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雙減”政策的逐步推行,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課內外閱讀融合可以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增加學生的英語輸入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和教師對于如何實施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還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文旨在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途徑進行深入探討,希望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可行建議。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途徑
作者簡介:牛璐,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重要性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課內外閱讀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傳統的課內英語教學往往以教材為中心,學生的閱讀范圍有限。而通過將課內外閱讀融合,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英語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英語輸入,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其次,課內外閱讀融合能夠增加學生的英語輸入量。在傳統的課內教學中,學生的英語輸入主要來自教材和教師的講解,輸入量相對較少。而通過課內外閱讀融合,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英語材料,包括課外閱讀書籍、英語報紙、雜志、網站等,從而擴大學生的英語輸入量,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課內外閱讀融合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課內教學往往局限于教材所涵蓋的內容,而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廣泛的英語知識,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等。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開闊其國際視野。
二、當前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中的問題
首先,教學資源配置欠佳。許多學校圖書館的英語藏書數量有限,且更新速度較慢,難以滿足學生對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讀物的需求。此外,部分學校在采購教學資源時,往往更傾向于選擇流行的、易于操作的資源,而非真正符合學生需求的資源,導致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其次,教師對于閱讀融合策略的認識不夠深入。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未能充分理解閱讀融合策略的重要性,仍然將英語課堂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部分教師在實施閱讀融合策略時,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創新,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異較大。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一部分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能夠自主閱讀英語文章,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存在閱讀困難,需要教師進行指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難以平衡好不同學生的需求,導致閱讀融合策略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途徑
(一)利用教學內容,引入課外閱讀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途徑之一是利用教學內容,引入課外閱讀。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1“Cinderella”為例,本課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經典故事。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入與Cinderella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動力。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Cinderella故事情節相似的童話書籍,比如Sleeping Beauty或Snow White。這些故事都包含了魔法、王子和公主等元素,與Cinderella有一定的關聯。通過讓學生閱讀這些課外材料,他們可以深入了解童話故事的特點,進一步培養其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文本的對比與討論。在學習Cinderella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其他版本的Cinderella故事,比如由華裔作家Ai-Ling Louie撰寫的“中國版灰姑娘”“Yeh Shen”、由Sherley Climo撰寫的“埃及版灰姑娘“The Egyptian Cinderella”等。通過對比不同版本的故事內容和故事背景,學生可以發現不同文化間的相似之處和差異之處,培養跨文化意識,開闊國際視野。再次,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與Cinderella相關的閱讀任務,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Cinderella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本與該故事相關的童話書籍,并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閱讀一定篇章。然后,學生可以通過個人或小組報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和體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最后,在學習“Cinderella”故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與故事相關的文化元素,如歐洲古典時期的禮儀、服飾和建筑等,讓學生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了解和感受那個時代的文化特點。
(二)利用實踐活動,引入課外閱讀
在“雙減”背景下,通過實踐活動,引入課外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喜歡英語學習。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英語書展或參觀圖書館,讓學生親身體驗英語閱讀的魅力。在英語書展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各類英語書籍,從兒童讀物到經典名著,從故事書到百科知識書,豐富的書籍種類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通過實際觀摩和翻閱,學生可以感受到書籍帶給他們的樂趣和豐富的知識。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強對英語書籍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圖書館中,學生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閱讀英語書籍,體驗閱讀的樂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英語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等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在英語演講比賽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英語書籍,并在演講中介紹書籍的內容和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英語閱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如播放英語原聲電影、紀錄片等,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語聽力水平,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引導,學生可以將閱讀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度和閱讀效果,適時給予指導和鼓勵,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和樂趣。
(三)利用作業設計,引入課外閱讀
在“雙減”背景下,課內外閱讀融合是一種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其中,教師可以利用作業設計,引入課外閱讀,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精選作業中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應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適應,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既能感受到挑戰,又能享受到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關于友誼、互助的文章,如The Gift of the Magi或The Little Prince等。這些故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其次,教師需要針對所選的課外閱讀材料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涉及文章的主題、結構、語言特點等方面,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The Gift of the Magi時,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What is the theme of this story?”“How do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deal with their problems?”“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再次,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多樣化的作業任務,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這些任務可以包括閱讀理解題、詞匯填空題、句子改寫題、短文寫作題等,以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The Little Prince的讀后感,或者讓他們根據故事情節進行角色扮演,以此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每周設定專門的閱讀分享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其他學生也能從中受益。
(四)利用課后服務,引入課外閱讀
在“雙減”背景下,利用課后服務,引入課外閱讀是實現課內外閱讀融合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課后服務是指在放學后,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一種延伸性服務,旨在幫助學生完成作業,進行課外閱讀,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等。
首先,利用課后服務引入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資源。課后服務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完成作業,更包括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探索知識。學校可以借助課后服務,提供豐富的英語閱讀材料,如英文繪本、故事書、科普讀物等,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推薦相應的閱讀材料,使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利用課后服務引入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在課后服務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有趣的英語閱讀活動,如閱讀分享、角色扮演、故事接力等。這些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同時,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學會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素質。此外,利用課后服務引入課外閱讀,還可以促進家校合作。家長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至關重要。學校可以通過課后服務,邀請家長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讓家長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和興趣,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同時,家長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向學校提出建議和意見,促進學校更好地提供閱讀資源和服務。最后,利用課后服務引入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閱讀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詞匯、學習語法、培養語感。在課后服務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推薦適合的閱讀材料,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五)利用學科融合,引入課外閱讀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途徑之一是利用學科融合,引入課外閱讀。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首先,英語閱讀和語文古詩詞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和優美的語言形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將英語閱讀和古詩詞閱讀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夠了解中華文化的精華,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更加全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和中國古代詩詞相關的英語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和欣賞這些古詩詞。其次,名著閱讀和英語閱讀的融合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名著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將英語閱讀和名著閱讀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能夠接觸到一些世界名著,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更加全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英文版的世界名著,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名著,來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再次,教師也可以將英語閱讀和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相結合,從而對學生在教學中滲透德育。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培養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和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將英語閱讀和道德與法治內容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夠接受到道德與法治教育,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更加全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包含道德與法治內容的英語文章,比如公平、正義、尊重他人等主題,讓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的同時,也能夠接受到道德與法治教育。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英語課堂中引入一些介紹不同國家的節日、風俗習慣、人物故事等的文章。通過對這些材料的閱讀和探究,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而且還能夠培養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這種學科融合的方式,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可以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結論
總的來說,在“雙減”背景下,探索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途徑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課內外閱讀的有效融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關于課內外閱讀融合的方法,為提升英語閱讀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逯靜.“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淺議[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3(6):93-96.
[2]關海琴.“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科研,2023(7):192-194.
[3]紀虹,周萌,白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類階梯作業設計與應用的實踐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3(4):99-102.
[4]朱雙乾.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23):53-54.
[5]趙春義.課后服務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課程的開發[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3(19):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