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單元教學作為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對于當前課堂教學實踐有著重要影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全面把握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思想,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自由探討、自主發現英語知識,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幫助學生構建語言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打造更加高效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小學英語課堂;高效
作者簡介:許晴,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出臺后,核心素養成為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導向航標,對于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的學習活動、機械的背記方式,很顯然無法達成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以整合性更強的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為學習支點和學習形式的大單元教學,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采取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根據英語教材現有的內容,聯系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能力水平,依托英語學習的核心概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建構英語語言知識體系,促成學生自由對話,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高其思維認知水平,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養,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奠定學生終身發展之基。
一、依托大單元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現行各類版本的英語教材,普遍采用了單元式編排設計形式,具備相對獨立的單元學習內容,但卻不利于學生將英語語言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而英語知識結構中存在一些基礎性、關鍵性概念,為小學生建構語言知識體系,提供了可以支撐的起點。按照大單元教學的整合思想,尋找適合的語言知識核心概念,然后進行英語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為學生搭建習得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支架,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創造有利條件,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奠定高效學習的基礎。
(一)結合核心概念,明確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設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第一步,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響。大單元教學打破了教材設計的教學內容體系,更加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核心概念是開展大單元教學的關鍵,也是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的中心。教師按照大單元教學的理念,根據學生現有的英語基礎,在對英語教材進行全面解讀的基礎上,探尋英語學習的核心概念,選擇課堂學習內容,輔助學生精準理解核心概念,找到英語學習的起點,順利完成語言知識的建構。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Good habits”時,本單元是有關“good habits”的英語表達,聯系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日常行為,教師明確了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概念“frequency adverb”,并且進行了詳細解釋“There are four frequency adverbs: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 We can describe our behaviors with these words.” 。學生圍繞著這幾個頻率副詞開展學習活動,“Try to learn how to use these frequency adverbs to express the daily behaviors.”。學生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不僅理解了核心概念,還學會了單詞的正確用法和規范的英語表達。
核心概念作為大單元教學開展的關鍵,是明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前提。教師通過對教材單元主題、素材的解析,參照小學階段英語知識的構成要素,確定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概念,并據此選用教學內容,輔助學生高效建構知識體系。
(二)依據基礎知識,整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與學生的聯系非常密切,受到學情的制約。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決定了教學內容中的知識構成和學習難度。按照大單元教學理念設計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認知理解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等進行全面了解,充分考慮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圍繞核心概念,選用難度適當、趣味性強的素材,進行有機整合,完成教學內容的重構。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Asking the way”時,通過對本單元“問路”內容的講解,聯系教材中其他單元的內容,確定學生的學習基礎,“You can express how to come to some place in English.”“You have learned some useful words, such as hospital, school, bank, road, street, and so on.”。根據這一基礎,教師結合“asking the way” 主題,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Try to make dialogues about asking the way to some places and how to get there by transportation.”,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圍繞主題思想,完成學習內容的整合,體現了大單元教學的基本理念。
學生基礎是大單元教學的教學內容設計考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利用測試、對話等方式解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兼顧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課堂教學目標,整合教材內容與課外教學資源,設計適合學生的英語教學內容。
二、借助大單元教學,活化課堂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改變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學生學習的內在訴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種智能化的教學工具開始運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途徑變得多樣化,自主學習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廣闊,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必然受到沖擊。教應依據大單元教學的創造性學習的基本觀念,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學習發展的實際情況,切合實際地設計大單元教學的開展方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提升,從而高效達成英語課堂教學目標。
(一)聯系具體內容,設計學習方式
課堂學習方式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和學習效果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大單元教學不僅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在對學生能力素養訓練方面的要求更高,這就需要進行學習方式的創新,為學生打造更加自由、廣闊的訓練平臺。按照大單元教學理念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充分發揮當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智能教學設備的優勢,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設計符合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時,根據大單元教學的要求,教師在講解教材原有的有關“Chinese festivals”內容的基礎上,整合了一些與“How to celebrate Chinese festivals”相關的學習素材。教師從小學生愛表現這一特點出發,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Try to learn this part and the materials, and then find your partners to show the customs of Chinese festivals.”,學生采取先合作學習,再配合演出的形式,完成了對拓展內容的學習。
