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英語課程強調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高考英語命題加強了對學生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把英語作為第三語言學習的藏族中學生,他們的英語學習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鑒于此,筆者基于教學實踐活動,淺顯地總結了一些教學心得。
關鍵詞:三語教學;藏族中學生;英語聽力;英語寫作;整合
作者簡介:宋子良(1978-),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藏族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甘肅省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將迎來全新的改革和挑戰,即“三新”,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為了迎接新高考,甘肅省普通高中現采用北師大版的英語教材。新課標對高中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隨著新高考制度的實施,高考英語命題的方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強了對學生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新高考將學生的聽力得分計入英語總成績之中,新高考的書面表達題型由以前的應用文寫作轉變成應用文寫作和短文續寫兩個部分,分值由以前的20分增加到40分,新高考更注重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檢測和評價。北師大版英語教材的使用也加大了藏族中學生高中英語學習的難度。
以夏河縣藏族中學為例,藏族中學生把英語作為第三語言來學習,他們的英語學習效果明顯落后于內地的漢族學生。藏族中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限,基礎詞匯和語法知識的掌握不扎實,閱讀量有限,知識面比較狹窄,接受和處理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比較欠缺。在測試中,絕大部分學生無法按題目要求完成書面表達,不能有效地構思語篇結構,考試時寫作部分失分情況非常嚴重。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聽力和寫作教學整合的案例
(一)教學內容描述及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是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1“Relationships”中的Topic Talk部分內容,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導入課,也是一節以聽力練習為主的課程。該單元的主題為關系,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我們每個人所向往的,也是我們健康生活的根本。這一單元的學習是圍繞該話題展開的,通過這節課教學,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待人友善、誠實、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目標
本節課采用任務教學法。雖然本節課的話題是關系,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但該課時以聽力學習為主。基于藏族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聽懂和理解該聽力文本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聽力文本的過程中設計了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該聽力文本,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基于文本解讀和分析,筆者設置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全體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回答聽前活動中的幾個問題;大部分學生能夠說出形容人優良品質的詞匯;大部分學生能夠聽懂聽力文本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在聽后能夠準確地回答與聽力文本內容有關的問題;基于聽力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完成聽力活動的基礎上,能夠進行與該聽力主題相關的寫作活動。
文化意識:學生能夠意識到建立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學會與人友善,助人為樂,學習偉人的優良個性品質,增強環保意識,努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人文理念。
思維品質:絕大部分學生能理解關系的概念,能從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過渡到人與自然的關系。
學習能力: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聽前、聽中和聽后的學習活動,并結合聽力文本的學習,進行相關主題的寫作訓練,大部分學生能完成寫作任務。
(三)教學過程及活動分析
Step 1: Lead-in
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和諧家庭生活的短視頻,并提問“What relationships are there in your life? ”。引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該視頻,讓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引出本單元教學的主題,以提問的形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家庭成員的關系聯想到其他關系,如:classmates and schoolmates、friends and relatives、neighbor、teachers and students、employers and employees、human and nature。
Step 2: Pre-listening
1.教師提出問題“Who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 closest person in your life? and why? ” ,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寫出答案“I'm closest to my ______ because he/she ______”。
【設計意圖】
1.通過該問題,學生聯想相關的詞匯,并熟練運用所學句型。
2.教師為學生展示幾張中國偉人的照片,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下問題:
