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中,最值問題是一類非常基礎,也是經常出現的問題.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熟練掌握最值問題的各種解法,并能夠根據具體題目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法進行求解.本文中主要針對幾何最值問題、絕對值最值問題、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方程最值問題等具體解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最值問題;解法
最值問題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感覺困難的問題,由于其范圍較廣,命題角度較為寬泛,學生常常無從下手,無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而且這也是近些年來中考的重要考點.為了打開學生思維,提升解析和解題能力,幫助學生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以下針對初中數學中幾何最值問題、絕對值最值問題、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方程最值問題等的解法進行探究.
1 幾何最值問題的解法
針對初中數學中的幾何最值問題,在解題過程中,根據不同特征進行轉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解決方法包括:①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③連接直線外一點和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④圓的所有弦中,直徑最長[J].
例1P是∠AOB內一個定點,點M和點N分別在邊OA和邊OB上運動,假如∠AOB為45°,OP的長為32,那么△PMN的周長最小值為多少?
解:分別以邊OA和邊OB為對稱軸,作出點P的對稱點C和D,連接OC和OD,那么點M、點N分別是CD和OA,OB的交點時,△PMN的周長最短,即CD的長.
因為P,C關于OA對稱,所以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所以∠COD=∠COP+∠DOP=2∠AOB=90°.
又OC=OD,所以
△CO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D=2OC=2OP=6.
故△PMN的周長的最小值為6.
在初中數學幾何最值問題中,除了應用幾何圖形的性質之外,還可以將函數思想融入其中加以解決,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定難度,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應用.
2 絕對值最值問題的解法
在初中數學中,絕對值最值問題也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問題.這類問題在求解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數形結合思想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解答絕對值最值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看到問題之后,結合題意畫出草圖,實現數字向圖形的轉化,讓解題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進而從草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最終獲取正確答案[J].
2.1 直接推理法
例2已知alt;-b,ab>0,則|a|-|b|+|ab|+|a+b|等于().
A.2a+2b+abB.-ab
C.-2a-2b+abD.-2a+ab
解:由abgt;0,得
a,b同號.
又alt;-b,所以
a+blt;0.
所以a,b同為負數.
所以|a|-|b|+|a+b|+|ab|=-a-(-b)-
(a+b)+ab=-2a+ab.
故選答案:D.
評析:本題是直接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和有理數乘法法則確定字母符號.
2.2 巧用數軸法
例3假設有理數a,b,c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如圖1所示,化簡|b-a|+|a+c|+|c-b|.
解:由圖可知,agt;0,blt;0,clt;0,
且|c|gt;|b|gt;|a|.
所以b-alt;0,a+clt;0,c-blt;0,由此可得
|b-a|=a-b,|a+c|=-(a+c),
|c-b|=b-c.
故|b-a|+|a+c|+|c-b|=a-b-(a+c)+b-c=a-b-a-c+b-c=-2c.
評析:本題是利用數軸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明確字母的大小順序,進而去掉絕對值.
3 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的解法
針對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求解方法包括:①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求解;②動中有靜,抓住不變量求解;③旋轉比產生圓,多數情況下在相切時產生最值;④四點共圓(補充).
解題策略包括:①直觀感覺,畫出圖形;②特殊位置,比較結果;③理性分析動點運動過程中的不變條件,通過幾何構建,尋找動量和定量之間的關系,建立等式,進行轉化[J].
3.1 相切的應用(有公共點、最大或最小夾角)
例4如圖2所示,在Rt△ABC中,∠C=90°,∠A=30°,AB=4,以AC上一點O為圓心,OA為半徑作⊙O,假如⊙O和邊BC一直存在交點(包括B,C兩點),求線段AO的取值范圍.
分析:首先,結合題意畫出圖形,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的長度,在這里分兩種情況討論就可以得到答案.
解:當⊙O過點C時,AC為直徑,BC與圓切切.
在Rt△ABC中,∠C=90°,∠A=30°,AB=4,所以
AC=cos 30°[J]5AB=23,則
OA=3.
當⊙O經過點B時,如圖3所示,作OD⊥AB于點D,則
AD=12AB=2.
由∠A=30°,得
cos A=ADOA=32,所以
OA=433.
若⊙O與邊BC始終存在交點,那么線段AO的取值范圍為3≤OA≤433.
3.2 正弦定理
例5如圖4所示,△ABC中,∠ABC=45°,
∠BAC=60°,AB=4,D是線段BC上的一個動點,以AD為直徑,作⊙O分別與AB,AC相交于點E,F,連接E,F,求線段EF長度的最小值.
分析:由垂線段的性質可知,當AD為△ABC的邊BC上的高時,直徑AD最短.
過點O作OH⊥EF于點H,連接OE,OF時,EF=2OE [J]5sin∠EOH=2OE[J]5sin 60°,當半徑OE最短時,EF的長度也最短.
解:由垂線段的性質可知,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高時,直徑AD最短.如圖5,連接OE,OF,過點O作OH⊥EF,垂足為H.
因為在Rt△ADB中,∠ABC=45°,AB=4,所以
AD=BD=22,此時圓的直徑為22.
根據圓周角定理可得
∠EOH=∠HOF=∠BAC=60°.
所以,在Rt△EOH中,
EH=OE[J]5sin∠EOH=
2×32=62.
根據垂徑定理,可得EF=2EH=6.
所以EF長度的最小值為6.
4 代數式最值問題的解法
針對代數式的最值問題,可以應用非負數的性質進行解答.在實數范圍內,m2+n2+p≥p,當且僅當m=n=0時等號成立,也就是m2+n2+p的最小值為p[J].
例6假設a,b為實數,求a2+ab+b2-a-2b的最小值.
解:a2+ab+b2-a-2b=a2+(b-1)a+b2-2b=a+b-122+34b2-32b-14=a+b-122
+34(b-1)2-1≥-1,即a2+ab+b2-a-2b≥-1.
當a+b-12=0,b-1=0,即a=0,b=1時,上述不等式等號成立.
因此,a2+ab+b2-a-2b的最小值為-1.
總之,最值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屬于重點內容,不管是平時考試還是中考,都會出現這種最值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這類問題的總結、梳理與歸納,幫助學生明確最值問題的處理策略,了解不同最值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而靈活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葛于衡.如何解答初中數學最值問題[J].理科愛好者,2023(1):125-127.
[2]孫偉迪.初中數學二次函數面積最值問題教學初探[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22):27-28.
[3]江桃.立足多元方法 凸顯數學思維——初中數學函數最值大單元復習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2(30):25-27.
[4]田海霞.初中數學幾何圖形中有關最值問題的解題思路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5):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