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面臨教師資源短缺、設施不足、服務內容單一等多重困境。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體育設施與器材的改善是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同時,課后服務內容的創新不足,未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家長與社會對體育課后服務的認知水平較低,也導致其效果未能充分發揮。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師資力量,改善體育硬件設施,豐富服務內容,并優化時間安排,以適應學生個性化需求,從而推動小學體育課后服務的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體育;課后服務
體育活動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公平競爭意識。然而,目前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如師資力量不足、設施和器材不完善、服務內容單一、家長和社會認知不足以及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問題。為完善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建議采取以下對策: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改善體育設施和器材條件;豐富課后活動內容,設計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家長和社會的認知度;合理調整課后服務時間,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的重要性
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環境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工作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政策的核心目標是在減輕學生過多學業負擔的前提下促進其全面發展,體育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環節,對課后服務起著關鍵作用。通過體育課后服務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學業壓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另外,體育課后服務還是學校貫徹“雙減”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1]。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高效地進行這些體育課后服務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所以,對小學體育課后服務體系進行探究與完善就變得非常重要。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困境
(一)體育教師資源短缺
“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需求明顯增加,然而現實體育教師資源嚴重不足成了阻礙該服務順利實施的首要難題。很多小學體育教師人數遠遠滿足不了課后服務需要,特別是部分農村及邊遠地區這一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區域學校經常會遇到師資力量薄弱、體育教師人數較少等窘境,致使課后服務發展受到制約。即使在教師資源相對充足的城鎮學校,實施“雙減”政策后,由于課后服務的增加,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導致其工作壓力明顯上升[2]。在背景之下,體育教師很難在平時教學任務與課后體育服務之間取得平衡,使得課后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二)體育設施和器材不足
許多小學體育設施不健全,特別是部分老舊學校操場受限,連基本體育場地都沒有。這些學校不能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鍛煉,使得體育課后服務很難有效地進行。盡管學校的場地比較寬敞,但體育設備的短缺仍然是一個普遍的難題。很多學校體育器材品種單一、數量受限,不能適應學生多樣化運動需要。比如籃球,足球這些常規項目設備數量不夠,使得開展課后服務時不能盡情地投入體育活動中。另外,因為器材更新速度較慢,許多學校體育器材已變得陳舊甚至有安全隱患,這也制約著學生對運動的選擇。部分學校預算分配中體育教育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造成體育設施與器材投入不到位,體育設備沒有得到及時采購與保養。
(三)體育課后服務內容單一,缺乏創新
“雙減”環境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雖然對學生學業壓力有一定緩解作用,很多學校設計體育課后服務通常都是以少數幾個傳統體育項目為主,比如籃球和足球。這類項目在幫助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卻因多樣性不足而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興趣需要。有些學生對這些項目并不是很喜歡,因此喪失了參加課后體育服務工作的熱情,從而造成課后服務工作成效并不是很好。體育課后服務創新不足,常常反復使用傳統教學模式與內容,很難引起學生持續不斷地關注與參與?,F代教育呼喚多元化的發展,學生需接觸到較多體育項目與運動形式來激發其運動興趣與潛力[3]。但是由于創新意識與資源不足,很多學校體育課后服務并沒有對新興體育項目進行充分發掘,例如電子競技、戶外拓展等。這樣既制約著學生興趣的培養,又影響著體育課后服務質量與成效。
(四)家長和社會對體育課后服務認知不足
許多家長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更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科輔導,忽視了體育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家長往往將精力集中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認為體育活動并不直接與成績提升相關,因此體育課后服務的參與度較低。部分家長甚至認為,課后體育活動只是學生消磨時間的一種形式,沒有直接的學習價值,從而不愿主動支持和配合學校的體育課后服務安排。這樣的認識不僅影響了家長的態度,也使得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降,進而影響了體育教育的效果。社會對體育課后服務的支持力度也顯得不足。盡管體育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但許多社會資源并未有效介入到學校的體育教育中,尤其是在課后服務的提供方面,體育場館、俱樂部等社會資源的利用率較低。這使得學生在課后體育活動中面臨較為有限的選擇和練習機會,難以獲得足夠的運動時間與鍛煉空間。此外,社會對體育教師的認同度較低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相較于其他學科教師,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尊重較為薄弱,許多人并未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師在學生身體健康和人格培養中的關鍵作用。
(五)課后服務時間安排與學生需求不匹配
很多學校對課后服務時間的安排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需求與實際狀況。有的學校出于統一管理的需要,常常把課后服務的時間定在某一具體的時間段內,比如下午放學或者周末等。但這種時間安排不一定對全體學生都適用。比如,有些學生課后可能要上別的興趣班、輔導班等,使其不能參加校內體育課后服務。另外,部分學生課后可能已感覺身心俱疲,很難專心投入高強度體育活動中去,也會影響課后服務成效。課后服務時間安排通常不夠靈活,沒有隨季節變化和天氣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夏天熱或者冬天冷,課后固定服務時間都會使學生處于不合適的環境下從事體育活動,不僅會影響運動效果還會加重身體負擔。另外,課后服務時間安排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年齡差異及個體需求等因素,沒有針對性地設計時間。例如,低年級學生可能需要更短的活動時間,而高年級學生則可能需要更長的訓練時間[4]。但統一安排時間很難滿足這些差異化需求,造成學生課后服務參與度與滿意度下降。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的對策
