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程筱添 高玥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及人口政策的調整,在城市建成環境中通學路徑成為兒童及家長日常必然使用的空間環境,創造兒童友好的活力通學路徑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活力通學為目標,通過文獻研究與理論模型建構,分析通學路徑影響因素的內在作用機制,提出適宜我國城市建成環境的“兒童活力通學干預因素概念模型”;以此模型為基礎,結合優秀實踐項目中的設計經驗與手法分析論證,從交通結構系統化、場域空間功能類型化、配套設施復合化及環境細節設計樂童化4個方面提出活力通學目標下城市通學路徑的優化設計策略。從建成環境設計角度提出優化通學路徑的定性及定量指導,為我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提供參考與研究思路。
關鍵詞:活力通學;干預因素概念模型;城市建成環境;兒童友好城市;設計策略
文章編號:1673-8985(2023)02-0133-08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志碼 A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張和城市機動化的高速發展,“以車為本”的城市建設模式與場所設計使得兒童選擇步行、騎車上下學的比例急劇下降,兒童體力活動時間減少,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理與心理健康[1]。充分利用通學時段進行戶外運動,促進兒童選擇積極的交通方式通學,可有效增加兒童體育活動時長。而兒童是否選擇積極的交通方式與城市建成環境有關[2],研究兒童積極出行的影響因素和決策機制,通過城市環境建設手段加以干預是促進兒童活力通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