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輝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楊小東表示,只有實現“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大格局,高校的科研和教育才能適應產業市場化規則。
關鍵詞 職業教育 聯合體 產教融合 科教融匯
佛山市順德區是國內重要的制造業高地,擁有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柜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和空調壓縮機生產基地。2022年12月底,順德區決定,要堅定不移打造最友好的制造業強區,力爭3年內從萬億工業強區邁向1.5萬億新臺階。
順德的快速轉型發展需要職業教育人才的支撐。在新時代,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創造性地提出“以科教融匯引領產教融合”的新思路,辦學能力持續提高,在科技攻關、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積極成效,在重要的科技指標中位居廣東省乃至全國高職院前列,并連續4次入選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
日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楊小東與本刊對話,就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三融”旨在解決產教融合體系化問題
在線學習:新時代,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在這些方針、政策指引下,您認為我國職業教育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格局?
楊小東: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這是解決產教融合體系化問題的戰略性方針。在此方針指引下,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這也是職業教育發展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戰略性、指導性、支持性文件。在這些方針、政策指引下,職業教育和產業體系將呈現科技引領、產教匹配、優勢互補的新發展格局。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產業界和教育界的關系沒有理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校跟企業的合作,大多是點對點的校企合作,不是體系化的產教融合。解決產教融合體系化的問題,關鍵就在于實現“三融”:職普融通,就是要破除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壁壘,尤其要理順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關系;產教融合,就是要破除職業教育和產業體系的壁壘,理順產業和教育的關系;科教融匯,就是要破除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的壁壘,理順科研和教學的關系。只有實現“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大格局,高校的科研和教育才能適應產業市場化規則,才能做好社會培訓、成果轉化,才能反哺人才培養。
以聯合體建設推動“三融”
在線學習:為推動“三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主持或參與了哪些工作?
楊小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大力開展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
2023年5月,佛山市域產教聯合體成立。聯合體以佛山市高新區順德園為依托,由佛高區順德園管理局、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多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組建而成。聯合體整合“政、行、企、研、校”優勢資源,合力探索并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以更加優質的人才服務、更加精準的技術服務,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支撐城市高質量
發展。
2023年10月,全國機器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共同體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的指導下,由庫卡機器人(廣東)有限公司、同濟大學、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行業組織、高校、職業院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等百余家會員單位共同組建的產教融合互動創新型組織。共同體實現了跨區域產教資源的匯聚,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協同技術攻關,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實踐能力項目和教學裝備,支撐全行業發展。
此外,學校還開展了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通過承擔企業橫向課題的方式,有組織地開展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等技術服務,并從學生實習實訓、社會培訓、技術服務等重點任務出發,增強實踐中心“自我造血功能”。
技術產業化是職業院校的根本優勢
在線學習:職業教育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順德經濟發展呈現怎樣的態勢,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哪些新需求?
楊小東:順德工業和制造業較為發達,但技術進步日新月異,順德經濟發展面臨著如何從“順德制造”向“順德智造”和“順德創造”快速轉型的關鍵問題。雖然受宏觀環境影響,“2023順德企業100強”2022年的凈利潤較2021年有所下降,但有些企業仍維持著高質量發展態勢。例如從家電企業起家的美的集團,已經逐步轉型為全球科技型企業。美的收購了庫卡之后,順德在機器人產業領域集聚了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了全國唯一工信部認可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群。
順德制造類企業要想在新一輪經濟形勢下搶占先機,繼續走在前列,就必須在各方面不斷創新,包括傳統產業的升級、產業的整合和新興產業成長壯大。因此,職業教育需要以科教融匯引領產教融合,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創新型教師團隊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引入教學,通過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型實踐中心等方式,與企業共建、共享技術創新平臺,共育高層次技術人才,共同提升產業工人整體技術技能
水平。
在線學習:您提出,職業教育需要以科教融匯引領產教融合。那么,職業院校在這方面有哪些優勢,可以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楊小東:首先,職業院校科技工作的重點在于應用研究,技術產業化是職業院校的根本優勢所在。其次,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就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所急需的新時代數字化產業工人。最后,職業院校與本地行業、企業關系緊密,其目的就是為了無縫對接區域支柱產業及新興產業的發展。
我們認為,科學是技術的基礎,技術又是創新的基礎,技術只有成為產品的時候才能夠成為創新的一部分。高職院校應在科學技術化與技術產業化中找準自己定位,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才培養。作為職業院校,我校始終致力于在科學技術化及技術產業化進程中找準自身位置,不斷提升服務區域和產業發展能力。
平臺為依托 項目為紐帶
在線學習:為實現以科研融匯引領產教融合,學校確立了怎樣的思路?
