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一系列任務,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移動網絡能夠為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提供管理、資源和技術等幫助,讓學生感受良好的交際情景,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將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以提高自己的綜合創新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項目學習;創造性;綜合能力
作者簡介:陳杰(1982-),男,洛陽師范學院公共外語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與比較文學。
項目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被廣泛使用,受到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使用。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使用項目學習的方式就是把學生組織起來,如此能夠十分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信息化時代,移動網絡為項目學習賦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管理、資源和技術等幫助,創設更真切的交際情景,讓學生有更生動的體驗,能夠將課堂所學語言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掌握語言的使用規律。使用項目方式組織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外部現實環境與學生的內在心理相互作用,達成社會交際的目的,比較符合英語學習的認知規律。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項目學習的組織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圍繞任務組織起來合作學習,達到在課堂中實現社會交際的目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學習重心是如何轉移的。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學生提高了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項目學習的提出
項目學習,是指學生通過項目的方式組織起來進行學習。社會文化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支持項目學習模式。大學英語學習不是在真空中發生的,而是在學生的互動中產生的,學生間的互動代表了大學英語學習的社會屬性。在學習大學英語的過程中,外在環境不斷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學生不是被動被灌輸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組建、去重構內在的知識體系。在學習大學英語時,語言符號作為中介,能夠起到促進認知發展和思考的作用。學生的認知發展及社會性互動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的。文化發展、文化傳遞與共享借助社會性互動得以實現,社會性互動同時也是學生把握與認知英語的基礎。學生使用項目學習的方法,以英語學習為基礎,把英語作為得到外界信息的中介。外界信息反過來又成為英語學習的資源。
通過移動網絡,項目學習可以構筑真實的環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接觸真實的任務,如此能夠增強獲得信息與比較信息的能力。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加工,學生提高了認知能力。社會文化理論指出,單純的英語學習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英語學習也是使學生的經驗更加豐富及學會怎樣學習的過程。項目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合作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在合作過程中,學生既要關注自身的發展,又要關注自己為項目學習小組做出了哪些貢獻。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同學的價值都得到了體現。以項目學習的方式組織起來,大學英語學習可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并且在相互合作中界定自己的身份,確立正確的世界觀,社會發展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自身的知識不能滿足項目學習的需要時,他們需要向外界尋求幫助,如到圖書館和互聯網上尋找資源,或者向老師、專家尋求幫助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外部資源能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項目學習在小組中進行,學生之間遵守約定、分享技巧、共同協作,通過這些社會互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在界定自我身份的同時,也能夠認識到他人的價值。項目學習圍繞中心任務把同學們組織起來,在特定而真切的情境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在激發學生內驅力的同時,又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內心活動,觀察到自己的心理變化。在互相交流時,學生能夠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彼此的差異,既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方式來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些都使得學習更有意義。
二、項目學習的進行
在學習大學英語的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圍繞任務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研究的基本步驟為制訂計劃、尋找工具、搭建框架、填充細節。這一階段是項目學習的主要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掌握主要的英語知識和技巧技能。學生確立研究方法,尋找技術工具,記錄自己內心的活動并提出完成任務的可能的方法。在加工處理完收集到的信息后,對完成任務的可能的方法進行驗證,最后獲得解決方案。在時間設定方面,可以根據大學英語的教學進度,三周為最佳的時間。三周的時長能保證和教學進度基本一致,又能保證項目學習內容的豐富程度。在分學習小組時,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對項目較為熟悉的學生可以設為小組長,由小組長帶領大家完成任務。小組長不是固定不變的,每次項目學習都是讓對項目較為熟悉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這樣能夠保證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起到引導、協調不同小組和監督評價的作用。
大學中各個專業學生的學習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安排項目難度時要有所考慮。項目難度過大或過小,都不能有效實現項目學習的目的。在時間安排和活動設計方面,可以給學生展示往屆學生的優秀案例。第一次進行項目學習時,可由教師對每一個步驟進行詳細講解并親自操作,帶領學生走完整個項目學習的流程,使學生獲得更準確的操作步驟和學習體驗。學生的最終作品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英語小報、英語演講視頻、現場英語介紹展示和英語話劇展演等均可作為最終的成果。借助移動網絡,學生的最終成果可在各媒體平臺進行展示,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而且學生的作品也可獲得非本專業學生的評價及有用的建議。教師作為指導者,不能給學生強加項目,在項目開始前要看學生的主題是否有研究價值,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要進行監督和答疑,在項目結束后進行評價。大學英語教師主要掌握的是英語方面的知識,有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做出來的成果是能夠超出老師的知識范圍的。如果學生的最終成果超出了教師的能力范圍,教師可利用自己的資源向學者專家求助,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反饋。對項目的評價不僅僅是由老師進行單一的評價。項目學習的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之間互評、教師對個人單獨評價和對整個小組的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等。多種評價互相結合,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個人和小組的學習狀況,審視學習流程,測驗每一次項目學習掌握了什么技能和知識,從而為下一次的項目學習做好準備。
