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要求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來開展教學。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對“微寫作”教學方式進行有效運用,激發學生英語寫作學習興趣,鍛煉學生寫作能力,最終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從高中英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闡述開展“微寫作”教學的優勢,并提出一些“微寫作”的訓練原則以及具體運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微寫作”
作者簡介:王雨,福鼎市第一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定為重要的目標。英語寫作對于培養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將寫作技能和盤托出,列出寫作時的注意事項,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寫作指導,寫作訓練也相對缺乏,這樣的做法明顯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們不妨依托課程資源,創造性地進行“微寫作”。通俗地說,“微寫作”就是指用較少的時間(一般5-10 分鐘之內)完成較短篇幅的寫作任務(60詞左右或 5-8個句子的句群或者段落),其內容能滿足一定信息表達意義。作為一種新型的寫作形式,“微寫作”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將起到如下的推動作用:
1. 提升語言能力:完成“微寫作”任務時,學生需將詞匯、語法、句型、語篇等進行有效的銜接,結合文本中所學的語言點,合理地組織自己的文章。“微寫作”篇幅短小,卻給學生提供了鞏固、運用語言知識的機會,這樣就達到了有效的語言輸出,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2. 培養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寫作中,學生經常出現句子前后不連貫、前后指代混亂、邏輯跳脫等問題。通過“微寫作”練習,有助于學生掌握句子之間的銜接規則,并用恰當地連詞組織句子。
3. 激發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微寫作”短小簡潔,減輕了學生對寫作產生的心理壓力。“微寫作”可以是遣詞造句、句式仿寫、評論、續寫等多種形式。這樣的多樣性能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寫作體驗,增加了寫作的趣味性。“微寫作”活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其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鼓勵和學習。這樣的互動和合作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非常有益的。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微寫作”訓練原則
(一)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
為了確保學生在寫作時內容豐富、有理有據,充足的寫作素材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需提醒學生定期背誦和復習單詞和常用短語;加強積累常用的語言模板和句式,如引用句、轉折句、強調句等。這些模板可以幫助學生組織語言和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生也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寫作筆記本,記錄下優美的表達、句式結構等。教師還應注意對課外材料的擴展和補充,適當選取與課文內容相關、符合學生水平的各種英語材料,包括英語小說、新聞、雜志、博客等。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材料,學生可以積累不同領域的寫作素材。
(二)堅持“微小”方向
“微寫作”目的就在于讓學生在有限的篇幅里,采用簡潔、精練、生動的語言傳達自己的意圖,借助組織和邏輯思維能力突出關鍵信息,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流暢性,最終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督促學生在限定時間內(一般是5-10分鐘)完成“微寫作”任務(篇幅以60詞左右、5個句子左右為佳),以強化他們的時間觀念。在訓練時,教師應確保寫作任務簡潔清晰,在寫作任務中,明確告知學生要關注的重點和要點,鼓勵他們在有限的篇幅內聚焦于核心內容,避免過多的贅述或冗長的描述。
(三)生活化“微寫作”
高中英語“微寫作”訓練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其寫作興趣和主動性,最大程度挖掘他們的寫作潛能。高中的教材中有許多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密切關聯,在布置“微寫作”話題時,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因為他們對此有更良好的感知,所以寫出來的內容更言之有物,這樣的“微寫作”話題也更易于激活他們的思維。例如,人教必修二Unit2的單元話題Music就是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那么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選出最想聽的英文歌曲,在課上進行播放,然后詢問他們為什么喜歡這樣的歌曲,引導他們用一些形容詞描述歌曲的特點,接著再討論哪句歌詞最能打動他們、他們的生活和歌曲有何聯系、歌曲帶給他們什么樣的人生感受。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添加了生活元素作為寫作材料,學生們的寫作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四)落實基礎,發展語言能力
作為一種目標語言的輸出手段,“微寫作”能否順利完成與是否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和語言鞏固練習密不可分。因此在開展“微寫作”活動時,教師應融入英語寫作的基本組成要素,即詞匯、句法和語篇,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詞匯的記憶、理解以及運用直接影響文章的質量,教師需以詞匯為基準點,引導“微寫作”任務。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關鍵詞(5-8個),從中選取幾個進行聯想,將它們串聯成幾個簡單的句子。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還需滲透句法意識的構建,盡量給學生提供運用各種主從句和復雜句型的機會,引導學生嘗試使用多種句法結構和句型,如倒裝句、強調句、虛擬語氣等,以提升他們的句法能力和寫作表達的多樣性。《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微寫作”中使用合理的段落組織,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強化他們的語篇意識。
(五)拓展文化教學,提升文化品格
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科學而有序地滲透文化教學。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借助網絡和書籍等多個渠道挖掘文化素材,為學生寫作提供廣闊的平臺和空間。教師可以選取與文化相關的主題,例如節日、傳統習俗、歷史人物等,讓學生深入研究和挖掘這些主題背后的文化含義和價值觀。在“微寫作”中,可以要求學生分析并對比不同文化的價值觀、社會規范、禮儀習慣等,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和包容心態。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微寫作”中分享他們與其他文化的接觸和交流經歷。通過觀察和表達個人的文化體驗,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知不同文化,學會尊重文化多樣性。
