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成長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關鍵環節?;诖?,本文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話語特點與優化展開研究,分析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話語特點,闡述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考和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話語特點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成長和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任務之一。輔導員的話語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承載著引導、啟發、教育和引導學生的作用。輔導員的話語特點不僅反映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和責任上,還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覺悟、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因此,深入研究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話語特點及如何進行優化,對于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意義
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意義體現在:第一,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輔導員是思政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他們通過日常的互動、溝通與教導,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一個多元、復雜的信息時代,年輕人面臨眾多誘惑和選擇,輔導員需要引導學生認識真實、區分是非,使學生在學業和道德上都能走向成熟。第二,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輔導員通過思政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例如,輔導員鼓勵學生尊重差異、珍視友情、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可以培育和維護一個團結、和諧、有序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第三,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廣泛關注。輔導員通過思政教育,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思政教育還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心理調適體系,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第四,培養社會責任感。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還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融入日常教育之中。這有利于學生不僅能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而且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第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思政教育不僅涉及思想道德,還與學生的職業規劃、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緊密相關。輔導員結合這些內容,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確保其在學業、道德和人生規劃上都能取得好的成績。
二、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不充分
在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中,對教育資源的應用仍顯不充分,這種狀況體現在多個方面。輔導員在課程準備時,常常依賴傳統的教學材料,例如紙質教案、教材,而較少涉及網絡開放課程、電子圖書或專題性的在線數據庫。此種傳統取材方式,容易造成教學內容固化,與時代脫節,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盡管現有的數字化工具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幫助輔導員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習慣和需求,但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工具并未被廣泛使用。這往往導致教育者失去一個寶貴的機會,即基于實時數據調整和優化教育內容,確保其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再者,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進步,圖像、音視頻、動畫等資源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表現手段,但在思政教育中,這些資源的應用仍然是零星的,不僅降低了課程的吸引力,也沒能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二)思政跨學科整合缺乏連貫性
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是確保教育內容全面、協調和高效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多數高校中,這種整合往往缺乏連貫性。從教學內容上觀察,很多時候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內容仍存在明顯的隔離,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呈碎片化,難以形成系統化認知。如,當討論經濟學中的某一主題時,很少能有效融入思政方面的觀點或背景,使得學生在理論上難以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這種碎片化的知識傳遞,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片面或偏頗。嚴重的是,由于思政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整合,很多富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和研究成果,并未被引入思政教育中。如,在自然科學、工程學等領域中已經形成的一些研究方法、思考習慣,如果能適當地引入到思政教育中,或許能為教育方法和內容的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但目前的實踐中,這種跨學科的融合并不多見。
(三)交互式教學模式未深入推廣
交互式教學模式在教育領域被認為是一種高效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并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但在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中,這種模式尚未被深入推廣和廣泛接受。這種情況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普遍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學生主要扮演被動的聽眾角色,與輔導員之間的互動十分有限。這種單向傳輸的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再者,雖然現代教育技術為互動式教學提供豐富的工具和平臺,如線上討論區、互動投票、模擬實驗等,但在思政教育中,這些工具的利用率仍然較低,不僅限制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也削弱了課程的吸引力。此外,交互式教學模式需要輔導員具備一定的教學技巧和經驗,像如何引導討論、如何設計互動環節等,但目前對于輔導員的培訓和指導是不足的。這種狀況導致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和參與度低,甚至可能出現對思政教育的質疑或抗拒。
(四)評估的反饋機制未適應需求
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中,評估的反饋機制未適應需求,表現在多個方面,這些方面的不適應性導致一系列問題。其一,評估機制的過于定性化,缺乏具體的量化指標,使得輔導員在教育工作中難以明確了解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這導致評估結果的主觀性和不穩定性,不僅無法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反饋信息,也難以為輔導員提供有效的改進方向。其二,評估機制缺乏及時性,通常是周期性的,而且通常在學期結束后才進行,這樣的延遲反饋無法及時糾正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錯失改進的機會。其三,評估的反饋機制過于單一,主要以學生成績為依據,忽視思政教育中的綜合素養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這種單一性導致輔導員過于注重學術成績,而忽略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使得思政教育變得功利化,只追求分數而非思想的提升。其四,評估機制中缺乏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忽略學生個體差異和多樣化需求。不同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可能有不同的成長軌跡和需求,而評估機制的單一性難以滿足這些多樣性需求,導致出現“一刀切”現象,使得部分學生無法得到個性化的幫助和指導。
