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參與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語言學習及運用活動,圍繞主題展開課程教學,將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及思維探究等活動中深挖主題內涵,實現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應該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給予學生豐富的活動體驗,促進他們逐漸深入理解知識,滿足多元學習需求,借此落實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本文基于此點,首先分析了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價值,隨即探索了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策略,旨在發揮繪本閱讀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價值與作用,實現學生思維的碰撞,引領他們在閱讀體驗中獲得對主題意義的感知與理解,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主題意義探究;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王姝婷,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英語課程應該將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獲得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及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由此觀之,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圍繞主題意義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從而參與理解運用、遷移創新、建構意義等過程。這樣一系列的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提升他們對知識的內化及應用效能,引領學生獲得更為豐富且多元的學習成果。
一、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價值
繪本蘊含豐富的語言知識、文化內涵、思維方式與智慧想象,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素材資源,對繪本的挖掘也更加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教師在開發素材型英語課程資源時,要注重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材料,如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由此觀之,繪本在促進高效英語課堂構建,讓學生基于已有知識產生深層次、可遷移觀念上有著重要價值。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能夠讓整個英語課堂的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其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有利于實現繪本與教材的深度融合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繪本與教材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內在知識的深層建構,深化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升及素養的形成,讓繪本與教材自然融合,起到“1+1gt;2”的效果。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恰恰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它將讓教師將站在“高位”“上位”的角度,強化繪本的遷移價值,不僅可以打破繪本與教材之間的壁壘,還能夠讓學生建立起知識學習及多文本閱讀之間的聯結。所以主題意義能架構起教材與繪本之間的內在關聯,學生圍繞主題意義探究完成繪本閱讀不僅能完成知識的建構,還將指向知識的多元運用,以此促成他們的高質量英語學習實踐與探索。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不是具體、現成的,其生成過程是“具體—抽象—具體”的循環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將完成對知識的學習理解、運用遷移、內化建構。他們將聚焦具體的主題意義,結合教材完成繪本閱讀。綜合分析單元主題、語篇內容、繪本內容等抽象概念與具體事實之間的交融特性,站在“高位”,完成對主題內容的系統分析,提煉出可遷移及應用的知識內容。這樣一個過程將能讓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有機串聯,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分析學習內容,從關注教材中的語言知識逐漸過渡到關注繪本閱讀中的語言意義,思維層次得以提升,情感得以豐富,高階思維能力也得以發展,同時也能夠持續深化正確的價值體系,促成核心大觀念的形成及運用。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多維表征大主題
大主題是抽象、概括的,它不能直接拿來使用,需要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形式,方能讓學生完成多元表征。教師指向主題意義探究,引領學生完成繪本閱讀,將以“學生對大主題的理解和運用”為目標,創設并組織多元化的學習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學生通過深層閱讀、多維對話完成。學生圍繞“活動達成”在教材與繪本之間建構知識與意義的深層聯結,指向核心素養生成,同時能夠在活動中持久理解聚焦主題意義的關鍵問題及知識鏈,整合并優化知識內容。這樣的主題意義探究活動更為豐富、完整。學生在表征大主題時,也將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充分彰顯教材與繪本話題深度探討的結果,聯結現實生活問題加以解決,多元表證,展現聚焦主題意義探究的本質要求及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關鍵之所在。
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一)精準分析,提煉主題意義
教師對課本教材的精準分析與解讀是合理引入繪本、提煉主題意義的重要前提與基礎。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分析學生學情,而后引入合適的繪本。隨即教師可以通過“What—Why—How”的形式深入解讀繪本的語言內容、主題意義及文體結構,明確學生所要探究的主題,讓學生開展情境化及活動化的閱讀實踐,使得他們的閱讀情感體驗更為豐富且深厚。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 “Seasons”這一單元時,就應該綜合分析本單元的內容,完成繪本的引入及主題的提煉。比如,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已經對四季的氣候特征、變化規律及每個季節常進行的活動有所了解,同時能夠用英語正確表達四季的名稱及天氣特點。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引入《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四級下)》中的A long wait這一繪本,引領學生在閱讀中提取圖片信息,深層體會繪本想要表達的主題意義。這一繪本介紹了四個季節的氣候特征和小女孩Maddie與奶奶在不同季節所做的事情。本篇繪本屬于記敘文,突出“人與自然”的主題。教師在解讀繪本時,可以從以下步驟著手:
What: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
本篇繪本講述了小女孩Maddie在四個不同季節與奶奶做的不同事情,傳達了小女孩與奶奶之間的祖孫情。
Why:寫作意圖
作者以seasons為線索串聯故事情節,以鶴寄托小女孩Maddie對奶奶的情感,以奶奶生病未能如期而至作為故事的轉折點,展現季節輪回,第二年春去夏來,奶奶與白鶴一起回來,從而凸顯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
How:文體結構和語言修辭
整篇繪本以奶奶為線索,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奶奶和Maddie度過了春天和夏天;第二部分是秋天來臨時,奶奶離開了Maddie;第三部分是第二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奶奶因為生病沒能到來,Maddie經過漫長等待,在快要到夏天的時候和奶奶在一起了。
(二)創設情境,激活主題意義
教師提煉了主題意義之后,就要指導學生完成繪本閱讀活動。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基于具體的閱讀文本,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讓他們能夠更愉悅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發散思維,領悟文本內涵與主旨,完成對主題意義的初步感知。
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A long wait之前,可以向學生提問一些有關于四季的問題,讓學生綜合本單元所學知識點,自主表達自己喜歡的季節,獲得對繪本中重要線索的初步感知。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Which season is it now?
