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習任務群下開展單元整組教學,教師需要確定該單元具體歸屬于哪一個學習任務群,重視從語文要素要求確定學習主題,在創設真實情境中設計學習任務,在語用實踐中組織學習活動,讓學習任務群的理念與要求得到有效落實。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單元整組教學;實施路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同時 “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性規劃,根據學段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單元整組教學來落實學習任務群,以語文要素為核心、以單元主題為線索整合單元內各板塊內容,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學用結合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下面以五年級下冊教材為例,探索學習任務群下開展單元整組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明確單元所屬學習任務群
在語文新課標中共有六個學習任務群,分成了三種類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教師在以單元整組開展教學時,首先需要明確該單元屬于上述哪一個學習任務群,而這不是簡單看看單元課文就能確定的,因為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編寫在前,學習任務群推出在后,盡管編者具有先進的編寫理念,但二者之間不可能具有完全的匹配性,所以教師需要認真梳理、比照單元教材內容與學習任務群在“學習內容”“教學提示”上的關聯,才能準確判定一個單元所屬的學習任務群。
研讀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單元導語可以明確:“家國情懷”是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中指向閱讀的目標是“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指向表達的目標是“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安排學習的課文是《古詩三首》《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很明顯四篇課文盡管同屬人文主題,但在文體上差異大,內容上《古詩三首》屬于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其余屬于革命文化主題。而從語文新課標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上看,革命文化主題主要納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本單元中的《古詩三首》屬于典型的文學作品,本單元安排學習的語文要素目標多是指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與把握,具有很濃厚的文學閱讀意味,這些特點共同決定了該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不難看出,要想準確判定一個單元屬于哪一個學習任務群,需要教師認真研讀、仔細推敲。
二、以語文要素選擇學習任務群
由于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單元在編排上呈現出多樣性特點,尤其是語文要素目標中閱讀與表達之間的聯系相對不夠緊密,必然導致有部分單元的學習任務群的歸屬不容易確定。教師可以根據學習任務群教學特點,在提煉單元教學主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后,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重組,或者根據單元語文要素特點,將閱讀目標和表達目標對應到不同的學習任務群之中。
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就是一個不容易判斷學習任務群歸屬的單元,安排了三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通過仔細研讀發現,《金字塔》這篇課文,其古建筑方面的內容不能完全契合“自然之趣”的單元主題,并且其非連續性文本與前兩篇優美散文表達上有沖突。換言之,《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從散文的角度來看可以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金字塔》卻歸入不了。對此,教師需要另辟蹊徑,即根據單元語文要素目標的不同指向,將單元歸屬于不同的學習任務群。在本單元中,承載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目標的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加上“交流平臺”內容和“詞句段運用”的表達要求,整合起來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而承載指向表達的語文要素目標的課文《金字塔》,加上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和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等具有一致性,可以歸入“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這樣的認定具有包容性、開放性,能夠有效解決當前統編教材課文安排與學習任務群設置不完全匹配的問題。
三、基于情境設計系列學習任務
在語文新課標中對相關學習任務群設計的要求是“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但統編教材中的單元并不全都以任務情境貫穿整個單元的設計。因此,教師要找準二者之間的融合點,并進行結構化、系列化設計。這種設計體現在根據單元主題與語文要素目標提煉教學主題,創設學習情境,跟進配合系列任務,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的課文是《自相矛盾》
《田忌賽馬》《跳水》,安排的習作訓練是《神奇的探險之旅》。教師可以提煉教學主題“思維探秘之旅”,創設學習情境“神奇又奇特的思維世界在召喚,讓我們從課文出發去探秘吧”。據此,可以設計教學主任務“體驗思維的奇妙,用思維來創造”,以此統整單元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系列學習任務與實踐活動。任務一,發現生活中的思維:通過自主閱讀單元導語,明確思維是什么,聯系學習實際感知思維的運用,交流自己運用思維解決了哪些問題;任務二,探究故事中的人物是怎樣運用思維的:主要是在三篇課文學習中,探索楚人、田忌、船長在對待具體問題時是怎樣進行思考的,如“矛和盾的對決”“三局兩勝的秘密”“一個父親的抉擇”;任務三,在創作神奇的探險故事中運用思維:主要是思考解決險情的方法與對策,體現思維在解決問題上發揮的作用。
四、以語用實踐開展學習活動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實踐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開展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也就是讓學生在語用學習中,進行文本結構、語言表達、讀寫遷移等內容的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在“任務群教學+單元整組教學”模式下,追求的是彼此優化、效益疊加的教學目標。
對于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單元整組教學,在教學《軍神》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以沃克與劉伯承為并列主線繪制文本情節圖,可以抓住文本中兩個人物在動作、語言、神態上具有互補性的詞句,分別體會兩個人物在不同時刻內心的活動,可以通過批注、補白體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樣,課文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就有了立體感,也給學生帶來了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之后,教師讓學生以沃克醫生的身份來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突出對劉伯承拒絕麻醉進行眼部手術時的語言神態表現,配合自己的內心獨白,進行創意表達活動。這樣的設計可將“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真正落到實處,而且有助于學生掌握體會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落實學習任務群教學,需要教師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在單元整組教學中的實施路徑,讓學習任務群的理念與要求得到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劉曉軍.任務群視域下單元整組教學的可行性[J].小學語文教學,2023(16).
[2]張霞.冷靜審視? 把握核心? 優化路徑——語文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單元整組教學的操作與實施[J].小學教學設計,2023(16).
周媛媛? ?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