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整合與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并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能力。然而,在農村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存在教學資源匱乏、教師專業素養不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以及家庭與社會支持薄弱等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從拓寬資源渠道、加強教師培訓、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建立家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等方面入手,構建深度學習的支持系統,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進而全面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深度學習;農村教育;初中英語;單元整體
作者簡介:陳飛,高郵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英語已成為學生必備的國際交流工具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诖耍绾温鋵嵙⒌聵淙烁救蝿铡⑻岣哂⒄Z教學質量,使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當前英語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深度學習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它通過知識內化、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農村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足等問題,從而制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緊扣時代脈搏,立足農村教育實際,探究在農村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推行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對于深化英語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度學習在農村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整合與理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相互關聯。傳統的英語教學側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記憶,容易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零散,不成體系,對語言內在規律缺乏整體把握。推行深度學習,就是要引導學生打破知識壁壘,發現知識點間的邏輯聯系,將知識點整合成有機的認知網絡;就是要指引學生在語境中感悟語言,在運用中內化語言,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表層理解到深層理解的飛躍。這一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融會貫通英語知識,提升語言能力,更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透過語言表象洞察事物本質,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農村初中學生而言,深度學習有助于補齊英語基礎的種種短板,夯實語言根基,激活思維潛能,為未來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體驗,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深度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情感體驗。教師根據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在有意義的語境中生成知識。同時,教師要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調動學生質疑、思辨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挑戰自我、突破自我中體驗學習樂趣,收獲成就感?;诖?,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喚醒,學習興趣被點燃,學習動力被激發,從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正是立德樹人的應有之義。
(三)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能力
英語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技能的訓練,更應關注學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的培養。深度學習正是落實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問題的探究者、意義的建構者、策略的優化者。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學生可強化團隊協作意識和人際溝通能力;通過跨文化交際活動,學生可拓寬國際視野,厚植家國情懷;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可提高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梢哉f,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
二、農村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資源匱乏,難以滿足學生的深度學習需求
教學資源是實施深度學習的物質前提,然而當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學資源短缺問題,制約了深度學習的實施。一方面,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滯后,青黃不接問題突出。由于編制限制、待遇偏低、環境艱苦等因素,農村學校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英語教師,部分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專業發展意識淡薄,缺乏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農村學校教學設施設備不足,數字教育資源總量不足、更新不及時,學生缺乏學習素材和自主學習條件。教學資源匱乏,制約教學方式的創新,影響教學內容的優化,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缺乏廣度和深度,學生難以真正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
(二)教師專業素養不足,難以有效實施深度學習
教師是深度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深度學習的成效。當前,農村英語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水平不高,難以適應新課改背景下深度學習的要求。從教師學科背景來看,部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并非英語學習出身,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理論功底不扎實,對學科核心素養把握不清,不能深刻理解新課標要求,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不少教師仍然沿用“滿堂灌”“題海戰術”等模式,習慣于單向傳授知識,不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生成性思維,對學情缺乏分析。從教研科研能力來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理論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學反思意識淡薄,對深度學習的內涵理解不足,對學科前沿動態了解不多,缺乏開展教學創新的興趣和意識。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難以適應深度學習
學生是深度學習的主體,其自主學習能力直接關系到深度學習的成效。然而,農村初中學生普遍自主學習意識淡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難以適應深度學習的要求。首先,農村初中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善于制訂學習計劃,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不能根據學習情況及時調整策略,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能力薄弱。其次,部分農村初中學生抗挫折能力差,面對學習困難容易退縮,遇到學習瓶頸容易放棄。農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學習方法不當、意志品質不足,最終難以真正融入信息加工、意義建構、問題解決等高階學習過程中,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家庭與社會支持薄弱,難以形成推進深度學習的合力