(3)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學生回答了問題之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繪本的封面,讓學生從封面中提取繪本的主要信息。比如小女孩、奶奶與白鶴,讓學生借助封面說出自己的猜想,嘗試從四季的角度來解讀“a long wait”的內涵。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表述自己“等待”的經歷。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對時間的表達,比如為了吃雪糕等了一個冬天和春天,為了堆雪人等了一個春天、夏天和秋天等等。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完成了對課內知識的遷移、運用,由此也找到了教材與繪本之間的銜接點,深化他們對主題意義的解讀。
(三)多維理解,解析主題意義
繪本的閱讀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學生解析主題意義的關鍵。對此,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元、層次漸進的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展開更為高效、高質的閱讀實踐,啟發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思考。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環節出發設計閱讀活動:
1.問題鏈條,巧妙閱讀。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繪本內容,為學生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讓學生的繪本閱讀更為高效,按照故事發展的邏輯順序提取關鍵信息,逐漸梳理出故事的主線,有效提升他們的閱讀技巧。比如,教師讓學生快速閱讀繪本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鏈:
(1)Which season does Maddie like best? Why?
(2)Which season does Maddie dislike? Why?
(3)What is the reason for Maddie's change in liking to dislike spring?
如上,教師以繪本主人公Maddie對四季情感的變化為邏輯主線,設計了三個富有導向性問題。這三個問題能夠支撐學生完成初步閱讀,大致概述出繪本的主要內容,提升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2.合作探究,理清脈絡。當學生借助問題鏈完成了自主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進一步厘清繪本中的脈絡與條理,發現其中存在的“暗線”,使得他們在思維與智慧的碰撞中習得繪本中的核心語言點,領悟繪本的主題內涵。比如,教師可以依據上一環節的三個問題,繪制有關于Maddie情感變化的思維導圖,隨后讓各小組內部互相交流,運用課上所學的語言知識正確表述Maddie和奶奶的故事,增強學生與繪本的互動,提升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而學生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故事的另一個主角——鶴。教師可以讓小組聚焦“Maddie與奶奶”“奶奶與鶴”兩個關鍵點,分別論述故事。學生在論述時,能夠聚焦“奶奶遲到的原因”及“鶴群遲到的原因”,找到故事的明線與暗線,明晰“鶴”在故事中的特殊意義,借此達成對主題意義的概述。
3.積極推斷,探究主題。A long wait這一繪本的情感線比較曲折,Maddie情感的變化恰恰能反映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關系的這一主題。那么教師便可以緊扣Maddie的情感變化,繼續讓學生推斷,完成對主題的深層探索。比如,教師可以通過Maddie對春季的喜愛和不喜愛引發質疑,讓學生討論Maddie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愛春季,借此讓學生探索季節背后的故事。學生經過這樣一輪推斷、思考與辨析,能夠明白Maddie喜歡的是與奶奶相處的時光,白鶴筑巢、產卵、孵化、喂養等自然生長的過程是順應時節的,Maddie、奶奶和鶴相聚離別又再次相聚的過程也與自然規律相適應,以此明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連接。
(四)聯系生活,升華主題意義
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繪本閱讀之后,就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探究話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實現繪本閱讀和生活體驗與感悟之間的有機聯結,幫助學生進一步聚焦主題意義,深層次體會繪本的內涵與主題,展現他們對繪本內容的獨特思考,讓學生通過繪本閱讀實現知與行的有機統一。
比如,學生閱讀完繪本之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再一次交流繪本內容,并說出自己的情感與體會,凝練成具體的語言,在全班分享、交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整個故事進行個性化演繹,讓他們于具體的情境演繹中升華主題,實現創造性的語言輸出活動,讓他們的價值判斷持續深化。隨后,教師可以聚焦故事中的德育點,設計一些問題。比如“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Can you share your story with us?”,讓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嘗試表達自己關于四季的故事,進一步內化所學語言。學生基于自身的繪本閱讀基礎,在表達個人故事的時候,也將凝聚情感、凝聚四季變化,能夠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動物”等不同角度出發,進行多元化的表達與交流。而后學生也將在彼此的表達內容中產生新的思考,進一步聚焦主題內容完成思辨,使得主題意義得以升華,深化價值體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將能促進繪本與教材的深度融合,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讓學生以多元化的方式表征大主題,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走向深入。因而教師有必要結合教學內容,聚焦主題意義,推進學生實現深層次的繪本閱讀。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精準分析,提煉主題意義;創設情境,激活主題意義;多維理解,解析主題的意義;聯系生活,升華主題意義,讓學生的繪本閱讀始終圍繞主題意義探究展開,展現自身的多元閱讀能力,持續發展各項素養,以此促成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獲得更有意義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嚴曉雯.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繪本融合閱讀實踐[J].求知導刊,2023(23):26-28.
[2]陸曉穎.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教材與繪本融合教學探究[J].閱讀,2023(31):29-32.
[3]唐扣娟.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J].新教育,2023(11):35-37.
[4]王建平,王帆.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設計與分析[J].英語學習,2023(2):31-34.
[5]閆萍.問題與對策:基于現狀分析的前門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J].英語學習,2018(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