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提升中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而在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也可融合勞動教育。本文探討了將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融為一體的可行性,并設計了以“節日文化與趣味制作”為主題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將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在一起。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教育
作者簡介:方圓,廣州市鐵一中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課程,是我國中小學生一至九年級的必修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教師“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確保勞動教育課時不少于一半”。教育部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教師“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以發展核心素養為統領,充分認識英語課程目標相互滲透,融合互動的特點,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一線初中英語教師已開展了豐富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體悟到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將英語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通過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尤其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很少有教師融合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的工作要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由此可見,在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合勞動教育也是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師應關注并致力探究的方向。
筆者查閱了中國知網,沒有查詢到一篇關于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融合勞動教育的文獻資料,僅有寥寥無幾的教師在英語項目式創新作業中指出,學生可以在英語活動中參與勞動,體驗創造創新,培育勞動品質,磨煉勞動意識,塑造勞動精神。不難看出,如何在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合勞動教育,是當前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因此,本研究將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探究如何設計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深度融合勞動教育。
二、初中英語融合勞動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行性分析
(一)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基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可以圍繞發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和提高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來開展。
不少教師已嘗試在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取得一定成效。教師可探索英語語言學習與實踐活動的銜接點,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實踐活動有機融合。通過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嘗試在多樣化的平臺中展示自己,進而培養核心素養。筆者認為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含一系列主題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在活動中學習并運用常用的英語習慣用語和交流表達方式,還可以實現學思結合,在實踐中內化已學的語言知識與文化意識,培養文化判斷的能力,亦能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遷移創新的能力,培養邏輯思維等思維品質和合作互助的學習能力。
(二)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融合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勞動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核心素養,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圍繞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其良好的勞動習慣,增強其勞動能力,塑造其美好勞動品質,培育其勞動精神等五個方面來開展。
筆者認為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可包含不同主題的文字語料,豐富的圖片和配套視頻,并在其中蘊含豐富的勞動教育知識,使學生在參加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動手參與勞動實踐,學創融通,豐富自身的勞動體驗,習得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感悟和認同勞動價值,樹立美好的勞動觀念,逐步規范自身勞動習慣和培養優秀勞動品質,進而實現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
(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關系
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將課程的英語學習語料融合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也可引導學生在參加英語主題實踐活動的同時,參加生活技能類勞動活動、設計制作類勞動活動、勞模精神類教育活動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既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又開展勞動教育,最終實現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互相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
三、初中英語融合勞動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案例
為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本次課程將圍繞“節日文化與趣味制作”主題開展,是一個以英語融合勞動教育為目的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一)設計背景
