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針對新媒體平臺上的輿論引導和思政教育價值觀的傳播進行分析和探討,基于理論分析的方式,對新媒體平臺與輿論引導、思政教育與價值觀傳播、新媒體平臺上的輿論引導與思政教育價值觀的關系等方面進行闡釋,并從當前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針對新媒體平臺上的輿論引導與思政教育對策進行論述。文章認為,當前,要正確看待新媒體的發展,并重視新媒體平臺的輿論正向引導作用,借助新媒體平臺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具體可采用引導性內容的制定與優化、積極參與互動與回應以及加強監管與教育等策略。通過這些策略,可以更好地平衡新媒體平臺上輿論引導與思政教育的關系,促進正確的價值觀傳播和公共輿論引導。通過文章的觀點論述,一方面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新媒體平臺上輿論引導和思政教育價值觀的關系,另一方面能夠為當前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提供經驗分享和借鑒。總之,新媒體的興起在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在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當前階段,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和批判思維能力,以確保他們在新媒體時代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政府、教育機構和社會也應該共同努力,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
關鍵詞:新媒體平臺;輿論引導;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對策方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1-0195-03
(一)新媒體平臺的興起與發展
新媒體平臺的崛起是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通信的產物,其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交流觀點和互動的方式,其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體(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在線新聞網站、博客、視頻分享平臺(如YouTube)等。這些新媒體平臺為個人、組織和政府提供了全新的傳播工具和渠道,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范圍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1]。可以說,新媒體平臺為受眾提供了一個開放、多元化的信息傳播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內容、分享觀點和與他人互動。
(二)輿論引導的概念與作用
輿論引導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引導公眾的觀點、態度和行為,以達到特定的社會目標或政治目的[2]。在當前社會中,輿論引導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輿論引導可以用于傳達價值觀念和倫理原則,以引導人們的行為符合社會期望。其次,輿論引導也可以用于危機管理和輿論危機的化解。通過及時回應問題、解釋事件、傳遞信息,有助于平息公眾的恐慌和不滿情緒[3]。
(三)新媒體平臺對輿論引導的影響
新媒體平臺在輿論引導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新媒體平臺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可以迅速傳播信息,形成輿論。政府和政治團體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直接接觸公眾,傳遞政策信息,爭取大眾的支持。企業和品牌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建立品牌形象,吸引潛在客戶。其次,新媒體平臺還能加強公眾的互動和參與度。人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分享觀點,這使得公眾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然而,新媒體平臺也帶來了信息過載和虛假信息的問題。由于信息紛繁復雜,所以人們很容易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難以辨別信息的真偽。這也加大輿論了引導的難度,官方組織機構需要與虛假信息和謠言抗衡,同時確保傳遞的信息真實可信[4]。
(一)思政教育的定義與重要性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質的教育活動。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世界、社會、自己,并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5]。
思政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教育,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參與社會,理解政治制度和決策背后的原理,以及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這種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價值觀傳播在思政教育中的角色
價值觀傳播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思政教育中,價值觀傳播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髓,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十二個方面。思政教育通過相關課程教學和宣傳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這些價值觀念,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信仰。
通過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思政教育和實踐,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關心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推動社會發展[6]。學生應該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部分,有義務為社會的進步和改善作出貢獻。
(一)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相較于傳統的媒體渠道而言,新媒體平臺具有全球性傳播的能力,可以迅速傳播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價值觀念[7]。借助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評論、問答等方式更加積極地學習思政教育內容,大大增強了其學習體驗和參與感。另外,新媒體平臺可以承載多種教育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互動教材等[8]。這種多樣性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和需求的學生,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輿論引導與思政教育價值觀的關聯性
輿論引導和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輿論引導可以視為思政教育的一種手段,即通過正向的輿論引導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輿論引導可以通過正面的宣傳和信息發布來傳播積極的價值觀[9]。政府和教育機構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公民道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10]。輿論引導在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廣泛融入了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的傳播可以與思政教育的內容相呼應,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抽象的價值觀念,并將其運用到具體的社會實踐中。