三、項目學習的具體操作方案
1.確立項目學習。大學英語開學第一課,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項目學習的流程安排,包括簡單的項目計劃書、項目報告撰寫、項目自我評價要素講解等。每學期期末計入最終成績。
2.實施項目學習。在實施形式上,大學英語的項目學習更適合小型項目的研究。在分配小組時,剛開始同學們互相了解得還不夠充分,可以采用固定小組的方式。在實施兩次之后,學生可以根據每次布置的主題自由分組。小型項目的計劃書包括學習目的、組織過程、預期結果和小組分工。學生可根據計劃書分別準備,過程中遇到難題可以向老師咨詢以獲得指導。在移動網絡環境下,可以組建項目交流群,在群內交流。一個小組遇到的難題,其他小組也可能遇到,在群內進行各小組可以相互借鑒,解決問題。項目在完成后,各小組要對自己的項目進行總結,撰寫報告。最終評價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
3.確立項目學習的方法。信息時代移動網絡能夠為大學英語學習賦能,為項目學習在管理、技術和資源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可以使用釘釘云課堂、微信公眾號、中國大學慕課國家精品課程、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網易公開課、學習強國、抖音、微博、Fif口語平臺、嗶哩嗶哩、itest智能云測試等十幾個平臺提供資源、技術模擬、在線測試及智能評價,打造全方位的真切體驗空間。學生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以文本或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各種平臺,成為他人能便捷獲取的資源。學生的對話、表演、考察和創造都發生在真實空間或真切的模擬空間當中,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到真實的交際環境,拓展到真實的項目實踐當中。不同專業的學生面對相似的主題任務,他們最終的作品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不同風格的作品上傳到平臺后,可以實現共享。學生在評價其他各專業各小組的作品的同時,自己也在多樣的比較鑒別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能夠更加高效地將英語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
4.制訂項目學習的策略。對大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進行梳理,確定每個單元的任務主題。各小組通過搜集、整合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材料,完成作品并展示,旨在拓展單元知識。任務主題也可以為開放式,小組自己選擇主題和任務環境,旨在幫助學生多角度認識并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項目學習的方案在確定后,小組成員要對任務資源進行搜尋、篩查和加工,然后按照類別放入小組的文件夾中;通過實地考察、面對面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大一的學生在相互熟悉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與特長,自由加入各個小組,并選出小組長。各小組自己確定任務學習成果展示的方式,并提前進行演練。小組成員完成自己任務的工作報告,借助釘釘進行整合、修訂和完善,形成本小組的工作報告。教師在項目進行過程中,要對學生的任務進度加以提醒,并對小組成員上傳到平臺的階段成果進行反饋和指導。
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或視頻成果雖然會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但他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較高層次的英語交流,成就感還是比較大的。在項目進行中,學生的注意力放在英語表達的意義上,而不是單純的英語形式上。英語成為真正的表達和交流的工具,能夠幫助學生回答問題、獲得信息。對于英語學習而言,項目學習最大的好處就是為學生提供了在真實條件下用英語交流和表達的環境,大大增加了英語習得與產出的機會。隨著每一次項目學習的進行,學生的英語交流水平在不斷提高。
對于大一的學生而言,要求相對簡單。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主要是通過項目學習,學會使用各種學習英語的工具,搭建項目學習的框架并填充具體的細節。這不僅是學習英語的方法,也是學習其他業知識及社會實踐的思路框架。通過項目學習,學生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到了大學二年級,隨著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引入綜合學術能力的訓練。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激發批判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資源和知網等學術平臺,收集文獻和分析文獻,試著撰寫小論文,逐漸向深度、復雜的項目過渡。這一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項目進行的周期大大拉長,甚至延期。但項目在完成后,學生反映收獲很多,尤其是深度查詢文獻、用專業術語進行表達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這一階段大學英語項目學習,學生查詢英語文獻的能力得到提高,為大四撰寫畢業論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英語學習是技能獲取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習的單純語言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轉換為語言交際技能。項目學習為語言的習得與產出提供了真實的環境,借助各種學習工具,在他人的幫助和反饋下,將英語知識內化。項目學習使學生獲得了真實化和社會化的交際,提升了與他人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身對小組做出了貢獻,通過他人反饋進一步界定了自我身份,并體現出了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Skehan P A. A con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Ryan R M. The nature of the self in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in Strauss J, G R. Goethals (eds.). The Self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M]. New York: Springer, 1991.
[3]Dam L. Learner Autonomy 3: From Theory to Classrom Practice[M]. Dublin: Authentik, 1995.
[4]Celce-Murcia M.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5]巴克教育研究所.項目學習教師指南(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6]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8-22.
[7]顧佩婭.多媒體項目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J].外語界,2007(2):2-8,31.
[8]喬麗娟.基于“三全育人”視角開展新時期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領航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室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6):38-39.
[9]蔡基剛.高校外語界“金課”打造的標準和內容探索[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6):1-5.
[10]賈國棟.《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與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當代外語研究,2017(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