A. Do you know them? and who are they?
B. What personal traits does he or she have?
【設計意圖】
向學生展示幾張偉人的圖片,引出與人的個性品質相關的詞匯,如passionate、confident、intelligent、supportive、considerate、hard-working、ambitious、devoted、reliable、trusted、brave,引導學生學習偉人身上的優良品質和愛國精神,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分小組討論 “What particular occasions did you experie-nce with him or her? ”。
【設計意圖】
教師通過設置以上聽力活動前的問題,讓學生提前了解和熟悉聽力內容和相關的詞匯和句子,并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為聽力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Step 3: While-listening
1.讓學生閱讀聽力文本材料,播放聽力音頻,然后完成如下題目,并訂正答案。
A. I'm closest to my _______ because he/she __________
B. I would say she/h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I have so many great memories, but one particular occasion is ________
【設計意圖】
聽中活動意在引導學生理解聽力文本。聽中活動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引導學生逐步獲取文本的內容和細節,獲取語言信息,通過聽力活動讓學生體驗地道的英語,感受語言的魅力,有效的語言輸入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2.再次播放聽力音頻,讓學生細聽。
Step 4: Post-listening
1.鞏固復習聽力文本中出現的重點短語和句子,學生閱讀聽力文本,分角色進行對話練習。
【設計意圖】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進一步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內容,使學生把聽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和知識聯系起來,對重點的語言知識加以學習和鞏固,通過對話的形式來實踐語言知識,進行語言輸出,發展學生說的能力。
2.分小組結合聽力文本的內容談論生活中對你最重要的人,教師提供文本框架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學生在理解聽力文本的基礎上,回歸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利用文本中學到的語言知識來談論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給予學生進行個性化語言輸出訓練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基于文本框架來談論該話題是給予學生充足的機會對已學知識進行活學活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分小組交流的過程中讓他們意識到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分享和體會與人友善,助人為樂的快樂,是對學生再次的情感教育。
3.結合文本框架,讓學生小組合作寫出談論該話題的結果,教師給出自己的范文加以以示范和指導。
My closest person in my life
My closest person in my life is Mr Zhang, Not only is he my closest colleague, but also he is my best friend. I'm very closest to him because he helps me whenever I need him. He's very kind and generous to the people around him, he often gives supports to those who are in bad situation.
I have so many great memories, but one particular occasion is that my foot was badly hurt and I got great pain from that last year, Then I lost ability to live and work. At that time, I felt very disappointed about my life. Mr Zhang didn't hesitate to help me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that I met. Without his help, I think I would never have a better life now. When I remember that time, I feel so loved and moved by him.
I sincerely thank him very much. It's very kind of him to give a hand to me in time, which is unforgettable in my life forever.
【設計意圖】
此環節是結合學生圍繞聽力文本進行聽、讀、說活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把已輸入的語言知識通過文字的形式輸出,寫作是語言輸出方式之一,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大部分學生都感覺無處下筆,不會構思語篇結構。該話題寫作的框架結構已給出,為學生練習寫作理清了思路,條理清楚明晰,并結合教師已給出的范文加以引導和示范。教師把范文中的重點句型和語法知識進行了標注和說明,鼓勵學生在寫作時盡可能多地運用這些語言知識,使得語言表達更加準確、規范和地道。同時,教師通過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友情的重要性,是情感教育的升華,也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再加強。
4.讓學生觀看關于人和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三張圖片,引導學生與人為善,增強環保意識。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直觀地凸顯出本單元的主題“關系”,引導學生與人為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此基礎上,從人與人的關系上升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引導學生增強環保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人文理念,并付諸行動。
Step 5: Homework
Use the language you have learned to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or closest person in you life.
三、結語
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話題導入課,本單元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一話題切入主題。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最重要的或者最親近的人、原因、品質以及和他之間發生的特殊事件的討論,學習聽力文本。藏族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語言能力中最薄弱的部分,絕大部分學生不重視英語寫作訓練,對寫作訓練存在恐懼和抵觸的心理和情緒,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鑒于此,本節課,筆者把聽力文本和寫作訓練相結合,在學生完成聽力活動的基礎上展開了該話題的寫作訓練,以聽力材料為鋪墊和輸入,讓懼怕寫作,不愿動筆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產生寫作的意識和欲望,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寫作訓練的局面,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通過寫作的方式進行輸出。大部分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寫作訓練中,學習效果明顯提升。通過教師的引導、討論和啟發式的學習、創設學習語境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結合本節課的教學話題,引導學生與人為善、熱愛大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有待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改進和提高。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三語教學’情景下藏族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57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黃文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的思考[J].高考,2023(11):22-25.
[2]鄭章進.新高考讀后續寫對高中英語寫作教與學的反撥作用研究[D].重慶三峽學院,2023.
[3]張軍濤.新高考下高中英語復習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3(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