(三)實現新媒體平臺上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的策略
為了實現思政教育價值觀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有效傳播,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以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潛力和優勢。
1.定制化內容
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教育機構可以開發定制化的思政教育內容,包括在線課程、互動教材、短視頻、博客和社交媒體帖子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偏好。
2.互動和參與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政教育互動活動,具體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問答環節、學生分享經驗等方式實現。學生的互動和參與能夠深化他們對價值觀念的理解和應用。
3.建立在線社群
教育機構可以建立在線社交媒體社群,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分享觀點、交流思考,并參與有關價值觀的討論。社交媒體社群可以成為學生之間互相啟發的平臺。
4.多媒體教育資源
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多媒體特性,制作有趣和生動的教育資源[11]。比如,可以視頻、動畫、圖表等形式來開展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
5.合作與資源整合
不同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可以合作,整合資源,共同開發平臺并傳播思政教育內容,擴大其影響范圍,提高傳播效果。
新媒體平臺的興起和廣泛應用為輿論引導和思政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也伴隨著一系列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政府、教育機構和社會應采取一系列對策,以確保新媒體平臺上的輿論引導與思政教育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一)引導性內容的制定與優化
政府和教育機構應制定引導性內容,并不斷優化其質量和吸引力。比如,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開發多媒體教育資源,制作高質量的教育視頻、動畫、圖表和互動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2]。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和社交媒體可以分享以上內容,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教育體驗。同時,開發吸引人的思政教育課程,涵蓋多樣的主題和互動形式。這些課程應該關注年輕人的實際需求,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另外,還要制定吸引人的宣傳材料,如短視頻、微信公眾號文章、博客等內容。這些材料可以用更加生動的方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思想,以更好地吸引年輕一代。
(二)積極參與互動與回應
在新媒體平臺上,政府、教育機構以及社會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年輕一代進行互動,回應他們的關切、解答疑慮,建立信任和親近關系。比如,政府和教育機構可以定期組織在線講座、討論會、問答環節等教育活動,以吸引年輕人參與,活動中應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教育內容等,幫助年輕人更深入地理解和探討相關議題。同時,還可以設立專門的平臺或渠道,供年輕人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慮。政府和教育機構則要設立專業團隊,及時回應并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建議。這有助于增強年輕人的信任,確保年輕人對思政教育和社會價值觀的理解更加清晰。此外,可基于新媒體的優勢,鼓勵年輕人開展和參與有關價值觀、社會問題的在線討論和辯論[13]。通過安全、開放的討論平臺,年輕人可以分享觀點、思考問題,并與他人進行交流,這有助于培養年輕人的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
(三)加強監管與教育
監管和教育需要教育機構以及政府的協作。教育機構應將信息素養教育納入課程,培養學生辨別虛假信息和不當內容的能力。學生需要學會質疑信息來源、驗證信息真偽以及評估信息的可信度[14],更理智地使用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以遏制虛假信息、謠言和不當內容的傳播。監管機構應對新媒體平臺進行實時監測,發現并處理違規行為,確保網絡環境清朗、安全[15]。政府應鼓勵社交媒體平臺采取自我監管措施,強調責任和道德準則的遵循。另外,政府和新媒體平臺應建立信息透明機制,公開信息來源和數據,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新媒體平臺在輿論引導和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通過制定引導性內容、積極互動和加強監管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在新媒體平臺上實現思政教育價值觀傳播目標。這有助于傳播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提高公眾的思想政治覺悟,為社會的穩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此外,政府、教育機構和新媒體平臺應該共同努力,協力推動良好的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以實現社會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鐘然.新媒體背景下加強高職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能源技術與管理,2023,48(5):198-200.
[2] 薛利霞.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政宣傳工作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3):199-201.
[3] 蔣麗媛.高校輔導員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9):181-183.
[4] 李美榮.思政教育與傳媒的融合:新媒體時代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6):168-170.
[5] 蔣亞莉.新媒體視域下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4):185-187.
[6] 劉艷芬.依托網絡新媒體創新高職思政教育[J].數據,2023(2):190-191.
[7] 耿博超.新聞媒體對思政教育的促進作用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104.
[8] 楊騏鳳.高校輔導員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4):215-217.
[9] 黃希.新聞媒體的思政教育功能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3):101.
[10] 來曉菲.增強思政類新媒體平臺輿論引導能力之淺見[J].西部學刊,2022(17):45-48.
[11] 王大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12] 高祥.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2.
[13] 甘玉鋒,楊曉杰.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現狀及對策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1):33-34.
[14] 張昀皓.高校微信公眾號用戶思政教育信息接受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1.
[15] 吳樹星.淺談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創新:以網絡輿論引導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9):11-13.
作者簡介 郝則好,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