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等重要西方節日的慶祝活動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中學生們不僅積極參與我國傳統節日的慶祝,也對西方節日的慶祝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現在是一個通過學習中西方節日文化來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好時機,因為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外優秀文化的理解、提升其跨文化認識,而且可以為學生開展英語融合勞動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創造良好的主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初中生已對中外重要節日有基本的了解,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有較深的認知與體驗,能夠用已學英語知識進行連貫地表達和溝通,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因此七年級的同學能按照教師要求并圍繞節日文化主題安全規范地開展趣味勞動活動。但是,他們對于外國重要文化節日的具體慶典習俗、慶典活動、歷史淵源等不甚了解,較難用恰當的英語來表達自己對于節日文化的觀點和態度。因此,本課程旨在加深學生對重大節日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的同時,通過開展節日文化相關的主題趣味勞動制作活動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勞動觀念、美好的勞動品質和積極的勞動精神。
(三)課程目標
參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文化知識內容要求,本課程涵蓋中外重要節日的名稱、具體時間、慶典習俗、典型活動、歷史淵源、習慣飲食及其文化寓意、文化節日重要標志物的特征和象征意義,并引導學生按照當地節日文化慶典習俗進行趣味制作,體驗不同文化背景下豐富多樣的趣味節日勞動實踐活動。
(四)教學過程
1.準備工作。
(1)節日文化趣味制作所需勞動用品及勞動工具。由于不同的節日文化有較大差異性,每個節日的民間慶祝習俗各地也有較大的不同,因此節日文化主題相關的勞動活動也應以多種形式來開展。學生參加趣味制作需要用到多種勞動工具,包括且不僅限于:針線、剪刀、布料、卡紙、水彩筆、水粉顏料、膠水等手工制品;電磁爐、不銹鋼鍋、勺子、漏勺、各種食物食材、碗筷、手套等烹飪工具。
(2)多媒體信息設備。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過對重要節日文化知識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需要用到教室配套多媒體信息設備,如電腦、投影機、音響、及其他各種播放音頻、視頻的硬件和軟件等。
(3)學生個人學習用品。節日文化主題內容學習時,學生需要用到筆、筆記本等個人學習用品,以便積累節日文化相關常見的英語單詞及習慣用語,也便于開展英文書面寫作等主題學習活動。
2.課程設計。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圍繞“節日文化與趣味制作”主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分析,按照我校綜合實踐課程規定,每周開展一次,每次用時兩課時。筆者設計每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第一課時為教師教授重要節日文化內容和展示圖片、視頻等節日文化慶祝材料,具體節日包括:新年、情人節、復活節、愚人節、勞動節、父親節與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感恩節、圣誕節等;第二課時讓學生按照具體節日的各地慶祝習俗,以個人獨立及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趣味制作勞動活動,包括:包餃子、剪窗花、制作紙花與花束、繪制復活節彩蛋、創作惡作劇整蠱面具、勞動主題詩歌翻譯大賽、設計感恩節賀卡、縫制驅蚊香囊與背包、手工制作中秋燈籠、創意手工英文海報、布置班級圣誕樹等。
中西方國家節日慶祝活動、各國文化習俗和歷史淵源是貫穿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教師要圍繞中西方節日文化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從單詞到詞組再到句子,只有在理解認知所學節日文化主題相關的英語單詞詞組后,才能在運用和交流中進行語言知識的內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積累主題相關的單詞詞組之后,積極運用已學的英語語言知識,嘗試對節日文化進行英語表述,提升學生英語節日文化的表達溝通能力。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應是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開展,從西方節日文化知識的淺嘗輒止,到對中國節日文化歷史淵源的探究,學生可以通過比較分析來體驗文化差異性,同時賞析中外優秀文化,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從而培養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學生在進行了文化知識學習和文化比較思辨后,可以積極投入到文化體驗的趣味制作勞動活動當中,體驗各國文化習俗和慶祝活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增強安全勞動、有序勞動的勞動意識,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學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樹立勞動最偉大的正確勞動觀念,同時在勞動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與團隊合作。
本課程將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課程中的文化主題勞動活動,包含設計、制作、實驗、探究等多種方式,學生需要通過個人獨立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來完成。在勞動活動中要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堅持學生個人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點評、全班同學公開公正投票評價等多維度全方位評價模式協同開展,以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綜合評價切切實實地貫穿綜合實踐課程的全過程,亦在勞動活動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次綜合實踐課程所有文化主題的勞動活動內容、過程記錄、多維評價表等資料均會被收集起來整理成冊,在課程結束考核時匯總為學生勞動成果集,和學生書寫的節日文化研究性學習報告一起,成為課程考核最終評價。
四、總結與展望
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初中英語融合勞動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能讓學生在相關主題的語言學習中發展語言能力、培養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主題勞動活動來豐富勞動體驗,習得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感悟和認可勞動價值,培育良好的勞動精神,樹立積極的勞動態度。通過開展“節日文化與趣味制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中西方重大節日文化并開展文化主題趣味勞動制作活動,在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提升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婉.通過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提高中學生核心素養[J].校園英語,2020(28):165-166.
[2]郭永飛,夏婷婷.借助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22(10):47-50.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5]凌綺嫻.淺談勞動教育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J].校園英語,2021(3):157-158.
[6]羅智萍.試論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構[J].學周刊,2022(5):33-34.
[7]史珺.《綜合實踐活動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報告[J].英語教師,2020(1):25-27.
[8]王宏偉.勞動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科學咨詢(科學·管理),2020(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