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形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并且能夠對不同的知識內容形成聯系,有效地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為此,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數學,建立全面的數學知識體系.本文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的意義,探討初中數學中主要涉及的創新思維,從培養創新思維的角度,總結當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問題和原則,最后提出應采取的教學方法.通過研究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優化數學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學生培養
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很多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在產品研發、科學研究的工作中,需要具備較高水平創新能力的人才負責工作,才能保證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數學這門學科而言,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發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才能高效學習,所以需要針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進行培養,促進他們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未來的個人發展.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剛剛形成,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
1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意義
1.1 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連貫和靈活,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培養創新思維能讓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局限,不再從單一角度機械地思考問題,而是能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從不同角度思考,擺脫過去的思維定式,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的頭腦更加靈活.
1.2 彰顯數學的價值
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將數學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制定全新的問題解決策略,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因此,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理解數學的價值.
2 初中數學創新思維類型
2.1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能夠針對一個問題尋找多種答案、分析不同問題解決路徑的能力,是創新思維中的重要思維能力,也是考查主體是否具備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發散思維需要人能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式,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出盡可能多的觀念和想法,避免思維過于僵化,而且具備較強的變通性.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時需要保證學生的思維連貫性和流暢性,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問題.
2.2 延伸思維
延伸思維是一種通過自身所學知識,結合其他人推理、思考方式獲得全新認知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促進人對自身原有知識架構、創意的擴展和完善,具備較高的延伸思維能力能夠提升對問題的解決能力,促進人突破原有知識架構進行問題的分析,強化不同知識、想法之間的聯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延伸思維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否深刻理解各種問題解答的思路,并根據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應用全新的思路進行解答.對延伸思維的培養并不需要刻意進行,而是需要通過知識內容的延伸培養學生的延伸思維能力,并讓學生形成聯系不同知識的習慣,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
2.3 擴展思維
擴展思維是主體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擴展,獲得新知識的思維能力.很多初中學生缺少對新知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十分依賴教師的引導,尤其是并不會主動思考比較復雜的數學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拓展思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例題等作為研究對象,讓學生主動思考和研究,提升學生對自身思維的拓展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
3 初中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
3.1 初中數學的教學理念落后
為了培養數學創新思維,需要教師創新教育、教學理念,使用全新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并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但是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也會受到固有的應試教育影響,導致教師習慣于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都比較落后.針對數學的教學,也完全從解答教科書中的問題角度考慮,導致學生并沒有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問題的意識,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3.2 缺少對學生主動性的挖掘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能主動思考數學問題,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數學知識發散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時,也需要學生主動思考,實現原有數學知識和新知識聯系的建立.很多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時不太重視學生的主動性,或者并不重視對學生主體意愿的挖掘,如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內容豐富的導課環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知識時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導致并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進行習題講解的課程中,也沒有針對不同思維方式、解題方法開展引導,造成學生長時間處于跟隨教師的模式下,并沒有自己的思考.在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鍛煉的情況下,創新思維也很難形成.
4 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培養原則
4.1 差異化原則
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不同,特別在數學上學生思維能力的差距十分明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規劃,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問題和學習狀況,分析不同學生的天賦水平,并采取對應措施,從而保證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進步.
4.2 公平性原則
雖然針對不同學生需要予以差異性的輔導,但是也需要教師確保對學生的公平,避免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多層次挖掘,兼顧每個學生的潛能,并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訴求.
4.3 主體探究原則
為了能讓學生對數學形成深入的理解,并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完成數學問題分析過程中發散思維,以及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聯系和拓展.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歸納、觀察、驗證時間,讓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不僅能讓學生有探索知識的成就感,還能在探索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數學原理,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5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策略
5.1 利用生活案例活躍學生思維
通過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對數學擁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實現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能促進他們主動將數學應用于生活,通過不斷應用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創新能力和發展創新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僅要讓學生使用抽象思維進行數學公式、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探究,還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分析,實現數學課堂和學生的生活接軌,實現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擴展能力和聯系能力,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例如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數據的分析”一課,就很適合學生根據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將其應用在生活當中,解決生活問題.在課本中,提供射擊、籃球兩項體育運動的數據,包括設計運動員比賽中的環數、籃球運動員的身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以及分析運動隊的身體素質.針對很多學生都關心體育賽事的特點,教師可以進一步結合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拓展,提供當前體育賽事的數據要求結合課本中所學的數據分析內容進行分析,并給出對運動員的評價.如教師可以提供某幾名籃球運動員每場比賽的得分、助攻數據,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展開對他們在得分助攻方面進攻能力的評價作為課后作業,允許學生利用辦公軟件制作圖表和搜索其他相關數據對比,小組內制作文檔,并在后面的課堂中分享本組的分析成果.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數據記錄平均數、數據離散性方面的分析,分析球員場均得分助攻能力并評價球員的穩定性.對于體育賽事興趣較高的學生,也有利于他們主動了解體育比賽中的數據統計、分析方式,并在后續的課堂交流中幫助其他同學拓展數學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前調查學生的喜好、班級的文化氛圍,并盡可能選擇在班級中得到同學普遍關注的領域,保證學生對數據分析的積極性.分組過程中,也要確保組內含有對將開展調查領域感興趣的學生,推動學習活動的開展.在調查和分析中,學生會發展發散思維,應用自己所學的不同內容,并且在接觸不同統計數據、統計方法的過程中,學生也會主動學習,并應用全新的統計方法分析數據,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5.2 優化問題設計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深化知識理解、進行創新的常見過程,為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需要重視對問題的優化設計,并且針對不同類型的創新思維進行問題設計,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創新思維的鍛煉和培養.如為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教師就需要采用反問法,以及在講解過程中進行逆向推導,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
例如 針對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的講解中,教師就需要注意對問題設計的優化,使學生能夠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對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k,教師可以在練習時改變k值,讓學生感受方程的變化,形成對相等實數根、不等實數根、無實數根這類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嘗試使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輔助學生理解,使用Geogebra等數學軟件給學生建立函數y=ax+bx+c,以及y=k的函數圖象,通過改變k值,讓學生觀察函數圖象的變化,并根據方程根的數量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分析根數量和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學生將會發現,“當函數y=ax+bx+c和y=k的圖象有交點時,函數有實數根,沒有交點則函數沒有實數根”,學生通過總結規律,能夠理解求解是在尋找函數在坐標系中尋找交點的過程,并為后續繼續學習函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通過這種對問題的優化方式,將原本單純進行方程求解轉變為對函數圖象的觀察,可以讓學生形成數形結合意識,并在未來分析問題時,主動通過不同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也會主動學習有關數學軟件,促進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
6 結語
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較強的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加快數學的學習速度,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聯系生活實際、優化問題設計等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和感知數學,使學生對知識形成多個層面的理解,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秀梅.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與創新網絡總結年會論文集(二).2022:145-147.
[2]李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山西教育(教學),2022(11):82-83.
[3]洪麗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J].試題與研究,2022(31):136-138.
[4]李建芳.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科幻畫報,2022(10):231-232.
[5]黃俊.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天津教育,2022(29):40-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