楊小東:在順德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校以“雙高計劃”為契機,積極探索并形成了“以平臺為依托、項目為紐帶”的科教融匯新思路,從而將自身的發展與區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在此思路下,學校緊盯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構建運行良好的科研平臺,依托平臺承接科研項目,基于項目形成科研團隊,通過項目化教學強化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構建科技研發與學生學習同軌、成果產業轉化與課程轉化同步機制,形成了“以平臺為依托、以項目為紐帶,教學科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線學習:請談談學校的具體做法。
楊小東:第一,以理促管,加強制度創新,提升管理效率。我們始終認為,在規范人的行為時,制度是最重要的。學校加強部門間的協同,構建了科技處、教務處、財務處等職能部門的協同機制,全方位謀劃學校發展層面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為使制度設計更具針對性,找準學校發展短板,強化精準施策,科技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管理,結合工作實際編制各種管理程序,大幅度提升科研管理效率。
第二,平臺依托,項目紐帶,對接重點產業,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開發難題。學校大力開展校企合作,上面提到牽頭建設佛山市域產教聯合體、機器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重要平臺。為更好地聚集智力及設備資源,促進“雙高計劃”建設,學校結合專業群建設要求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把現有的39個科研及社會服務平臺進行了全面整合,建設并重點打造了包括廣東—亞琛工業4.0應用研究中心在內的7個產科教融匯平臺及13個應用技術開發團隊。針對區域“中小微”企業多、“高精尖”企業少的特點,學校與世界五百強企業聯合組建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助力區域產業高端化發展;建設地方新型智庫,依托現代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中商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順商發展研究會等平臺,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理論與實證研究,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
支撐。
第三,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標準制定,服務區域“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學校先后與多家機構取得聯系,把有效專利技術成果推向市場,增進技術供求雙方之間的了解,提高學校技術成果轉化率;有效整合順德商務和科技服務業創業基地、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促進核心技術產業化;鼓勵教師主導或參與各類標準制定工作,為提高區域高新技術企業行業地位做出應有貢獻。
第四,技術成果轉化教學資源,促進三教改革。以創新思維培養為導向,將教師承擔的科研、技術服務項目轉化為教學項目,將研究方法、研究路徑、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等融入課堂;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將企業生產過程引入課堂教學全過程,進行真實的職業能力訓練;以行動為導向,將前沿技術開發轉化為可操作、可實施的教學資源,做到教師緊跟前沿技術、教材貼近崗位需求、教法更合學生興趣。建立完善促進項目化教學及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保障和激勵機制,出臺項目化教學管理辦法,構建“產業需求—平臺搭建—團隊建設—項目引入—科研反哺教學機制構建—SRP計劃實施”的機制鏈條,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致力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及學生創新創業
能力。
在線學習:請結合學校實踐,談談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中,要把握哪些關鍵問題?
楊小東:強化科教融匯,推進產教融合,職業院校需要把握如下幾個關鍵問題:做好對接,特別是與區域及產業的對接,重視聯合體及共同體打造;強化制度設計,好的制度能夠使無序變成有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促成合力,形成體系化產教融合生態;強化人才培養,集聚各方資源,著力打造好學校實踐中心、推動建設好公共實踐中心、協同打造好企業實踐中心,提高價值鏈水平,提高貢獻度;做好團隊建設,特別是組建跨部門、跨單位的團隊,形成合力,提升服務能力。
在線學習:學校將采取哪些舉措,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產學合作?
楊小東:一是完善政策扶持,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針對目前職業教育教師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足的問題,學校計劃出臺創新團隊管理辦法,加大對創新型教師團隊的支持力度,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引入教學。另外,學校即將出臺支持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充分利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資源,與庫卡公司、同濟大學等共同體成員單位攜手推進科教融匯、產教融合。
二是夯實辦學基礎,做好職業教育的5個新基建任務。參照教育部副部長吳巖的講話精神,著力建好專業、建好課程、建好師資隊伍、建好實踐基地、建好教材,力爭實現“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5個新基建任務也是整個產教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強化典型經驗推廣。結合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建設工作,進一步開展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貫徹落實“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以實踐經驗為引領,及時推廣創新融合典型經驗。
責任編輯:周淼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