(一)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為了在“雙減”環境下切實促進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工作,需要強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具體而言,學校要增加體育教師招聘,以吸引更多的專業體育人才進入教育隊伍,特別是農村及邊遠地區,更需增加體育教師人數來緩解師資短缺。另外學校要積極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其教學水平與實踐能力。比如,可組織體育教師通過舉辦專業培訓班,研討會或者交流活動等形式,了解體育教學的先進理念與方法,以促進其課后服務指導能力的提高。同時學校也應該鼓勵體育教師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和運動數據分析的現代體育教學技術,為了更好地給學生上好體育課。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以設置專項獎勵和提升職稱來調動體育教師主動參與課后服務,發揮專業特長。
(二)改善體育設施和器材,創造良好運動環境
學校要增加體育設施投資,保證每校有充足的運動場地以及操場、體育館、跑道等基礎設施。對陳舊的學校,由政府、教育部門給予專項資金協助其改建、提升體育設施,滿足其鍛煉需求。另外學校還應該添置足夠多種類的體育器材以保證每一位學生課后服務時都能得到參加他們所喜歡體育項目的機會。比如在常規籃球和足球項目之外,還應該加入羽毛球、乒乓球和跳繩這些多樣化運動器材來豐富同學們的選擇。同時學校還應定期檢查與保養體育器材,以保證其安全與適用,避免因為設備出現問題而影響課后服務工作的正常進行[5]。學校也可通過聯合社區或者社會體育場館,借或者租社會資源等方式給學生更廣泛的鍛煉空間與更多鍛煉選擇。
(三)豐富體育課后服務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為有效應對“雙減”政策下體育課后服務內容單一、創新不足的問題,學校應采取多種措施,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學??梢愿鶕W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設計多樣化的體育課后項目。例如,可以在傳統體育項目的基礎上,加入體能訓練、趣味體育、電子競技、戶外拓展等新興運動形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和興趣偏好。學校要鼓勵體育教師課后服務采用游戲化教學,團隊合作訓練及其他創新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參與感與趣味性。除此之外,學校也有可能通過吸納外界資源,例如邀請專業的運動員和教練來進行專業指導,或者與體育俱樂部進行合作,以提供更加專業化的體育訓練和指導服務。這樣既能豐富課后服務,又能促進學生運動技能與水平提高。學校要鼓勵學生開展課后服務自我挑戰及團隊競賽活動,并通過設獎及組織體育比賽來調動學生運動熱情與競爭意識。
某小學在豐富體育課后服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嘗試。學校首先對全校 1200 名學生進行了興趣愛好調查,結果顯示有 40% 的學生對新興運動形式充滿期待。于是,學校在傳統體育項目如跑步、籃球、足球的基礎上,增加了體能訓練和趣味體育項目。每周安排兩次體能訓練課程,每次課程參與學生達到 800 余人次。趣味體育項目更是深受學生喜愛,例如“接力拼圖”游戲,將運動與智力挑戰相結合,每次參與的學生都超過了全校人數的三分之二。在教學方法上,體育教師積極采用游戲化教學和團隊合作訓練。以一個班級 40 名學生為例,在進行團隊合作訓練的籃球課程中,學生的參與感明顯增強,超過 90% 的學生表示更喜歡上體育課了。此外,學校還與當地的體育俱樂部合作,邀請專業教練員每月來校進行兩次專業指導。目前已經有 300 多名學生在專業指導下,運動技能和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學校每學期舉辦兩次體育比賽,設立各類獎項。在最近一次的校園運動會中,全校共有 1000 多名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們的運動熱情和競爭意識被充分激發。通過這些舉措,該校有效地豐富了體育課后服務內容,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了學生在課后服務中積極參與,為實現體育課后服務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加強宣傳引導,提升家長和社會對體育課后服務的認識
在“雙減”方針的大環境下,強化宣傳引導、增強家長及社會體育課后服務意識是推動課后服務順利實施的重要方略。學校要通過各種方式向家長傳播體育教育的意義,例如通過家長會,學校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來介紹體育課后服務對于學生生理及心理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打消家長對于體育課后服務存在的錯誤認識與擔憂。學??砂才偶议L參加與體育課后服務有關的活動,比如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使家長切身感受到體育課后服務所包含的內容及成效,從而提高其體育課后服務認可度與支持度。另外,學校還應積極配合社區、媒體及其他社會資源,宣傳體育課后服務工作的意義及積極影響。比如可通過社區宣傳欄、電視臺、報紙等來向公眾傳達體育教育思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與全面發展教育觀念。學校也可通過組建家長委員會,搭建社會體育資源共享平臺,引導家長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體育課后服務管理與建設,共同支撐體育課后服務。
(五)優化課后服務時間安排,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學校在擬定課后服務時間安排時應充分傾聽學生及家長的心聲,并了解其實際時間需求。比如可采用問卷調查、家長座談會的方式來搜集學生及家長對于課后服務時間安排的意見與看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要針對學生年齡和年級制定差異化時間安排計劃。比如低年級小學生課后服務時間可比較短,這樣才能確保其精力與興趣;可適當增加高年級課后服務時間來提升其運動技能與體能素質。另外,各校也要根據季節變化和天氣條件的變化,對課后服務時間進行靈活的調整。比如夏天熱或者冬天冷,課后服務時間可安排到室內或者調到比較涼快的時間段,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合適的環境參加體育活動。
“雙減”政策背景下,優化小學體育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面對當前的挑戰,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不僅能夠提升服務質量,還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設施條件、豐富服務內容及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有效推動體育課后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志帥.“雙減”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小學體育課后服務現狀及評價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3.
[2]甄捷.“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外作業[J].新課程,2022(40):228-229.
[3]桑茂恒.“雙減”政策背景下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五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2022:5.
[4]程磊.“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助力學生健康成長[J].試題與研究,2022(23):44-46.
[5]林星.“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延時活動的設計[J].教師,2022(16):84-86.
[6]潘紫悅.“雙減”政策背景下南京城區小學體育課后服務的現實狀況研究[J].體育視野,2022(05):131-133.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