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鈺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做好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能夠推動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文章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路和原則展開論述,從高效課堂建構的理念、目的、模式、方法、效能這幾個方面對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夠為高中課堂教學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構
引 言
數學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較高,是決定學生高考分數的科目之一.數學知識較為抽象,科目教學工作的難度本身就比較大,而且《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又要求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要注重對其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高中課堂教學難度更高.為此,教師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建構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兼顧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路
在新課程背景下,建構知識與技能、注重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逐漸成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認識到助力學生在未來更好地生活和發展是數學教學的核心職能,并要正視綜合素質培養對于學生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由此確立更加清晰、科學的教學思路,保證教學工作的效果.基于此,在教學思路建構上,因為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被納入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中,這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增加,尤其是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其學習任務更加繁重,時間也比較緊張.所以,為了更好地兼顧素質培養和知識教學,教師應注重高中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并將綜合素質培養內容融入知識教學中,增強教學工作的效能,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水平.此外,考慮到高三的學生不久將進入大學以及社會生活,所以,為了讓學生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社會生活,強化其科學思維和人文素養,教師也要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思路,如思維導圖、計算思維教學、體驗學習等,在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的同時,促進其實踐能力、終身能力的形成,提升其綜合素質.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原則
課堂教學作為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培養其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上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為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建構出更加高效、質量更高的數學教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關注學生原則.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主,相較于關注教師的教,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學.因此,提高對學生學的重視,是保證數學學習與研究效果的核心.為此,無論是在課程教學設計上,還是在后續的課堂講解和總結上,教師均需加大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力度,以此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第二,啟發思維原則.在高效課堂教學的建構上,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通過啟發其解題思維,使其逐漸學會獨立思考,能夠舉一反三,以便于在后續的課堂學習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第三,重視學習能力培養原則.為了深入優化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并注重在課堂教學期間,引導和教授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如合作學習法、反饋學習法等,持續強化其學習能力,為其未來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第四,趣味性原則.高中數學知識較為抽象,且理解難度較高,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倦怠感,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強化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倦怠感,以保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策略
(一)轉變課堂建構理念
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的建構,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水平,應轉變以教師教為重點,僅關注知識基礎夯實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現代化理念,讓高效課堂的建構更加符合當前的教育需求,強化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在高效課堂建構理念上,考慮培養、造就人才是現代教育的重要職能,因此,教師應更加重視對人的培養,并在課堂的建構上,注重夯實學生高中數學知識基礎的同時,重點關注對其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新課程背景下,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現代化教育倡導的關鍵內容,所以,在課堂教學的建構上,教師也要將全面發展理念滲透到課堂設計、課堂講解、課堂總結中.例如,在課堂設計中,教師可運用問題導學法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其思考能力,同時在每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后,設置相應的提問小測試,并在課程講解完畢后,再次提問檢測知識點,讓學生不斷地將知識點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并加以使用,不斷加深學生的記憶,并借此使其逐漸學會這種檢索式學習法,強化其學習能力,達到建構高效課堂的效果.此外,在高中教學視域下,素質教育主要倡導關注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因此,在高效課堂的建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知識的輸出,還要重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外顯.為此,教師應適當提高課堂測試的時間占比,讓學生通過實踐應用,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并將其轉化成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知識應用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明確課堂建構目的
一般來說,課堂的建構需要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展開,因此,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將“高效”納入教學目標當中.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高效”這一目標進行具象化的解析,以便于更加科學、合理地制訂出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案,提高教學工作的靶向性,加快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目標的明確建設上,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的課程內容制訂相應的目標,由此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實現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建構.以高三期間蘇教版“導數及其應用”的復習課程為例,因為學生之前已經將課程內容學習了一遍,復習課的主要目的是復習鞏固知識點,所以,教師需要將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復習能力作為課堂建構的目的.同時,考慮到學生對課程的知識點已經沒有新鮮感了,容易產生學習倦怠的情況,因此,教師也要將實現趣味化教學作為課堂建構目的,減輕學生的疲憊感,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此后,教師再針對上述建構目的,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比如,運用檢索式學習法,先為每個知識點設計一個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反復練習幾次,使其多次在腦海里檢索、使用這些知識點,讓其能更加熟練地應用知識點,強化其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運用多樣化學習法,讓學生將變化率、導數計算、導數在函數中的應用等課程中涉及的知識點的對應題型,進行穿插式的練習,使其能夠分辨不同的知識點,提高復習效果,同時教授學生使用多樣化學習法、檢索式學習法,強化其知識復習能力.在此過程中,為了提高課程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考慮創設激趣情境,并通過講述具有趣味性的數學知識形成背景故事,引導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以便于后續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課程內容,明確課堂建構目的,再根據課堂建構目的制訂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案,可以順利且有針對性地完成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這樣不僅有助于改善課堂設計工作的效率,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
