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是面向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人員的各類職業學校,屬于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綜合教育的重點組成部分,與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職業學校最大的教育特點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都具有職業化傾向,學生畢業后可以選擇直接進入社會就業。英語是中職學校的熱門專業之一,教學內容主要是基于九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內容的基礎英語詞匯、語法知識,以及部分職業英語的相關內容,同樣注重與培養學生使用英語完成聽、說、讀、寫、譯等活動的能力。本文主要圍繞基于工匠精神培養的中職英語教學展開分析,綜合職業教育與英語學習的共性和特性來探尋為中職學生提供英語學習指導的路徑,旨在完成提升學生英語素養和職業素養的目標,促進中職英語教育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中職英語;工匠精神;培養;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吳志心,福建石獅鵬山工貿學校。
從教育的視角來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樣都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全體需要接受教育和有受教育需求的學生,承擔的是學生正式進入社會以前的一切成長和發展任務;而從人才培養的功能性上看,職業教育相對于普通教育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所有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向都直接指向社會就業,學生需要在接受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獲得更快的成長,以面對畢業后廣闊的市場需求。作為一個熱門專業,英語在中職教育體系中向來都有著就業前景好、人才缺口大的特點,為滿足社會和企業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中職院校也從課標和實踐這兩個角度出發,對中職英語教學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旨在幫助學生同時實現職業素養和個人素養的發展與提升,將工匠精神融入英語教學就是部分學校與教師調整的方向。
一、工匠精神概述
結合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英語專業人才的儲備量不足是如今的主要問題,想要更好地應對全球化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加強中職英語專業教育就成了必然。而從整體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安排上看,中職英語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英語基礎知識和專業英語、商務英語在內的英語專業知識,專業素養于專業能力。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覆蓋面相對比較廣,而在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之外,能夠在社會上獨當一面和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英語專業人才還應當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就屬于這一范疇。事實上,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也強調了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的重要性,以工匠精神為引領開展英語教學更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學生學習與工作的能力。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有兩個十分重要且一直被強調的詞匯,即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其中,職業素養更多指的是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儲備,是職業教育的一項基本培養內容;工匠精神則通常指的是職業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最核心和基礎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前提。職業教育與人的發展之間最核心的關系在于職業教育能夠使人“有業”,而在“有業”基礎上的“樂業”則是使人能夠擁有更大職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工匠精神在本質上蘊含著“有業”與“樂業”的統一。現代職業教育中所倡導的工匠精神指的就是一種專注事情本身并為做好一件事而竭盡全力的精神,依靠極強的自我意識和極高的自我約束力來實現,具體包含堅守信仰、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堅持不懈等優良品質。
(三)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
1.內涵不夠豐富,認知不夠鮮明。中職教育雖然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無論是從過去的建設還是現在的發展來看,中職教育在體制與機制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定位低、入學門檻低、生源質量差等,直接暴露出中職教育中人才培養質量差的問題,而將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動手能力,但大部分中職學校和中職教師對工匠精神的認知還不足,沒能真正實現其內涵的提煉與融合,這就使得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浮于表面。
2.形式不夠多樣,力度不夠強勁。相較于普通學校,中職院校中開展校園活動有著形式更加多樣和內容更加豐富的特點,這就為學生的校園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也為學生個人能力與素養的發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路徑和渠道。事實上,這些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徑,但現階段大部分中職教師缺乏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活動中的意識,這就讓校園活動這個職業教育中的第二課堂無法真正發揮促進學生綜合素養與思維品質提升的作用,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與發展自然也難以達成。
3.社會觀念偏離,環境導向隱身。職業教育直接對接社會和企業,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直接影響中職院校學生對于職業發展的理解與認知,因此,學校和教師在進行各項專業知識教學活動和職業素養培養活動時,就需要對社會宏觀層面上的輿論環境投入更多的關注,在工匠精神的培養過程中也需要注重社會觀念和遵循環境導向。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中職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養往往存在著社會觀念偏離和環境導向隱身的問題,學生對職業發展理解和認知的偏差也直接對自身工匠精神的培養產生了消極影響。
二、基于工匠精神培養的中職英語教學路徑
在國務院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經明確指出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個性化的定制、柔性化的生產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看,工匠精神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且關鍵的。實際上,傳承工匠精神既是中職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新課標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提出教育要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后,工匠精神之于中職英語教學來說就不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其內涵中所包括的專業精神、職業態度、人文素養和品德修養需要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以匠心培養、匠藝鍛造為目標,展現英語包含的信息與思想內涵,促進學生個性、品德、情感、態度的發展,為學生自我價值和職業價值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工匠精神的課內外宣傳,完善指向工匠精神的課程體系
在當前中職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和教師如果想要更好地落實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有關職業發展的正確理解與正確認知,提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重視,讓學生能夠主動且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教學活動中。
