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在文化自信視域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文章通過分析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高職英語教育的深遠影響,進而提出了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構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和設計創新性實踐活動等策略,以期促進學生文化認同感、拓展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促進語言學習的情感聯系。教師通過這些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馮園園(1984.09-),女,山東棗莊人,棗莊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工具,英語教育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機融合,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如何在教學中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注重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將探討在文化自信視域下,如何通過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構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和設計創新性實踐活動等策略,有效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以培養具有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優秀人才。通過這一探討,有望為高職英語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助力培養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一、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與重要性
文化自信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認同感,強調一個國家或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態,對于實現國家繁榮、推進社會和諧以及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自信不僅是文化認同的表現,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態度,體現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尊重,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理念。
(二)文化自信對教育的指導意義
文化自信對教育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首先,文化自信引導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意識。其次,文化自信要求教育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國際交往中自信地展示本國文化,同時能夠理解并尊重他國文化。此外,文化自信還引導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培養具備創新思維、跨文化溝通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相融合,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其具備更廣闊的跨文化交際視野。
二、高職英語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增強學生的文化歸屬感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具有深遠意義。這種融合不僅能夠傳授學生外語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英語與自身文化背景的深厚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文化認同感。學生通過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根源,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更自信地展現自己,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還能夠加強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培養出積極向上的文化態度。
(二)拓展學生的多元文化溝通能力
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歸屬感,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為其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交往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通之處。這種跨文化的視角使其能夠更加容易理解不同文化間的溝通方式、價值觀和風俗習慣,從而更好地適應跨文化的環境。
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還能夠培養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品質,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具親和力和交流能力。拓展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是為了在國際交往中更加得心應手,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在全球化時代,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職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區域的團隊,更有效地適應跨國企業的工作環境,從而在職業發展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三)促進語言學習的情感聯系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為了使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提升,更是為了促進其語言學習與文化情感的聯系,從而使學生更加投入、有動力地進行學習。情感聯系在語言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技能的練習,更是一種情感的體驗。
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感受到情感共鳴,產生情感聯系,從而賦予英語語言學習以更深刻的意義。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情感、價值觀,不僅豐富了語言學習的內涵,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高職英語教學注入了更為豐富和深刻的內涵,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質量,還培養了學生更全面的素質,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更富有情感、更有動力,有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交往。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一)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
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進行相關課程安排,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背景、習俗、意義等方面內容,以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例如,在春節前夕,教師在英語課程中安排了一個特別的課堂活動,并組織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介紹一種傳統的春節習俗,如年夜飯、舞龍舞獅、拜年等。每個小組通過英語介紹其所負責的春節習俗,并展示相關的圖片和物品。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運用英語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了解不同習俗的來歷和意義。通過將傳統節日與英語教學融合,學生不僅學習了相關的英語表達,還深入了解了中國春節的文化內涵,增強了對中國文化的認知。
教師將傳統藝術體驗與創作納入高職英語教學,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中國畫、書法、剪紙等傳統藝術的學習和實踐,讓他們學習基本技巧并創作自己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用英語描述自己的體驗、感受和創作過程,從而提升其英語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安排學生參與傳統剪紙藝術制作體驗,然后讓學生以英語表達其體驗和創作過程。在高職英語教學課程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隨后,要求學生用英語撰寫一篇關于其學習剪紙的體驗和創作過程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用英語分享了其學習剪紙的經歷,還詳細描述了其設計和制作剪紙作品的過程,鍛煉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同時實現了將傳統藝術與英語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深入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教學目標。
以上融合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還全面培養了學生的素質,使其在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方面受益匪淺。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還能夠將創作的樂趣與英語學習相結合,促進自己文化認知和語言技能的提升。
(二)構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構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歷史交叉教學,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淵源和演變過程。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讓學生學習文化元素的同時,介紹其背后的歷史背景、發展脈絡,文化對歷史的影響、時代特征以及與歷史事件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將中國古代的經典詩詞,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引入教學內容中。教師先讓學生學習詩詞中的英語翻譯和表達方式,然后,通過歷史學科內容深入了解這首詩的背景、情感內涵,以及它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通過學習《秋夕》這首詩,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了解作者對秋天和家鄉的思念之情,還能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學科有關內容,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表達和生活方式。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學習其中的動作和情感表達,并用英語進行描述和討論,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的情感內涵,鍛煉其拓展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例如,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從中華傳統音樂中選擇古琴音樂《平沙落雁》作為教學材料,同時向學生解釋《平沙落雁》背后蘊含的情感和意義。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欣賞《平沙落雁》的演奏錄音,體驗其中的美妙旋律和情感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音樂的節奏、音調和情感表達方式,指導學生關注音樂中蘊含的情感,鼓勵其用英語描述自己的感受。
通過構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高職英語教師可以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科中,實現文化傳承與語言學習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在跨文化交往和以后的職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和應變能力。
(三)設計創新性實踐活動
設計創新性實踐活動可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文化,提高其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過程引入中華傳統藝術制作與展示活動,鼓勵學生選擇并制作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物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相關的制作步驟,了解物品的文化背景,并用英語進行詳細的制作過程闡述。
例如,教師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舉辦傳統中華美食制作比賽并組織學生參加,要求學生選擇一個傳統食品,學習其制作方法并用英語進行介紹和演示。教師將比賽分為準備階段、制作階段和評選階段,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制作和演示。某位學生在英語課上學習了中國傳統美食的歷史背景和制作過程,然后,在比賽中選擇了包粽子作為自己的項目,使用英語準備了關于粽子的介紹、制作步驟和文化意義的演講稿,并在比賽中展示了粽子的制作過程。通過參加美食制作活動,學生不僅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深入了解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內涵,實現了文化體驗與語言學習的融合。
教師還可以設計文化體驗與創意呈現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傳統文化元素,如傳統節日、古老的民間故事等,并以創意的方式進行呈現,呈現方式可以是繪畫、手工制作、數字媒體等。學生需要用英語介紹自己選擇的文化元素,以及其創意呈現方式。
例如,一組學生選擇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作為展示主題,其通過設計一場精彩的小劇場表演,結合音樂、舞蹈和道具,用英語演繹了一個關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在展示過程中,學生用流利的英語介紹了節日的由來、習俗和意義。通過創意性的展示活動,學生不僅提高了英語表達能力,提升了創造力,還深入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
設計創新性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更深入地實際體驗和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認知與語言學習的有機結合。這不僅拓展了教學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結語
通過對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探討可以看出,這一舉措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語言學習的情感聯系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構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和設計創新性實踐活動等策略,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方面得以受益。在實際教育實踐中,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尋找更適合學生需求和特點的策略與方法。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在文化自信的引領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更好地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金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路徑探究[J].海外英語,2023(10):222-224.
[2]丁麗娟.文化自信視閾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J].英語廣場,2023(15):81-84.
[3]張曉瑤,李春彥,朱雅慧.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3(20):142-144.
[4]馬曉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路徑探析[J].海外英語,2023(7):229-231.
[5]薛秋梅.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3(1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