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堂提問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但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堂提問卻存在淺層問題泛濫、回答學生較少、缺乏遞進問題等不良現象。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探究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的實踐路徑,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 層級設問;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龔愛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第二中學。
一、問題的提出
提問是英語閱讀教學中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指引學生獲取文本信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適時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閱讀課堂效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當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提問卻存在一些普遍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筆者將問題歸納如下:
(一)回答學生較少,缺乏全員參與
英語學習難度逐步提高,導致一些學生喪失了英語學習興趣。不少教師會把目光鎖定在幾個英語學習成績好或積極性高的學生,總是讓他們回答問題,卻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這樣的授課形式違背了全員參與的原則,造成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不參與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局面。
(二)淺層問題泛濫,忽視深挖文本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堂過分強調重點詞塊和句型的運用,設置的問題停留在文本表面,學生無需深入思考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的注意力只是停留于文本表層,缺少對文本的深入挖掘。
(三)缺乏遞進問題,忽視思維參與
教師對文本理解和研讀不夠深入,在設計問題時,沒有重點考慮問題之間的遞進關系,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造成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斷層,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的內涵。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味強調文本的淺層信息,問題之間缺乏遞進關系和有效性,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筆者從閱讀教學的提問入手,設計層級性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的實踐路徑
閱讀是語言和思維碰撞的過程,筆者基于對閱讀文本的深入分析,在文本淺層處、文本深層處、文本留白處設計層級性問題,意在搭建問題支架,激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5 Section B 部分的閱讀文章“Beauty in Common Things”為例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的實踐路徑。
(一)在文本淺層處提問,奠定學生的思維品質
閱讀的過程往往是從易到難、從淺層次到深層次的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伊始可以針對文本內容設計相關問題,學生初步理解文本后能快速從文本中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教師適時在文本淺層處提問,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并奠定學生的思維品質。
1.設計記憶類問題,提升思維的系統性。記憶類問題的答案往往是文本中具體出現的信息,也就是說,教師提問之前已經預設好了問題的答案。記憶類問題的功能是檢測學生對文本基本信息的了解情況,因此它是學生閱讀理解的第一步。閱讀往往是從易到難、逐層遞進的。因此閱讀教學從相對容易的記憶類問題開始,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也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為后續深層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記憶類問題一般是以特殊疑問詞開頭的問句,比如what、when、who、how等,學生依據問句中的關鍵詞在文本中尋找答案。
筆者在本節課提出記憶類問題“How many things are turned into beauty? What are they used for? ”,學生能很容易就能在文本中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通過記憶類問題,學生對閱讀文本有了感性認識。記憶類問題重在培養學生從文本尋找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初步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學要有系統性,文本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思維的系統性就要求教師在提問時兼顧文本整體,培養學生從整體出發,回答問題時立足全文的能力。
2.設計理解類問題,提升思維的靈活性。理解類問題是針對文本細節信息的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通常也能在文本中找出,但是與記憶類問題相比難度稍微大一些。要想準確回答理解類問題,學生需要理解文本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再加工并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筆者在本節課提出理解類問題“How do people turn the common thins into beauty?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學生不能從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學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答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體現了思維品質的靈活性。
(二)在文本深層處提問,啟迪學生的思維品質
閱讀理解中,僅僅關注文本的淺層信息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對文本的主題、內容和結構等進行深入解讀。在對文本進行深層解讀的前提下,教師找到文本的切入點并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品質。文本深入理解是學生挖掘文本內涵的前提條件,教師在文本深層處提問是啟迪思維品質和挖掘思維深度的關鍵措施。在文本深層處提問要遵循從易到難、逐層遞進的原則。
1.設計應用類問題,提升思維的敏捷性。應用類問題是指在給出相關情境條件的前提下把從文本中所學的知識點加以應用方能得到答案的問題。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計應用類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文本中的核心句型、用英文解釋核心詞匯、運用文本關鍵詞等。借助應用類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以提升其思維品質。
本節課教學中,筆者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藝術品的原材料上。筆者抓住時機提出以下應用類問題“Can you add some other things that are made of bamboo and paper? ”。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答案五花八門,有風箏、扇子、擺件、屏風等。
