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時期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幼兒的發展能夠影響其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當認真關注和分析幼兒存在的生活問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全面優化行為習慣培養策略,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融入幼兒園活動的每一環節,這樣能夠達成班級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目的,進而實現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同步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幼兒良好行為培養的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階段;良好行為;培養策略
在幼兒教育活動的實踐中,很多幼兒行為習慣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和認真學習。為此,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強化自身對班級幼兒的指導,結合行為習慣培養的長期性特點,完善、革新行為習慣培養策略,借助多元化行為習慣培養活動,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這樣能夠實現幼兒良好生活規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進而充分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為幼兒未來人生道路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師以身作則,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階段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中,幼兒園教師應當強化自身對班級幼兒的指導,將自身榜樣力量凸顯出來,應以身作則,貫徹“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和行為動作,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夠給予幼兒更好的引導和關愛。
例如,第一,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教學技能,保證自己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這時,幼兒園教師可以參與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參與部分專家的教育教學講座、閱讀相關的教育書籍和研究論文、與其他教師展開交流和互動,在多項學習活動中拓展自身教育方法,施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活動。第二,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和行為習慣,在日常授課前做好教學計劃,引領幼兒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生活體系,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與幼兒展開交流,要對幼兒展開言傳身教,為幼兒創建文明用語、禮貌待人的環境。第三,教師應當幫助幼兒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可以以故事或視頻的形式讓幼兒明確良好行為習慣的判定標準,并在此教育環節中認真糾正幼兒出現的不重視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思想,以此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及保持。
二、設計良好環境,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階段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中,良好教育環境的創設更能強化幼兒的學習體驗,潛移默化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此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教育環境創設中,幼兒園教師應始終牢記“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按照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認真構建教育環境,了解到班級幼兒之間的差異性特點,以每個幼兒出現的行為問題投入相關教育資源。
例如,第一,語言的熏陶構建起良好教學環境,教師應當時刻向幼兒強調良好行為習慣的判定標準,在每一階段都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認知,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效果。第二,教師可以在每一個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區域內投放相對應的閱讀繪本,讓幼兒在完成這一教育活動前展開深度閱讀,在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外,還可以讓幼兒學習故事中主人公所具有的內在精神品格,由淺入深地樹立起正確且恰當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特點。第三,針對教室或活動區域工具的擺放,教師應向幼兒傳遞“擺放整齊、用完放回原位”的理念,由教師和幼兒一同決定教室和活動區域的布局,將其中的物品擺放整齊,還可以在教室或活動區域中設置一些提示標志和規則牌,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安全意識。
三、強化細節指導,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與幼兒日常的細節動作和狀態密不可分。這時,幼兒園教師就應當強化對幼兒細節方面的指導,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習慣問題。另外,在此細節指導中,幼兒園教師還應當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讓幼兒提問自己不理解的行為習慣養成意義和方式,鼓勵幼兒主動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地與班級其他幼兒或教師展開交流互動。這一教育方式的引入,不僅能夠讓幼兒更高效地完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將良好的行為習慣融入日常的生活和活動中,還能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例如,針對幼兒的飲食問題,教師就應當推動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時,教師就可以基于幼兒“挑食、邊吃邊玩、浪費糧食”等問題展開行為指導,以全面激發幼兒認真進食的主動性為方向,與班級幼兒共同商定“飲食規則”,做到“食不言”“光盤行動”等,讓幼兒由點到面自主進餐。另外,幼兒園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在其中充當“小小營養師”角色,讓其了解到每日的菜品,并在進餐時與班級其他幼兒展開介紹,讓幼兒意識到每一種食物在我們人體發展中的意義,這樣能夠做到不再挑食。而針對幼兒參與游戲活動中出現的行為問題,教師應當向幼兒傳遞“規則”這一行為意識,可以就某一游戲中幼兒的錯誤行為展開有針對性的分析和講解,讓幼兒知曉不遵守游戲規則會出現的問題,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實現良好行為習慣教育,使幼兒在被故事情節吸引的同時,能夠意識到自身不遵守紀律的錯誤行為,養成遵守秩序的好習慣。
