項目經驗,而且社會實踐之中各種新型的技術要素難以及時更新,影響了整體的授課質量和培養成效,由企業人才作為教育培訓的教師群體,能在無形中提高職業技能的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促進更好適應社會需求。例如,某中職院校在教師團隊的建立上,根據校內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需求,與校外多家優秀企業達成培養合作,引入企業內部具有豐富技能經驗和實踐能力的“老師傅”,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師團隊。同時,由學校及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的制訂,從而保證人才培養成效。
(三)尋求教學模式創新
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學模式要與時俱進做出調整,不能單純依靠傳統教學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應適當探尋適應學徒制教育培養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盡量增加啟發式教學手段,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群體的技能掌握水平。例如,中職院校在創新教學方法時,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培養形式,而是采用多種教法相互更替和互補重點實行啟發式教學。同時,為延伸人才培養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進一步引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強學校教師以及企業內部教師的培養路徑和培養效果。如當下一些現代化的教學軟件和教學平臺具有豐富的教學視頻資源,學生可在課后自行下載觀看,也可于線上觀看,進而將教學之中的難點和重點及時上傳線上,由學生自行學習,既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加強學生群體學習的整體成效,對技能掌握水平大有提升。
(四)完善教育內容,增加實訓
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中職院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注重做好教學內容的升級,盡量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合理完善教育內容,并且保證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合適比例,讓學生能夠逐步夯實理論基礎,并提高操作技能的標準和規范性。尤其對于實訓環節的設置,中職院校要適當加大比例,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和實訓平臺。例如在中職院校測繪專業的課程改革中,圍繞測繪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制定課程標準時,由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一同探討分析實訓和理論教學內容的比例以及課時安排,同時適當增加了實訓課程的整體設置。此外,在實訓課程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上展開了多次的討論,最后商定應安排四周的實訓時間,提升學生實訓技能,加強測繪相關技能的掌握水平,包括無人機數據的獲取、數據的檢查和處理,可引導學生于學校周邊進行數據測繪實踐和練習。
(五)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
針對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積極完善考核考評體系以提升企業與學校人才共同提升的考量水平。傳統中職院校的人才考核目標往往由教師制訂,考核體系以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融合,而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和根本宗旨,進行考核時應適當加以轉變。例如,某中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下,制定了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增加了過程性考核評價,并且將結果性的考核評價適當多元化,設定了豐富的考核指標,將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及實踐操作成績相互調整,設置合適的比例。同時日常表現也作為考核中的一部分,包括平時的出勤率以及遲到早退情況,而且在實踐環節的考核中,要適當考量學生對相應實踐技能的掌握水平,作為重點考查項目。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必須加強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合理運用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完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路徑、優化教學考評體系,從而全面提升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及企業發展人才所需。
參考文獻:
[1] 高麗蘋. 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的探討與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4):158-160.
[2] 莊河靜.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福建輕紡,2021(10):45-50.
[3] 覃曉梅. 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 就業與保障,2021(04):90-91.
[4] 王連欣. 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 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6):79-80.
[5] 王臘苗,史萌,曹靜. 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管理研究與實踐[J]. 科技視界,2020(0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