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生命教育受到更多的關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策略,有效落實生命教育,充分凸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感知生命的偉大,做到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分析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現(xiàn)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而后進行了教學策略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
作者簡介:楊光(1981—),男,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心。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全面貫徹以生為本的原則和理念,盡可能地挖掘更多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素材與資源,采取有效的策略積極落實生命教育,整體提升生命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這樣才能讓初中生更好地領悟并體會生命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做到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憑借堅韌、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精彩的人生,充分彰顯人生的價值,使自身獲得更有意義的發(fā)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命教育現(xiàn)狀
(一)對生命教育的目標認識得不夠到位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目標認知不夠準確、落實不夠到位。部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只將教授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作為教學目標,并沒有以生命教育為導向開展教學,忽視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效果不理想,最終影響了學生的綜合學習實效[1]。
(二)對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挖掘得不夠到位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nèi)容,對教材內(nèi)容的把握比較片面、單一,教學思維比較僵化,沒有將生命教育納入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學范圍中,導致學生不能綜合分析和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部分教師即使在教學過程中提到了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也只是一筆帶過,并沒有展開細致的分析,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2]。部分教師因為對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入,在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案例進行分析,導致學生難以對生命內(nèi)涵產(chǎn)生深刻理解,導致生命教育的效果與預期存在偏差。
(三)生命教育的方式存在單一的問題
部分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難以加深學生對生命內(nèi)涵的理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很少就一些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話題和學生展開交流、溝通及互動[3]。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探究課程內(nèi)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也很難了解學生對生命的理解程度,導致生命教育的效果和質量難以提升。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實施策略
(一)樹立生命教育理念,明確課程目標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明確生命教育的目標,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生命觀。因此,教師要弘揚關愛生命的教育理念及思想,如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知生命、感悟生命的意義,在積極的體驗之中形成熱愛生命的情感,做到珍惜生命、對生命抱以尊重的態(tài)度等[4]。基于此,教師還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將生命教育的目標細化,在課程教學中一一落實,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教育,保證生命教育真正落實。
以“珍視生命”一課為例,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從“守護生命”和“增強生命的韌性”兩個方面著手,細化教育教學的目標。
比如,對“守護生命”這一節(jié)內(nèi)容,教師可以設定以下目標。
1.讓學生愛護自己的身體,掌握自救自護的方法。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安全意識。
3.使學生了解到生命的珍貴,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愛護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進而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
在“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1.讓學生客觀地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應對挫折和逆境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勇于克服困難并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2.幫助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辯證看待挫折,敢于戰(zhàn)勝一切挫折,以有韌度的生命及強大的精神信念讓自己擁有美好的人生。
如上,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教育教學目標,能夠驅動學生對生命形成敬畏感,整體強化他們的生命意識,全方位地落實生命教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二)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把握教育內(nèi)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全面貫徹落實生命教育,不僅要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生命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還要從多個方面著手,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及學習素材,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第一,教師應該盡可能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生命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發(fā)散思維,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理解生命的內(nèi)涵和意義,以促進學生綜合性發(fā)展。以“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中隱藏著許多生命教育資源,教師應先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再根據(jù)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措施[5]。在“揭開情緒的面紗”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緒管理情況來開展生活化教學。比如,有的學生在面挫折時,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情緒波動比較大,情緒管理不到位。對此,教師就可以將這種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作為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與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支配,要能夠掌握正確的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生命的感知及感悟,進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讓他們正確地處理消極、負面的情緒,進行自我調節(jié),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中的挫折。
第二,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在課堂中融入一些與個體生命及生存技能相關的教育內(nèi)容,整體提升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以及應對各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比如,在教學“預防犯罪”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引入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違法犯罪案例,讓學生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學會辨別是非,避免被不良的行為和思想誤導而踏上歧途。教師還應該教導學生如何應對這些違法犯罪行為,使學生能科學、冷靜地應對危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有關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還能夠增強他們的生命力量,充分發(fā)揮生命教育的價值。
(三)采取多種教育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在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豐富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教育。
1.實施互動教學
在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開展互動教學,盡量讓學生展開多元的互動,讓他們在互動交流中激活思維,就某一個生命教育話題,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甚至提出質疑,以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拋出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話題。比如,在講到“貧乏與充盈”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先展示部分學生的暑假生活圖片——沉溺于游戲、白天睡懶覺、不認真完成暑假作業(yè),而后向學生拋出一個探究性問題:“這些同學處于什么樣的生命狀態(tài)呢?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你們覺得他們的生命是否精彩?”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互動探究,通過分析案例來探討什么是正確的生命觀。這樣,學生可從多個角度探索貧乏的生命對自己、對他人乃至對社會的危害,從而認識到充盈生命的重要意義,而后探索充盈生命的方式與途經(jīng)。又如,在講到“平凡與偉大”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最美司機”“最美清潔工”等人物案例,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些平凡人物對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生活化的案例——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平凡的一天,并讓學生參考案例內(nèi)容,各自說說自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一天中是怎樣勞動的,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平凡人物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和責任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從而促進學生正確生命觀的形成。
如上,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拋出相關的案例促使學生展開多元的互動探究,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中掌握知識,可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讓生命教育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彰顯。
2.實施課外實踐活動
在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要想讓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植根于學生的內(nèi)心,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能夠以正確的生命觀進行自我引導,教師應該多開展課外實踐,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加深學生的感知與體會,讓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感悟,以提升生命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以“法律伴我們成長”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完這一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主題,讓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例如,以“青少年預防毒品”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內(nèi)容遷移應用至課后的學習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區(qū)組織的各類禁毒宣傳活動,也可以組織班上的學生去參加公安部門組織的禁毒宣傳活動,讓學生近距離地感知法律的威嚴,認知到法律一直伴隨著自己成長,保護著自己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結合更多優(yōu)質的社會資源組織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整體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完“積極奉獻社會”這一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調研活動,尋找本地獲得過“見義勇為”表彰的人士,而后組隊去采訪這些優(yōu)秀的社會人士,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事跡以及自己的感想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調查訪問的結果撰寫實踐調研報告,在報告中寫出自己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認識、自己的收獲等。學生通過這種課外實踐探究,能夠進一步體會到生命價值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感知生命的意義,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會,由此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及人格品質。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教育環(huán)境下,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應該全面地貫徹落實生命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這一門學科的價值,多角度開展生命教育。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現(xiàn)狀,另一方面要根據(jù)現(xiàn)狀采取對應的策略與措施,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命教育的質量,使得學生能夠全面感知生命的力量,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發(fā)展優(yōu)秀的品格。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教育,彰顯生命教育的價值,讓學生能夠以更有韌性的生命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參考文獻]
孔令博,左婭.德育視野下的初中生命教育探究: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吉林教育,2022(12):55-57.
盧曉華.關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73.
劉亞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任憲榮.淺談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融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5):176.
張國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與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防范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