四、融入家校共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階段的行為習慣培養活動中,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幼兒要快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就可以將家校共育模式引入其中,拓寬與家長的溝通教育渠道,建立起線上交流平臺,將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分享給家長,讓家長給幼兒創設出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還可以開展多元活動,鼓勵家長在家長會中展開交流,相互分享教育方法,并與幼兒完成教師設計的教育活動。
例如,第一,建立家校聯系渠道。即學校可以先繪制出家校聯系表,通過電話或線上交流群的形式密切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明確行為習慣培養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第二,增進相互間的交流。即學校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家長會,在家長會上由教師向家長反饋幼兒在校內的錯誤行為習慣,并與家長積極展開交流,尋找正確的調整方法,而家長也可以在會議上向教師或其他家長尋求家庭教育方法,提出自己對行為習慣培養的正確認知,以便使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幼兒的方式上取得統一。第三,學校可以設立“家長開放日”,這一天幼兒家長可以來到校園觀察幼兒在課堂學習中的狀態,還可以參與教師所創設的親子教育活動中,如“制作感恩卡片”,在該活動中家長需要為幼兒提供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共同決定卡片上的裝飾物和繪畫的方向,再由幼兒獨立完成制作,這對促進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開展多元活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教學中,為了拓展幼兒認知思維,讓幼兒收獲到行為習慣的高效養成,教師就不能僅限于對其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應當關注對多元化實踐活動的設計。這時,幼兒園教師就可以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角度出發,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其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并且愿意主動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出游戲教學的潛在價值。另外,在此多元化活動構建中,幼兒園教師還應注重對幼兒團結互助意識的培養,可以按照每一位幼兒的實際能力合理劃分小組,并結合教育方向和幼兒年齡特點合理設計出具有競賽形式的教育活動,鼓勵幼兒以小組的形式積極參與其中,與組內幼兒相互配合,以幫助幼兒團結互助意識的養成。
例如,針對“搭積木”這一游戲活動,首先,幼兒園教師可以將這一游戲活動的規則和獎懲制度講解給班級幼兒,讓幼兒明確自己在這一游戲活動中應當做什么,此后就可以按照班級幼兒間的差異性,將班級幼兒合理劃分小組,讓幼兒在合作小組內完成“積木想象組裝”的競賽游戲,各小組需要在同一時間內完成規劃好的積木搭建目標,引導幼兒在自主搭建、自主游戲、自主動手的過程養成獨立意識。其次,教師可以向幼兒傳達搭積木的材料分類、搭建原則等,引導幼兒逐步養成遵守規則和整理收拾的良好行為習慣,更快更好地完成搭建積木這一游戲活動。最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各個小組將搭好的積木進行展示,通過投票的形式選出“最優小組”,這時教師就可以依據獲勝小組和其他小組的不同,展開良好行為習慣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幼兒在多元活動的驅動下切實發展良好行為習慣,逐步提升完善自我。
六、強化師生交流,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教師對幼兒的激勵和支持更能增強幼兒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效率。這時,幼兒園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在行為習慣培養中的效果,對每個幼兒施以綜合評價,可以采取嚴寬并濟的方式幫助幼兒快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時向幼兒解釋這樣的行為為什么是錯誤的。另外,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幼兒園教師還應當關注于對幼兒語言表達自主性的分析,因為不符合幼兒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幼兒的自信心,不利于幼兒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及時調節教學的方式。通過這一教育環節的引入,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全面認識自己,提升幼兒參與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活動的自信心,還能夠實現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進而保證幼兒正確學習態度的建立。
例如,針對幼兒在日常行為中的表現,如當幼兒主動對教師說出“你好!”“謝謝你!”等體現文明行為的話語時,教師可以對幼兒表示鼓勵,比如:“你真是咱們幼兒園內的文明寶寶!”還可以根據幼兒的每日表現設計一個“文明量化表”,將幼兒的良好行為和錯誤行為記錄其中,對得分最多的幼兒給予物質獎勵,在幼兒受到鼓勵時就能夠感受到文明行為的好處,這樣幼兒便能夠自然而然在互動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針對幼兒園教師對幼兒行為的反思和對教育手段的革新,幼兒園教師可以對班級幼兒展開綜合性評價,應用包容的態度糾正幼兒出現的行為錯誤,以此減少一些對幼兒不必要的批評與指責;而在教師指導幼兒的過程中,還應對班級幼兒施以鼓勵,將表現優秀的幼兒名字寫在班級光榮榜上,這樣幼兒就會形成榮譽感和成就感,自然能繼續堅持,對其他的幼兒也是一種激勵。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習慣是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需要幼兒園教師創新性教學模式的融入。因此,幼兒園教師就要積極完善自身教育理念,注重自身和家長行為對幼兒的引導,密切與家長的配合。通過多元化培養活動的引入,不僅能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證幼兒未來的良好發展,還能夠拉近幼兒和家長、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幼兒感受到來自他們的關心,進而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群.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遮談[J].安徽教育科研,2023(4):70-72.
[2]高楚菲.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J].新智慧,2022(34):127-128.
[3]侯月琴.幼兒園教育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0):156-158.
[4]李君琴.淺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改變策略[J].考試周刊,2022(19):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