筆者適時搭建文本支架,引導學生快速尋找其他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該過程體現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該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問題相對容易。
2.設計分析類問題,提升思維的邏輯性。分析類問題是以文本解讀為前提的,它不僅要求學生對文本淺層信息非常熟悉,而且需要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分析,這對學生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分析是把閱讀文本中的信息分成若干部分來研究其結構、框架等并探討這些部分之間潛在邏輯聯系的方式。分析是一種深層次的思維方式,它可以指引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文本。分析類問題的設計可以圍繞以下方面展開:分析文本框架結構、歸納段落大意、分析文本作者思想和觀點等。
本節課上,在學生指出閱讀文本涉及的三種藝術品sky lantern、paper cutting、Chinese clay art之后,筆者提出了分析類問題“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made of? What are the symbol meanings? How to make them? Can you find some key words and draw a mind map? ”。筆者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之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小組討論后繪制了如下思維導圖。
文本深層處分析類問題的思維導圖
邏輯思維包括分析、比較、概括等方式。上述思維導圖是學生在對文本框架和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基礎上繪制的,體現了思維的邏輯性。通過思維導圖,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為后續思維的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在文本留白處提問,拓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留白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手段,藝術創作者常常用留白給欣賞者創造無限的想象空間。閱讀文本中也常常有留白處,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本是精挑細選的,作者在創作時會有留白處供讀者思考,教師若能及時發現文本的留白處,抓準時機在文本留白處提問,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文本、挖掘文本內涵,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1.設計評價類問題,提升思維的發散性。評價類問題是以記憶、理解、應用和分析為前提的,這類問題旨在讓讀者基于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等。教師通過評價類問題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的判斷依據并表達自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評價類問題有助于學生分辨事物,形成自我判斷和觀點。
閱讀文本的標題 “Beauty in Common Things”具有深層含義,學生解讀文本后對這個標題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仿寫并給出理由。學生的想法還是很豐富的,小組討論后,他們進行了匯報。
New Year Paintings" "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Postcard" " " " " " " " " " "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Bamboo weaving" " " " "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Kites" " " " " " " " " " " " " "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Wind chime" " " " " " " "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根據已有信息從多角度考慮來找尋答案是發散性思維的標志。本節課中,筆者以文本標題為切入點,讓學生進行短語仿寫。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積極思考,從而培養了發散性思維。
2.設計創造類問題,提升思維的創造性。創造類問題與前面幾類問題相比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因此常常放在閱讀教學的最后環節。這類問題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高要求,學生只有對閱讀文本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回答創造類問題。創造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給文本續寫一個結尾、預測主要人物的結局或談談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見解等。
本節課的閱讀文本呈現了三種藝術品,沒有我們本地的。筆者適時抓住這一文本留白處提問,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發現身邊的美。筆者設計的創造類問題為“What is beauty and special in your town? Can you give a description to it?”。學生們經過熱烈的小組討論,發現了多種具有本地特色的藝術品。
回答創造類問題是一種深層次的閱讀理解活動,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搭建文本支架,幫助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現有知識進行思考,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得出獨特的見解。本節課,筆者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續寫,正是思維創造性的體現。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實踐的反思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文本淺層處、文本深層處、文本留白處分層級設問,引導學生深入領悟閱讀文本內涵,實現閱讀文本與學生思維的碰撞,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課前精心設計問題,是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的基礎;平衡課堂各類提問,是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的關鍵;延時等候回答,是閱讀教學中層級設問的保障。
總之,課堂提問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努力設置層級問題,把閱讀課堂變成思維型課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不同難度出發,設計出不同類型均衡、難度適宜、逐層遞進的層級性問題,把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思維品質的培養結合起來,從而為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和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戴玉萍.創設多角度提問的英語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18(1):30-31,56.
[2]黃維強.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維品質培養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11):6-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