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構成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生態圈,家庭與社會支持薄弱則難以形成推動深度學習的強大合力。從家庭教育來看,部分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重視分數輕視素質,過于看重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學習興趣、思維品質等的培育。從社會支持來看,農村基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的認識不到位,對英語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的支持指導力度不夠,忽視對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考查,政策和資源向英語教學創新傾斜不足,難以為深度學習營造良好氛圍??傊?,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家庭與社會對英語學科教學改革重視不夠,觀念滯后,共識不足,行動不一致,不利于深度學習有效實施。
三、農村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 拓寬教學資源供給渠道,構建深度學習支持系統
面對教學資源短缺的困境,農村學校須打破常規,創新思路,多措并舉拓寬教學資源供給渠道。首先,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將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納入教育發展規劃,通過政策傾斜、項目引導、定向撥款等方式,對農村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更新、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優質數字資源引進等給予重點支持。其次,學校要主動爭取社會捐助,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吸引愛心企業、公益組織參與教育幫扶,以項目合作、實踐基地共建等方式為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改革賦能。再次,發揮城鄉學校聯盟和名師工作室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教學資源共享、骨干教師掛職等方式幫助農村學校獲得高品質的教學資源,打通優質師資力量下沉的通道。最后,依托“互聯網+”開展跨區域教育教學協作,與兄弟學校結對開展網絡教研、異地互評、資源互換等活動,實現區域內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傊?,要通過整合政府、學校、社會各方力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多渠道擴大資源總量、優化資源結構,著力構建一個支撐農村學校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資源供給保障體系。
(二) 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深度學習實施能力
教師是學生深度學習的領路人,其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決定著英語教學改革成效,因此必須將教師培養培訓作為推進深度學習進程中的重中之重來抓。一要完善教師準入和職后教育制度,構建立交橋式教師專業發展體系。二要創新教師培訓模式,開辟多元化、個性化培訓路徑。整合高校、教科研機構等多方資源,采取跨校聯合培訓、網絡研修、訪學研修等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三要聚焦深度學習關鍵要素,優化培訓內容。引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合理把控教學難度,靈活設計教學環節。圍繞課堂教學組織、學法指導、學業評價等深度學習的關鍵環節,開展系列主題培訓,全面提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四要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教師是否踐行深度學習理念、是否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是否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引導教師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凝聚深化教學改革的共識。
(三) 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學生是深度學習的主體,只有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生才能有效開展深度學習。一方面,要優化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設計。教師要本著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從學生認知起點和興趣需求出發,精心設計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創設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欲望。另一方面,要創新教學組織模式,推廣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成果展示等方式參與學習全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Good manners”為例。教師在教學中應聚焦學生對禮儀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等。在探究禮儀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運用“too...to”“enough to”描述禮儀行為,在語境中感悟語法規則。之后,學生編寫禮儀情景對話并進行角色扮演,在訓練語言技能的同時,加深對禮儀知識的理解。課后,教師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用所學語言評價他人的禮儀行為。如此,在語言學習、知識探究、文化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內化知識,強化技能,形成素養。
(四)建立家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凝聚推進深度學習的力量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形成育人合力,是農村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一要積極為家長提供教育方法指導,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二要整合社區資源,拓展課外實踐渠道。教師可借助社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資源,開發英語實踐活動課程。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Colours”的教學為例。在農村,雖然美術館等文化設施較為缺乏,但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田間,觀察各種植物的顏色,引導學生用英語描述它們的特點。學生還可以采訪長輩,了解本地傳統手工藝品中色彩的運用,總結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課后,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創作色彩日記,記錄每天見到的色彩,培養孩子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關注學生在色彩感知、跨文化意識、創新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引導學生將英語運用于生活,感悟語言的人文內涵,樹立文化自信。
四、結語
深度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代表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貫徹落實深度學習理念,對于辦好農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升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要以深度學習為抓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晨.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J].科教文匯,2024(23):165-169.
[2]王玲.新課標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設計[J].甘肅教育研究,2024(17):132-134.
[3]王小秀.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29):49-52.
[4]王靖貽,李凱.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三 Unit 1 為例[J].現代教育,2024(6):3-10,16.
[5]魏云芳.深度學習視角下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的有效實踐[J].亞太教育,2024(5):183-185.
[6]焦世強.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現英語課堂深度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22(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