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加強中職英語課程中的德育滲透,實現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統一。本文闡述了中職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分析了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基本原則,探討了中職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最終得出結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重教材中德育資源的挖掘,在教學中靈活應用情境教學法,注重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并利用信息技術深挖德育資源,突出德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中職英語;德育滲透;信息技術;教材資源
作者簡介:湯洪琴(1980.01-),女,福建浦城人,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英語是中職教學階段的主要科目,德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目標的實現,還應注重情感目標的落實,采用鼓勵、激勵等手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做到團結他人、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積極主動幫助他人。
一、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則
(一)必要性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如誠實、守信、友善、尊重等。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第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可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通過教學內容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第三,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使他們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通過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供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第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鼓勵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意識。第五,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時間管理、情緒管理、決策能力等。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
(二)基本原則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應堅持目標一致性原則。即德育滲透應與英語教學目標相一致。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教師應堅持靈活性原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德育滲透。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同時,教師應堅持互動性和示范性原則。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榜樣,通過自身言行和行為示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
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基礎,教師應注重對教材中德育資源的挖掘,以確保德育滲透的科學性、有效性。中職英語教材中包含豐富的德育元素。教師在“Travel”一課的教學中,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Honesty”一課的教學中可強調誠信的重要性,在“Environment”一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中職英語教材中包含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應進行深入挖掘。例如,選擇涉及人際關系、社會問題、道德沖突等主題的文章或視頻,引發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或真實生活案例,讓學生分析和討論其中涉及的道德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權衡利益和應對價值觀沖突,培養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教材是課程教學的基礎,教材中包含很多德育元素。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除講解教材中的知識之外,也要注重對教材中德育資源的挖掘,重點對教材文本中涉及德育內涵的內容進行解讀,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深入理解教材文章的內涵及價值。
(二)應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屬于體驗式教學法,包括問題情境、模擬情境、任務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時,應靈活應用情境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認知水平。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引導他們面對道德困境作出正確的選擇為目標,創設以道德沖突為背景的角色模擬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和體驗道德觀念。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包含道德沖突的情境:一個學生在考試中發現同桌作弊,面臨是否舉報的道德抉擇。隨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角色,包括作弊學生、目擊者、誠實學生等。每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討論和準備自己角色的立場、理由和行動方案并展開對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角色和立場進行辯論和交流。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組織全班討論,學生總結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討論各個角色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探討解決道德沖突的最佳方式。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現和決策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以及是否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通過角色模擬情境教學,學生親身體驗和思考道德沖突,從而增強道德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學生能夠通過反思和總結,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靈活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體驗,從而實現德育目標。
(三)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德育滲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長期的熏陶和引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和觀念。因此,德育氛圍的塑造是關鍵。教師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教師應注重自己的言行一致性,注重對課堂紀律和秩序的維護。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擾亂課堂、不遵循課堂紀律,教師應給予學生關懷,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通過與學生的良好溝通,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感,為學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此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多樣性,包括不同的文化背景、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鼓勵學生相互尊重、包容和理解,營造寬松、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師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互動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誠實、守信、友善、尊重等。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和案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他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通過以上方式,教師可以營造積極向上、關懷溫馨的德育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道德意識,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和成長。
(四)落實生活教學理念
德育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是關鍵,教師在教授英語知識時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采用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教師應注重案例分析教學法的應用,利用真實生活案例或學生的日常經歷,讓學生分析和討論其中涉及的道德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的利弊、權衡利益和價值觀沖突,培養其道德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必要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活動,例如志愿者活動、環境保護行動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到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的意義,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討論,讓他們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面對的道德問題,以及如何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討論,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同時針對學生的個別情況和問題,進行個案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交流,了解他們的困惑,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健康成長。
三、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一)落實德育目標
中職英語教學的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德育目標屬于情感目標范疇,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及閱讀文本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包括理想教育、精神教育、品德教育、知識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設置不同的德育目標,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二)應用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滲透德育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教學軟件、教學視頻、PPT等,呈現德育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展示道德問題和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教師也可利用互聯網搜索和篩選與德育主題相關的文章、視頻、案例等,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更多的道德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此外,教師可利用在線教學平臺或社交媒體平臺,組織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和辯論。利用在線平臺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促進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思考和交流,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教師可使用學習管理系統,創建在線學習活動和任務,讓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完成與德育主題相關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習管理系統的監督和反饋,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數字技術制作與德育主題相關的教學素材,如數字故事書、動畫視頻、互動游戲等。同時提供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構建課程評價體系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課程評價模式,除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之外,也要將德育理念融入課程評價體系中。例如,在課程評價體系中明確設定德育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道德判斷能力、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等。同時,制訂與德育目標相對應的評價指標,用于評估學生在道德素養方面的發展和表現。評價指標可以包括學生在道德行為、道德決策、道德思考等方面的表現。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觀察記錄、問卷調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綜合評估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情況。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現和成長。在評價時,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讓他們反思自己的道德行為和決策,并接受同伴的評價和建議。通過自評和互評,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教師可將德育評價與德育內容相結合,評估學生在課堂中對道德問題的理解能力。通過課堂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動,評價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道德知識和道德觀念的能力。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學習中的優點和不足,并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教師可采用個別輔導和集體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
綜上所述,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并靈活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德育體驗。同時,在課程評價體系中納入德育內容,并進一步挖掘信息技術在德育滲透中的應用價值。德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全方位、多角度滲透德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及認知。
參考文獻:
[1]李向麗.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評《實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應用化工,2023(8):2507.
[2]林文苑.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以滬教牛津教材為例[J].中學生英語,2023(28):111-112.
[3]陳夏雨.淺談如何實現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結合[J].安徽教育科研,2023(12):87-89.
[4]梁柳鮮,凌縣華.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研究[J].校園英語,2021(47):62-63.
[5]周寶冬,王力慧.淺議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以《英語(基礎模塊)》下冊為例[J].職業,2019(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