(三)改善課堂建構模式
就目前來看,常用的高中數學課堂建構模式依然是黑板板書結合口頭講解,這種單一的信息呈現和交流模式的知識傳遞效率往往并不高,而學生在高中階段,尤其是在高三期間,正處于學習緊、任務重的階段,需要更高效的課堂建構模式,以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基于此,信息技術在信息傳遞上具有高效、準確、多樣化的優勢,不僅能夠提高信息呈現、交流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因此,在高效課堂的建構上,教師可引入信息技術來改善課堂建構模式,并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結合翻轉課堂等,建構出高效的信息化課堂,深入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在信息化的模式下,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在屏幕上向學生直接展示課程知識體系的思維導圖,省去板書抄寫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直接將與課程知識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如講解視頻、思維導圖等發送給學生,由此為其創造更好的自學條件.此外,在課程講解之前,教師也可以將課程知識講解視頻發給學生,使其能夠更好地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從而提高后續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高效課堂的建構.在課堂建構上,教師也可以運用交互平板,利用其支持屏幕書寫、文件標注等功能,與學生進行高效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避免其“走神”,強化其聽課效果.但應注意,應用信息化模式需要配置配套的軟硬件設備,在使用后期也需要進行良好的維護.所以,在信息化模式的應用上,學校應根據實際的經濟條件、人力資源條件,選擇合適的信息化設備,以保證信息化模式能夠有效地發揮其改善高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建構的效果,為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條件.
(四)選好課堂建構方法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建構上,教師需要兼顧學生知識基礎的夯實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這使得選用兼具上述兩種功能的課堂建構方法尤為重要.現階段,常見的可兼顧知識教學、素養培養的課堂建構方法主要包括體驗法、混合法、計算機思維法等,教師應根據實際的課堂建構需求選擇合適的建構方法,以保證高效課堂的建構效果.其中,體驗法強調教師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之間建立聯系,通過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來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和外顯,具體的操作方法包括不定性能力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弱化自身的存在感,減少指導,并鼓勵學生積極發揮作用,通過探究合作、討論,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由此歸納出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質上是給出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一般知識歸納、推演的過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其探究、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素養,適用于講解新知識點的高效課堂建構.混合法強調教師尊重個體化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制訂靶向性更強、效率更高的教學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常見的混合法課堂建構的具體操作方法包括翻轉課堂、線上線下學習混合法等,適用于支持信息化教學、學生個體差異較大的高效課堂的建構.計算思維法是指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的運行路徑去解決問題,在這種課堂建構的方法中,常用的教學手段包括尋找最優方案、模型驗算、平行加工等.一般來說,這種方法的應用需要遵循五個基本要求,即邏輯推理、問題分解、算法、抽象、建立關聯,其主要的優勢是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小問題,通過對小問題進行平行加工,抓住核心,排除非必要細節,完成解題,也能從解題中甄別、描述題型規律,并建立各個題型之間的關聯,強化學生的知識點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高效課堂建構的核心目標是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在方法的選用上,教師應根據各方法的優勢和適用條件,選擇在當前的情況下最能增強效率的方法.
(五)強化課堂建構效能
在高效課堂的建構中,教師需要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課堂設計,同時要做好學生合作交流的引導工作,由此讓各項課堂建構工作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效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夯實其數學知識基礎,由此強化課堂建構的效能.在此過程中,應注意,課堂教學的氛圍很大程度上受師生關系的影響,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敢問、敢說”,其思維和情感活動也會更加豐富,有利于對其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的培養,強化課堂建構的效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傾聽學生的問題和想法,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持續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高效課堂的建構上,也可以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尋找與課程知識相關聯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獨立思考、探究的價值,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由此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在學生的合作交流方面,大部分學生往往更習慣于獨立學習、獨立研究,因此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引導,使其得以更快地適應合作、交流學習,并認可合作交流學習的價值.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交流討論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鼓勵學生發表自己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總結出的研究方法,同時引導其學會傾聽、借鑒他人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加快推動其學習、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建構,能夠持續優化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高中課堂的建構上,教師可從轉變課堂建構觀念、明確課堂建構目的、改善課堂建構模式、選好課堂建構方法、強化課堂建構效能等方面出發,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青.“教—學—評”一致性的研究:歷程、議題、反思及展望[J].教育觀察,2023,12(17):21-27.
[2]卓么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3,25(2):212-214.
[3]吳補連,陳惠勇,唐遙.青浦實驗與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耦合初探———兼談中國的數學教改實驗[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2,3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