三、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數字資源利用
為實施優化增強數字資源利用的策略,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可以采取的策略有:首先,高校應該建立一個集中的數字化資源平臺,以便教師和輔導員可以輕松地獲取各種在線教育工具、課程內容和學習資料。這個平臺應該包括教學視頻、電子書籍、在線測評等多種資源,以滿足不同教學需求。同時,為提高數字化資源的質量,需要建立審核機制,確保資源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其次,高??梢约訌娊處熀洼o導員的培訓,以提高其在數字化環境下的教育和輔導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數字工具的使用技巧、在線教學方法和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這樣的培訓,教師和輔導員將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思政教育的要求,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和指導。此外,高校應鼓勵教師和輔導員開發自己的數字教育資源??梢酝ㄟ^提供獎勵或資源支持來實現,以激發教師和輔導員的創新精神;可以開發針對不同學生需求的在線教材、互動課程或在線輔導工具,以豐富數字資源的多樣性和可用性。
(二)增強思政與跨學科連貫性
增強思政與跨學科連貫性,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其一,高校應該建立跨學科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確保思政教育與各個學科之間有機銜接。這可以通過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各門學科的課程中來實現,使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接觸到思政教育內容。例如,在理工科課程中,可以引入倫理道德問題討論,以促進學生的思辨和道德意識;在人文社科課程中,可以加入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培養的元素,以強化思政教育的連貫性。其二,高校可以推動跨學科合作項目,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和輔導員共同開展教育活動。這種合作可以包括跨學科的研討會、項目研究、實踐課程等,以促進不同領域的知識交流和思想碰撞。通過跨學科合作,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思維能力,使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融為一體。其三,高校可以建立跨學科的教育資源庫,收集和整合各種學科相關的思政教育資源,包括教材、案例分析、研究成果等,并提供給教師和輔導員使用,豐富其教育工具和教材選擇。這個資源庫的建立有助于彌補不同學科之間思政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思政教育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1]。
(三)推廣深化交互式教學策略
推廣深化交互式教學策略,首先,高校可以引入在線教育平臺和虛擬課堂,為學生提供更靈活、多樣化的學習環境。這樣的教學平臺需要支持文本、音頻、視頻等多種教學資源的交互使用,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材料,同時能夠鼓勵學生在網絡上進行討論和互動。教師和輔導員可以設計在線討論課、小組合作項目等活動,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其次,高校可以借助社交媒體和在線社區建立學術和思政教育的互動平臺。通過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在線論壇等平臺上開設專題,讓學生參與討論、發表觀點、分享思考,形成良好的思想交流氛圍。同時,教師和輔導員可以積極參與互動,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其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這種線上互動能夠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思政教育,增強其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此外,高??梢怨膭铋_展虛擬實驗和模擬演練,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虛擬實驗室和模擬情境,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實際操作和應對復雜情況的訓練。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思考能力,使思政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最后,高校可以建立定期的在線溝通和反饋機制,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教師和輔導員通過網絡問卷、在線咨詢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將及時解決其在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慮。這種反饋機制有助于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2]。
(四)修訂評估反饋以適應現狀
為優化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迫切需要修訂評估反饋機制,以更好地適應現實需求。首先,應該建立一個多維度的評估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表現,還要綜合考慮其思想政治覺悟、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成長。通過引入多種評估工具和指標來實現,包括問卷調查、面試、社會實踐成果等,以更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3]。這種多維度評估能夠更好地反映思政教育的綜合效果,有助于制訂更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和改進策略[4]。其次,需要建立持續性的反饋機制,以及時了解和解決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定期的學生反饋會議、教師研討會等方式來實現。比如,引導學生提出建議和問題,教師和輔導員可以分享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同時,還可以建立在線反饋渠道,讓學生和教師能夠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這種持續性反饋機制有助于及時調整教育策略,使思政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應該采用量化數據分析工具,對評估反饋結果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借助現代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更精確地識別學生的需求和問題,發現潛在的改進點。例如,通過數據分析能夠發現某一批學生在特定領域的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以提高效果[5]。這種數據驅動的評估反饋有助于更科學地優化思政教育策略。最后,修訂評估反饋機制需要建立明確的政策和流程,確保評估的公正和透明。學??梢灾朴喸敿毜脑u估標準和程序,明確評估的責任和權利,確保評估過程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時,建立一個獨立的評估委員會或專門機構,負責監督評估工作,確保評估反饋的客觀性和可信度。這種制度化的評估反饋機制有助于保障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結束語
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中的話語特點與優化策略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在學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一作用。其關懷情感、思想引領、實踐性教育、反思探討和跨學科性等特點,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大學生。通過建立多維度評估體系、持續性反饋機制、數據分析工具和明確的政策流程等優化策略,輔導員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特點,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思萱.積極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28-30.
[2]乞國鈺.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3):29-31.
[3]蔣麗媛.高校輔導員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9):181-183.
[4]杜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以茶文化為例[J].福建茶葉,2022,44(2):228-230.
[5]侯嵐.“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9):113-114.
作者簡介:唐瑩瑩(1995— ),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山東女子學院旅游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