聯系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英語課堂學習方式的設計,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具有直接影響。教師作為學習方式的設計者,需要統籌兼顧學習內容、學生情況、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合理創新學習方式,為學習活動提供支持。
(二)立足實際情況,完善學習方式
在當前教育技術、教學工具日益豐富的大背景下,課堂學習空間被無限擴大,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方式也更多樣便捷。大單元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變,其真實的學習和心理情況成為選用學習方式的決定性因素。按照大單元教學要求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站在的學生的立場,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高效完成英語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My e-friends”時,立足本單元有關“e-friends”的內容,將“network security”等內容整合起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教師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考慮到了小學五年級學生普遍具備了上網技能,于是提出“Maybe some of you have e-friends, and can surf on the internet freely.”“Try to enrich the materials about network security by yourself on the internet.”。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獨立搜集資料,完善學習材料,鍛煉了自己多方面能力,既發揮了自身長處,也拓寬了視野,提升了學習能力。
學生實際情況是教師確定學習方式的依據,也是完善學習方式的基礎。教師依據自身對于學生情況和學習條件的了解,按照大單元教學的需要,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進行靈活調整,為學生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得到全面鍛煉。
三、參照大單元教學,創新課堂評價方法
課堂評價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評價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中貫穿始終、意義重大、不可或缺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有效措施。根據大單元教學理念,課堂評價的方法與手段都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狀況不斷更新。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以促使學生改進英語學習中的不足,優化課堂學習成效?;谛W生終身發展的長遠目標,教師要注重激勵式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根據課堂表現,評價學習行為
學習行為不僅對學習效果具有直接影響,更是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結果的顯性表現。過程對結果具有決定作用,課堂評價需要貫穿整個課堂學習活動的始終,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并且給予學生客觀有效的反饋,達到以評價促成長的目的。依據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教學時,需要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其英語學習行為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引導學生改進不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3“My day”時,教師對“My day”和“after school”兩個單元中具有關聯性的內容進行了整合, 教師提出明確要求“Try to describe your day including your life after school.”。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表達,“My day is colorful as usual. On seven o'clock, I usually go to school and begin the whole day's study. I can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and hav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After school, I have some time to do the things I like best.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評價,如“Good job. You can share your happy things with us, is too better.”, 鼓勵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行為表現是開展課堂學習評價的客體,也是優化課堂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發展的突破口。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迅速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分析原因,及時反應,評價學習行為,引領學生成長。
(二)注重長遠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課堂評價既是調控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可行方法,還是保障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必要措施。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已經成為課堂教學評價中關注的重點。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需要特別注意學生的長遠發展所必備的能力素質,利用激勵性課堂評價,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引導學生改進不良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素養,奠定長遠發展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What's the matter?”時,聯系這句話的實際應用場景,教師將“help others”這部分內容也加以整合,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完成對話,如有學生說“What's the matter, Li lei?”“You look a bit rough.”,學生在課堂交流中實現自身能力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評價學習情況“Try to point out the virtu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ir performance.”。學生自評、互評后,教師進行總評“The dialogue is very goo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of this dialogue.”,先肯定學生的優點,再點撥學習不足,使學生對自己產生清醒的自我認知,表現得更加自信,進而轉化為內在學習動機,實現英語核心素養提升。
圍繞學生的長遠發展目標,注重學生優秀能力和品格的培養,創新課堂評價方式,對于小學生未來發展大有裨益。教師要運用適當的激勵手段,針對學生課堂表現開展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及時反思,以提升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大單元教學體現了新課程的整合思想,更加注重學科內容的綜合與聯系,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知識學習支架,有助于學生建構英語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大單元教學理念引領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加強了教材學習內容和英語學習資源的整合,豐富了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增強了課堂學習活動之間的邏輯性與關聯性。大單元教學觀也能夠促使學生迅速找到知識結構的核心概念,加深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完善能力結構,實現思維與認知水平的迅速提升,圓滿、高效地達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許霞.大單元教學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思考[J].第二課堂(D),2022(12):42.
[2]黃華容.淺談大單元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天津教育,2023(4):77-78.
[3]蔡芳芳.策略引領,優化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J].山西教育(教學),202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