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英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外語課程,對學生語言技能與文化素養的提升發揮著重要角色。閱讀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在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審視以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發現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往往較為陳舊,這直接削弱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導致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巧妙應用思維導圖,以期推動教學方法的革新與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閱讀教學;創新
作者簡介:陳啟萍,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實驗小學東區校。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被賦予新的使命: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更要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為思維提供助力。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更要使其領悟并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生全面提升英語學習技能和思維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最初是為幫助學習障礙者提升學習能力而設計的。實踐證明,應用思維導圖顯著提高了這類學生的學習成效,甚至有的學生的成績躍升至優秀行列。這一成果不僅使思維導圖廣為人知,更使其跨越學科界限,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思維導圖中,知識不僅通過文字被學習者理解和記憶,更借助圖片、色彩、符號、線條等元素,以不同層級的方式被串聯在一起,極大地提升了學習者的學習和記憶效率。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影響閱讀成效的重要因素。學生對英語閱讀充滿熱情,才能在閱讀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從而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取得優異的閱讀成果。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來提升的。相較于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思維導圖憑借其直觀性和生動性,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從而有效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此外,思維導圖高度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時,能獲得成就感,從而有效提升閱讀自信,保持閱讀熱情。
(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不少教師對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疑慮,他們往往傾向于將閱讀材料“剖析至骨”,再將其精髓傳授給學生。在這一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有機會自主思考和探索閱讀內容,導致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程度較低,進而影響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可使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對閱讀內容有了初步的認知,教師再進行深入講解,便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學習效率和水平。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與情境融合,開展讀前思考
情境創設與思維導圖具有相似的作用,都能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可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猜測,體會文章可能表達的情感,從而活躍課堂氛圍,為之后的學習埋下伏筆。在與文章內容相關情境中學習單詞和句型,可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同時,教師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進而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水平。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節日交流”情境,以“你聽過多少個節日?”為中心問題,以“節日”為中心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拓展出“臘八節、元宵節、端午節、新年”等詞匯,以此構建情境思維導圖框架,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說一說節日時間、這一天會做什么等。有的學生會說“At Spring Festival, I will get red packets.”,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己對于這件事的想法和觀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繪制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然后,教師創設“英語競賽”游戲情境,播放問答類的視頻開展競賽游戲,要求學生根據節日快速說出月份。隨后,教師要求學生按照“When is...?It's... .”開展對話練習,依據學生的對話構建思維導圖,通過這種方式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及語言的輸出作鋪墊。教師展示春節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聽錄音并圈出關鍵詞,圍繞關鍵詞架構思維導圖,之后嘗試聽錄音跟讀,依托思維導圖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閱讀,查找并彌補知識漏洞,從而完善思維導圖。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拼,選出讀音最標準的小組進行鼓勵和表揚。之后,教師播放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視頻,挑選學生最感興趣的進行詳細講解,調動學生的情緒,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更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都得到提升。
(二)思維導圖與實踐活動融合,引導閱讀探究
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自行構建思維導圖,據此開展實踐活動。教師開展實踐活動,將本節課所教授的單詞、句型、時態融入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自行構建思維導圖,在鍛煉學生歸納、處理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更為系統,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鏈,構建知識網,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知識整合、轉換能力,推動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高,使其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為深刻。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What's the matter?”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情緒類單詞進行相應的表達。然后,教師將表示各種情緒的單詞制成卡片隨機發給幾個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說說真心話”游戲,通過向小組其他成員進行提問,找出本組拿到開心表情的學生,最先找到的學生獲勝。然后,教師要求學生開展對話,檢驗學生的知識記憶情況和熟練程度,同時播放歌曲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提到了哪些情緒,從而構建歌曲思維導圖。之后可以讓學生思考當自己開心或者難過的時候都會做些什么,以此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和思維導圖可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動力,為接下來的學習作鋪墊。其后,教師請學生以“你想把你的感受表現在臉上嗎?”為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Read and write板塊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知推測故事的發展,然后播放錄音,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修正自己的思維。通過學生觀察圖片、預測故事發展的方式,讓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自主閱讀習慣,塑造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快速閱讀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說明,同時提出問題“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教師讓學生依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梳理故事脈絡,構建思維導圖,描述故事情節。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在關鍵詞和句子下面畫線,推動學生自主閱讀。然后,教師提出問題“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How does Liu Tao feel? When does this happen? What does father say? What does father do? What does mother say? What does mother do?”。教師要求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思考并總結故事的主要內容,并完成教材上的填空練習。隨后,教師以“feel”作為中心詞,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語法、詞匯知識和文章的中心內容。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解決細節問題,排除教學難點,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解決問題。之后,教師讓學生再讀文章,梳理文章脈絡,并開展寫作訓練。教師要求學生聆聽故事的錄音,注意語音語調的模仿,以矯正發音。隨后,學生需將語法知識點融入思維導圖中。這樣既幫助學生回顧了教學思路和順序,又鞏固了發音和語法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音素養和朗讀習慣。然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文章,討論故事情節,發揮集體的力量針對不理解的地方開展合作探究,教師借機答疑解惑。教師展示并分享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明確思維導圖的內容要求,引導學生進行修改和完善。這樣,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內容,并推動自主閱讀活動的開展。學生需以思維導圖為基礎,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分角色表演。這一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回顧整篇文章,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讀后鞏固,實現閱讀閉環
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讀后鞏固,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教師應對學生構建的思維導圖進行必要的補充,以進一步完善其思維和認知體系。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以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養成。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My day”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播放歌曲和展示自己設計的一天的作息表及相關圖片,帶領學生學習相關單詞,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做好鋪墊。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單詞及其圖片,讓學生利用所學單詞進行造句,引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文章的中心主旨,自行梳理和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隨后利用本節課所學詞匯制作關于“My day”的思維導圖。教師根據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輔助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基礎薄弱的地方,同時了解自己的優勢,正確認識自我。教師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可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寫一寫自己的周末計劃,并與同學進行分享。
四、結語
針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將思維導圖巧妙應用于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立足學生的學情和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推動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的展開,開閱學生的眼界,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邵慕華.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2(3):145-146.
[2]馬弟娃.思維導圖在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48):58.
[3]張亦波.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1(30):77-78.
[4]顧志英.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校園英語,2021(39):121-122.
[5]王琪.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21(3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