對此,在課堂內外加強對工匠精神的宣傳就是為學生打造工匠精神發展環境的有效路徑,宣傳渠道和形式有課外的職業交流會、校園講座、知識競賽和課內的主題講座、職業問答等。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的工匠精神宣傳活動中,教師都可以邀請校外的專業人士或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代表來分享自己對于職業發展的認知與看法。基于英語作為語言的工具屬性,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來設定以英語為主要交流方式的分享活動,讓學生嘗試結合英語來展開與工作內容、職業規劃、工作前景等相關問題的問答和搶答,以此來促進學生職業精神與職業意識的覺醒,讓學生對職業素養中最核心的工匠精神形成更加準確與全面的認知,為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對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宣傳推廣
社會的發展雖然推動了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變革,但始終改變不了教與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這個最根本的事實。根據這二者的關系和對教學活動的影響力可以知道,真正能夠推動學生工匠精神養成的是教師的工匠精神意識,在利用互聯網資源對工匠精神展開全面的宣傳和推廣以外,教師還需要提升自己的工匠精神意識,以此來為學生工匠意識的養成提供保障。
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展現自己愛崗敬業的職業品質,從崗位領域和專業領域這兩個層面出發,提升自己對于教育事業和英語專業的覺悟與熱愛,培養自身的崗位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以此來達到對工匠精神的深入挖掘。其次,教師需要從創造的角度出發,借由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來實現工匠精神的升華。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快速變化的信息時代,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為學生提供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發展指導。
(三)設計和創設多種形式教學情境,從解決問題視角出發鍛造匠心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以英語這種語言工具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但英語教學的目標卻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尤其是在職業教育體系中,英語教學還要讓學生積累文化認知、形成文化意識和增強職場能力,學生本身應用英語這種語言工具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體現工匠精神中所強調的“匠心”與“匠藝”。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為學生設計和創設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實現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以“How can I get there?”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角度看,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探討的是以交通工具作為主要屬性的不同英語詞匯在具體語境下的用法,而結合教學內容與職業需要,教師就可以設定一個城市內旅行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對城市內部的旅游景點和景點附近的交通路線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與設計,從職場溝通、活動策劃、成本控制等真實的職場活動入手,實現對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的培養。
(四)校企同步實現培養模式優化,推進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探索
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校企同步培養是中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而現代學徒制的發展與創新也為工匠精神的培養打下了基礎,并提供了土壤。企業在明確了自身發展方向和走上更加專業的發展道路以后,對于人才便有了更加具體的需求,與企業間的合作與配合更有利于中職院校培養完成式的英語專業儲備人才。
而在以“校企同步培養”作為核心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就有賴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探索,中職院校英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本身就更偏向于職業化發展,在職業屬性更強的企業環境下,學生無論是基礎英語水平還是職業英語水平的提升都能更加符合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規律。在現代學徒制理念與工匠精神培養有機融合的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需要著手打造雙主體培養模式的新常態,通過職業環境下的實踐與歷練實現學生意識與能力層面上的雙重成長。
(五)從具體的工匠精神出發選擇教學方式與設計教學內容
在基于工匠精神培養的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尤其需要注重學生三種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即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和專注創新。
愛崗敬業實際上是人在工作中需要展現出來的最基本的品質。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和崗位,自身在此行業中的作用和價值才能最大化地展現出來,而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需要同時通過理論熏陶和言傳身教來實現。
精益求精體現的是在工匠精神中作為主體的匠人們在行業領域專業性的體現,也是工匠精神有別于其他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最大的特征,即對專業的極致追求。在這一層面上,教師自身專業的教學技能和扎實的業務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追求精益求精的知識基礎與能力基礎。
專注創新本質上是如今時代與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而中職院校的學生常常會因為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限制而喪失追求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對此,教師除了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培養以外,還要從“專注”上入手,著力解決學生對學習興致不高的問題,借由自主探究式的教學來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根本問題都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以職業化發展為導向的中職教育直接對接企業與社會,更要在專業知識和職業知識的教學以外落實“育人”這個教育的根本目標。長期以來,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為中職英語專業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于日常教學活動中更是社會、市場和企業對職業教育學校和教師提出的直接要求,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如同工匠一般堅守初心,以教育初心培養學生的工匠初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結合實踐不斷地提升自我,對工匠精神的本質與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索,確保工匠精神的價值能夠最大限度地被發揮出來,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邱錦梅.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的中職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探究[J].成才之路,2023(16):65-68.
[2]閆尚榮.融入工匠精神的中職英語類人才培養方案[J].校園英語,2022(34):127-129.
[3]黃菲.工匠人才培養視角下中職英語課堂活動設計與實踐[J].海外英語,2021(4):184-185.
[4]游晶晶.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養研究:以中職英語為例[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12):39-41.
[5]徐靖靜.工匠精神:中職英語教學的啟明燈[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