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基于此,為進一步深化小學數學計算課堂教學,引導教師準確把握、踐行新課標理念,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本文采取文獻分析等方法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研究,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參考建議:優(yōu)化教學設計,指導學生掌握算理;加強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簡算能力;重視練習指導,培養(yǎng)學生計算習慣。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計算能力是學生數學素質的最基礎體現形式,也是學生在觀察、思考、表達現實世界的過程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通過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教師可以初步判斷小學生數學水平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實際考試與練習中,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由于抄錯數字、看錯符號導致錯誤,由于算理不清,導致計算中張冠李戴等等,這些問題集中體現了學生計算能力不足。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優(yōu)化教學設計,指導學生掌握算理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算理有很多,如20以內加減法、100以內加減法及表內乘除法、除數是一位數和兩位數的乘除法、分數計算、小數計算等等。在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從整體著眼,對算理進行歸納總結,加強教學設計,讓學生熟練掌握最基本的算理,為計算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礎。
(一)指導學生掌握加減法算理
在數學課程指導中,教師應整合整數加減、小數加減、分數加減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層層遞進構建運算模型,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算理。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以摘蘋果的情境導入,介紹了“}”和“?”這兩個新朋友,讓學生明白在圖中所表示的意思。教師接著重點指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意時,加上“合起來”和“去掉”的手勢動作,幫助學生對加、減法的算理加深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手語”,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也促進了學生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過三種題型的對比,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辨析,總結得出問號的位置不同,所求的問題也就不同,學會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有關加減法數量關系的模型,為學生靈活運用加減法的算理奠定了基礎。通過這樣的教學指導,學生能夠層層遞進掌握加減法模型,提高在課堂上的參與感,并有效提升計算技能。
(二)指導學生掌握乘除法算理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了整數乘、除法,小數乘、除法及分數乘、除法等內容,教師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算理進行設計,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技巧。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相關內容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基于真實情境,以“平均分”問題為切入點,借助操作小棒還原知識的產生過程,讓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可視化。同時,結合學情,緊握“十位上有余數1,余下1個十,接下去怎么算?”這一教學重難點,讓學生主動探究,感悟先拆后分再合,實現算理、算法內在的一致性,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算法,形成和發(fā)展推理意識。此外,教師還精心設計了練習題,圍繞“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這一重要算理進行訓練,重視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估算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圍繞除法算理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分小棒”自主探索并說出除法豎式的算法,思考分小棒的每一步在豎式上如何體現。這樣層層遞進的過程能使算法真正在算理中生長出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掌握程度。
(三)指導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法則
四則混合運算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算理,教師要通過講解和訓練,讓學生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理解運算的道理,以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能力。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的新課講解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采購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具體情境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含義,掌握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理解含有兩級運算和不帶括號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為后面繼續(xù)學習帶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在“帶括號的三步四則混合運算”相關內容的指導中,教師通過解決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體會數學計算的價值。教師引導學生在列出算式后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思維的表達,同時將解題思路與運算順序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對比、觀察中自己歸納算法,并鍛煉其觀察、歸納的能力,提升數學素養(yǎng)。
二、加強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
有些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因為思維定式而出現錯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指導中不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算理,還要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幫助學生理順計算思路,理解為什么要這樣計算,進而選擇合理的方法,規(guī)范、準確地完成計算題目。
(一)重視教學滲透,培養(yǎng)學生簡算意識
學會簡便運算是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指導中,應通過口算、筆算等訓練,讓學生保持對數學運算的熟悉感,使學生長期擁有良好的運算習慣,構筑基礎的簡算意識,為后續(xù)的簡便運算練習創(chuàng)造條件。當學生接觸了各種類型的簡便運算后,因為各種算理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出現知識的負遷移現象,使不少學生在解題時出現各種簡算方式的混淆。對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建一些典型算式的生活模型,幫助學生提煉算理,從新角度重新審視各類算理間存在的聯系與本質特征。例如,乘法分配律在簡便運算中應用得較多,出錯率較高。對此,教師可以將乘法分配律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引導學生厘清不同的數量關系,在生活情境下實現靈活運用,進而熟練簡算的基本原理。這樣可以指導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算理,并將數學計算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結合教學指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
數學核心素養(yǎng)表現為“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這句話揭示出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數學運算需要關注學生算理的表達,通過說算理,可以看出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基于此,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計算,并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小數除法時,教師圍繞“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并結合生活化情境,促使學生展開邏輯分析,深入認識算理。在計算指導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將11.5元平均分成5份”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逐漸厘清并說明運算過程:先將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還剩1元,再將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3的單位是角,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時,3應該寫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數點在3的前面,正好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在分析、闡述算理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了鍛煉,思維品質也得到發(fā)展。
三、重視日常訓練,培養(yǎng)學生計算習慣
計算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計算能力需要長期訓練。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日常的訓練安排、控制訓練強度,促使學生逐步熟練計算,提高計算能力。教師同時加強學生的行為引導,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計算訓練,并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加強口算訓練
加強口算訓練是提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日常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一是運用口算卡片,保持訓練的連續(xù)性。口算卡片可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兩三分鐘時間進行集中訓練,集中學生注意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二是運用口算游戲,提高口算技巧。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將口算題目融入游戲,如“搶答游戲”“接龍游戲”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逐漸熟悉算理,并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和口算速度。三是啟發(fā)學生調整算法,提高運算的靈活度。例如,在做20以內退位減法時,有些學生喜歡用“破十減”,有些喜歡用“做減想加”。對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選擇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選擇,提高知識運用的靈活性。總之,口算訓練需要堅持不懈,教師要精心設計、悉心安排,通過口算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才能達到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
(二)做好錯題指導
在日常訓練中,有些學生由于對錯題價值的認識還不夠,在訓練和考試中經常在同一類問題上反復犯錯。對此,教師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要求學生制作錯題集,以實現知識的查漏補缺,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把平時作業(yè)及練習中做錯的典型錯誤找出來,抄到練習本上,進而寫清楚錯誤原型、原因分析、正確解題,改正措施。要用紅筆批注糾正的地方,可以按每個單元進行收集,同時要留出一定的空白頁,為后期復習階段的歸類總結做準備。同時,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進行分層指導,如優(yōu)等生的錯題較少,除了整理自己的錯題;還可以每天適當增加計算量;中等生可以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每天認真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并踏實改正,學困生只需要解決課本上典型的基礎性的知識。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發(fā)展和提升,并逐漸提升自我糾錯能力和計算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任務,但是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是其關鍵。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計算興趣,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一個寬松參與展示的空間。同時重視算理的講解和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加強日常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習慣,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熟能生巧,提升計算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鑫微.如何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J].新教育,2023(32):40-42.
[2]吳順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研究[J].亞太教育,2022(14):54-56.
[3]高俠.提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探究[J].華夏教師,2022(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