二、“微寫作”在高中英語教學當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寫”以為常,將“微寫作”常態化
首先,教師應確保“微寫作”活動成為學生寫作訓練的常規環節,安排固定的時間和頻率進行。可以將微寫作納入每周的課程計劃中,或者定期設立專門的“微寫作”課程。其次,提供清晰的寫作任務和指導,確保學生明確了解每次“微寫作”活動的目標和要求,例如字數限制、主題范圍、寫作形式等。再次,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認可,及時表揚和獎勵優秀的“微寫作”作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微寫作”保持高漲的熱情。課外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打造特色鮮明的“微寫作”練習平臺,并定期在該平臺上傳寫作素材或學生習作,既能方便他們搜索寫作資源,也能激勵他們向優秀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推進寫作
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為了維持學生的“微寫作”熱情,教師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制定相應的寫作任務,讓他們逐步適應這種寫作形式的要求,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通過難度適中的主題和寫作任務,學生可以回顧和鞏固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和表達方式。之后再增大難度,如詞匯量擴展、語法運用、句型組織和邏輯推理等,為更進一步的寫作任務奠定扎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3的課文“Living legend”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找出文章中關于Lang Ping 和Michael Jorden 的描述,大家一起來討論這些句子在用詞構句上有何值得學習之處。接著讓學生將這些句子放在一起共同閱讀和分析,指導構建介紹任務的框架:1. 指出誰是活著的傳奇人物;2. 此人的特質與成就;3. 此人的影響與啟示。最后再讓他們模仿句子,借鑒框架,用5-6個句子介紹其他身邊的living legend。
(三)活用模塊,融“微寫作”于各種課型
1.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微寫作”。在英語學習者力求發展的四個基本技能中,寫作與閱讀緊密聯系,互相作用。其中閱讀是信息輸入,寫作則作為最后信息輸出的產物。在高中英語學習中,沒有閱讀各種類型的英語文章,積累更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同時了解不同的寫作風格和技巧,學習者難以有效地進行寫作。因而教師要選取一些優秀的范文,指導學生閱讀并分析其結構、內容和語言運用,理解中英文表達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語感,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使得學生的“微寫作”更符合英語思維。
2.在聽力教學中開展“微寫作”。在聽力教學中開展“微寫作”,實現了對聽力文本的二次利用,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解讀聽力材料,從而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聽力材料中的信息有條理地組織起來,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很有意義。因此教師不妨恰當設置活動,將教材中的聽力教學與微寫作教學相融合。例如,在學生聽完一段對話或文章后,可以要求學生將所聽到的內容轉化為書面語言,也可以以段落挖空的形式讓學生完成答題。在學生完成聽力任務后,鼓勵他們進行反思和小組討論。學生可以通過“微寫作”的形式分享他們的觀點、感想和理解,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并且提供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展開想象和創造,寫出一篇與之相關的文章或故事。這樣可以結合聽力和寫作的技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基于project板塊,拓寬“微寫作”渠道。Project板塊是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一個特殊板塊,是對本單元內容的有機拓展和深化。該板塊偏重于實際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文化視野。該板塊為培養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架設了橋梁。教師酌情適合的項目,如文化、環境、科技或社會問題,以單元主題意義為引領,創設情境開展“微寫作”活動。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四冊Unit2 Project板塊的情境是學生以參加學校舉辦的“誰不說俺家鄉好”微視頻和攝影作品展為目的,分組就題目、內容、視頻、解說詞進行討論和創作。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家鄉的特色,列舉出值得人們參觀的景點或者不能錯過的體驗。接著各組選擇不同的標志性風物并回顧教材第19頁做展示時常用的表達防暑、梳理描述和推薦地方特色可用到的詞匯和結構。最后小組合作進行“微寫作”任務——起草解說詞,課后將解說詞嵌入視頻和照片,完成之后與同學分享。
(四)豐富“微寫作”評價,實現素養落地
有鑒于“微寫作”用時短、篇幅小的特點,教師可以更快地評估學生的習作,有利于及時發現學生寫作中的問題并提供修改建議。在“微寫作”任務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借助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例如,先改后批的方式。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作文評判的標準,包括詞匯和語法的準確性、句子結構的多樣性、信息表達的清晰度、邏輯思維的合理性等多個方面,然后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換評價,并提出反饋和建議。學生初步的互相評改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閱。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給他們提供了取長補短的機會,也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與溝通。
批改結合的方式也是一種很值得嘗試的評價手法。根據設定的評價標準,教師使用符號、注釋或高亮顯示等方式,標記出作文中的錯誤、不足和優點。除了指出錯誤,教師還要提供具體的反饋和建議。針對學生的寫作不足之處,指出具體的改進方式和方法。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師將學生的作文批改和評價結果進行記錄并跟蹤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這些方面的表現。
三、結語
在高中英語中采取“微寫作”教學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用發揮著明顯的作用。教師應把寫作教學切實融入日常教學中,以學生為本,重視建立話題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在創設的學習場景中開展“微寫作”。教師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微寫作”教學,真正讓“微寫作”順應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劉啟育.提升英語寫作能力,高中英語微寫作活動的實施淺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7):13-14.
[3]馬淑琴.微寫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學周刊,2021(28):85-86.
[4]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