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創新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旋律.而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工具,更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關鍵階段,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和創造力.因此,盡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可以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教育界亟需探討的問題之一.本文將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現狀以及相應的策略,以期為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合作
在當今信息與智能時代,傳統的知識學習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才培養對知識的需求,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邏輯嚴密的學科,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1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具有極其重要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適應未來社會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持續進步,未來社會需要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挑戰,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
第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傳統的數學教學,常常只注重傳授知識和死記硬背,缺少啟發性和實踐性,這就造成了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使數學學習變得有趣、富有挑戰,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1]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解決開放問題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與意義,從而增強對數學學科的認同與熱愛.
第三,培養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科素養,還可以促進其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可以激發其探究精神、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和領導力等綜合素質.這些素養和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使他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的發展需要.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挑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以下是三個挑戰.
第一,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中心,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解題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進行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是廣大教師共同面對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位置,重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得到更多的啟發與成長.[2]
第二,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保持.小學生年齡小,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從而影響他們的創造力.教師要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愿意主動地去思考、探索、創造.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適時地調整教學策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
第三,評價體系的轉變和完善.傳統的評價制度常常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解決問題技能的評估上,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評估.為此,教師要提倡和實踐多種評價方法,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比如,可以通過項目作業、口頭報告、實驗探究等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有機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加強與學校管理人員及家長的溝通與配合,建立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評估制度,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需要面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努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3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小學生在小學時期形成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將深刻地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涯.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濃厚興趣,讓他們不再把學習數學知識當作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成為一種樂趣與探究的活動.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會為學生今后的終生學習奠定一個牢固的基礎,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都能有持久的動力和求知欲.
第二,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意識是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核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可以促使他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不拘泥于傳統的解題方法,而是勇于嘗試新的思路和方法.[3]通過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和職業生活中的挑戰.
第三,促進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要靠個人的努力與探索,更要通過團隊合作與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多種合作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項目研究等,讓學生們一起探究數學知識、交換意見、合作解決問題.這種協作學習環境既能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團隊精神,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促進其不斷突破與創新.
第四,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創新意識不僅僅是個人的品質,更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通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設計數學應用項目、參與數學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使其成為一位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公民.
4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
4.1 引導探索性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探索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策略之一.以“認識自然數”為例,以下是兩點具體的實施方法.
第一,提供啟發性的問題和情境.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可以提問:“你觀察過自然界中的事物嗎?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來計數?”、“如果我有3個蘋果,你有4個香蕉,那么我們一共有多少個水果呢?”等.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然數的概念,并引導他們提出關于自然數的猜想和推斷.同時,教師還可以提供具體的情境,如物品的分組、計數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自然數的應用和意義.
第二,提供探索性學習任務和活動.在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與推理之后,教師可設計一系列的探索性學習任務與活動,使學生在實踐與探索中對自然數的性質與規律有更深刻的認識.[4]例如,可以設計數棍的比較、分組計數、數的排列組合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發現自然數的遞增規律、加法和乘法的性質等.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自由發揮,嘗試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2 提倡多元化的解題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倡采用多元化的解題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策略之一.以下是兩點具體的實施方法,以“認識自然數”為例.
第一,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題路徑.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問題有多種解法,并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在學習自然數概念時,教師可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實物計數、畫圖表示、數線展示等.通過展示多種解題方法,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自然數的概念,培養他們的靈活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二,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情境.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和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嘗試不同的解題方法,[5]例如,可以提出問題:“請你們思考一下,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用數數的呢?”“有一些場景你們認為可以用數數來表示嗎?”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 強調實踐和應用
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教師可設計具有實用性的數學情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數的應用與意義,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校園內的各種情境,如:運動場上的體育器械、食堂的桌椅等,讓學生在觀察與實踐中感受自然數的計算與排列組合.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例如購物、計算時間等,使學生能夠把他們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對自然數的概念和意義進而有更深刻的認識.
提供實踐性的數學任務和活動.老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實用性數學任務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與探索中對自然數的性質與規律進行深入的了解.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數學游戲、參加數學競賽,在游戲、比賽中感受自然數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實用的數學活動,例如制作數學相關的手工制品、編寫數學故事等,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去探究數學的快樂與奧秘,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4 鼓勵合作和分享
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然數問題.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去探究自然數的性質和規律,并且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學生在互相討論、合作探究、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促進思維碰撞,創造新思路.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從別人那里學到新思想、新方法,而且能培養團隊協作、交流能力,并能激發其創新意識.[6]
學習成果展示與交流.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并鼓勵他們進行交流和分享.例如,每個小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們的解題方法、發現的規律等,讓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評價和提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分享,可以促進思想的碰撞和創新思維的產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記錄下來,做好學習筆記,以便將來進行復習、總結,使學習效果得到更好的鞏固.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加深對自然數概念與性質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其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教育的永恒課題,也是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關鍵之舉.通過探索性學習、多元化解題方法、實踐與應用以及合作與分享等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學生,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徐夢瑤.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魅力中國,2020(19):391-392.
[2]汪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探索科學校外教育,2020(16):103.
[3]賞正福.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措施[J].試題與研究,2022(24):80-82.
[4]張繼業.學生創新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68):88-90.
[5]賀小君.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2021,18(24):138.
[6]薛瑤迪.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2021(1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