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目標,從學習、訓練、比賽三方面入手,加強對學生理論學習與體育鍛煉的干預,通過強化引導來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學習效率,真正保障他們健康成長。同時,教師還應從以學定教、學練結合、以賽促學、以評促課等方面,推動學、練、賽融合,引導學生通過高效的方式吸收體育理論知識,形成終身運動理念,發展體育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梁昌磊(1984—),女,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靈山中學。
體育教學能幫助學生強健體魄,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其日常學習與生活夯實基礎。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并不缺少戶外活動時間,只是難以在戶外活動中高效鍛煉。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可以基于“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理念,深入探索一體化教學模式,扭轉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錯誤認知,使其意識到學習、訓練、比賽的重要性,高效利用戶外實踐,逐步引導其走向體育鍛煉的正軌。
一、高中體育課堂“學、練、賽”一體化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開展“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可以扭轉學生傳統的體育運動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傳統體育運動理念與如今提倡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趨勢不符,一些學生無法高效利用時間進行鍛煉,容易在運動中出現關節或肌肉損傷。“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規定了學生的學習、訓練、比賽時間,能夠讓他們通過學習、訓練與比賽,積累豐富的運動經驗,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為其今后的學習與運動奠定穩固基礎[1]。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學、練、賽”一體化提倡進一步精選學科內容,使課程內容結構化、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落實。因此,開展“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對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發展有促進作用。
二、高中生體育學習中的問題
(一)過度看重理論知識記憶
高中階段學業繁重,部分學生“唯成績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體育運動,很難在訓練、比賽中有良好的發揮。部分學生過度看重理論知識的記憶,忽視體育技術動作的實踐,導致體育運動水平得不到提高,影響了體育課程質量。在體育學習中,理論與實踐二者缺一不可,過度看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訓練,會降低學生的運動興趣,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不利。
(二)缺乏科學的體育訓練計劃
良好的體育技能是通過訓練掌握的,缺乏科學的訓練計劃,不利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科學的訓練計劃能提升體育運動效果。然而,在高中體育學習中,部分學生缺乏科學的體育訓練計劃,往往在運動中出現力竭或身體損傷的情況,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高中體育課堂“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
(一)以學定教,明確體育課堂一體化教學目標
“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第一步是明確教學目標,體育學科也是如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從體育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入手設計目標,靈活開展“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活動,落實以學定教[2]。下面以“籃球”的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首先,教師應考慮籃球運動的對抗性、團隊性特點,觀察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的表現,確定總體教學方向。籃球是集體能對抗、團隊合作為一體的球類運動,教師要觀察學生在運動中的合作、戰術執行情況,以明確體育課堂“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目標設計方向。高中生有一定的籃球運動經驗以及體能基礎,但未接觸過專業程度較高的競技性體育運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系統安排訓練、比賽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能。
其次,教師可以從學情入手,結合當前學生在籃球知識學習與運動中面臨的問題,設計不同維度的核心素養目標。
1.運動能力:能通過知識學習、體能訓練、專項比賽等活動,掌握并運用多樣化的籃球技術動作,提升籃球運動能力,增強身體協調性以及核心肌群力量。
2.健康行為:了解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運球過半場、上籃等的動作要領,明確籃球戰術在比賽中的應用意義,正確使用技戰術,避免運動損傷,學會緊急處置籃球運動突發狀況。
3.體育品德:通過籃球訓練、比賽,強化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在理論學習、合作探究等過程中,形成樂于助人等精神品質。
最后,教師在設計“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目標時應完全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運動情況,通過創設多樣化的學習、訓練、比賽情境,使學、練、賽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訓練空間、比賽平臺,進而提高體育運動興趣,增強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二)學練結合,突出體育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
“練”是“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運動水平提高和基礎知識鞏固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從學練結合的角度出發,利用一定的練習輔助學生學習,利用訓練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確保體育教學與學生訓練同步進行,增強“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時效性,促進體育學習與訓練的有機結合。下面以“投擲實心球”的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首先,教師要遵循先教后練的原則,突出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利用體能訓練、技術訓練完善體育課程編排,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進行不同強度的體能訓練,確保他們擁有良好的上肢力量,提升身體協調能力,避免腰部關節受傷。教師要注意把控學與練的課程占比,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體育訓練的科學性。教師可以在學練結合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不同的專項技術訓練,針對實心球的持握、投擲、轉體、發力等細節,開展標準化訓練活動。同時,教師要通過正確的示范,分解難度較高的實心球投擲動作,讓學生依次完成相應的動作模仿,避免因技術動作誤差引起的運動事故。學生能在學練結合中掌握手持實心球的要點,在完成轉體等一系列動作后,憑借腳部蹬地產生的爆發力,投擲實心球,提高自己的專項運動技能水平。
其次,教師在完成技術指導后,要以創設情境的方式開展訓練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不同的挑戰訓練,設置不同距離的投擲目標,讓學生代入專業運動員的身份,融入情境并完成挑戰。訓練情境的創設能促使學生在學習投擲實心球的過程中標準完成投擲動作,使他們產生內部訓練動力,提高體育課程參與度,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除了創設訓練情境,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制作體育鍛煉器材,設計不同重量的投擲用球,在器材設計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突出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
最后,教師要通過邊練邊教,與學生高效進行溝通,規范他們的技術動作。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正確站立、穩定重心,在正確持握的基礎上,用腳蹬地發力,投擲實心球。針對動作不規范的學生,教師應耐心引導他們回顧基礎知識,分析他們的體能水平,找出他們的訓練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使他們能在學練結合中獲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運動水平。
(三)以賽促學,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
比賽是在學習、訓練之后的又一教學重點。教師要尋找學、練、賽的連接點,利用多元化比賽對學生運動興趣培養的作用,引導學生在比賽中逐步實現學習目標、訓練目標,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各種體育運動的興趣[3]。下面以“排球”的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首先,教師應抓住賽事時機,在“學、練、賽”一體化背景下開展比賽,利用比賽準備、比賽總結等,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落實以賽促學。教師可以在理論教學中開展知識競答比賽,將不同的排球運動物品作為獎勵,調動學生的參賽熱情,使他們主動投入學習,為下一步的訓練與團隊比賽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總結比賽中未能正確回答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反思,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教師要利用專項技能競賽,推動學生的排球知識學習與訓練。教師可以在課后設置原地墊球、二人墊球、對墻墊球、隔網扣球等比賽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技能訓練,真正激發他們的排球運動興趣。
其次,教師要在專項化比賽中準確為學生計數、計時,按照排球專項技術動作標準,準確點評學生的階段學習成果,使他們明確下一步的學習與訓練方向。教師可以利用大型的賽事視頻,指導學生觀察專業排球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的表現,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激發他們參賽的動力。形式豐富的校園體育競賽是“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最活躍、最具有吸引力的活動。教師可以在體育場、文體中心、社區運動場等地點舉辦校際友誼賽,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排球運動經驗。
最后,教師可以開展團隊比賽,要求學生在賽前認真準備、訓練,在比賽中展現團隊風格與個人運動風采。比賽結束后,教師要祝賀勝利方,鼓勵戰敗方,讓全體學生總結自己在比賽中的問題與優點,使他們融入團隊,找準自己在排球比賽中的定位,通過系統的學習、訓練,形成良好的默契,從而取得后續比賽的勝利。
(四)以評促課,提升體育課堂一體化教學質量
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評價的重要性,針對不同的環節,開展多樣化的學習、訓練、比賽評價活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目標、知識內容、訓練項目、比賽成果等方面入手,系統設計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與運動情況進行綜合點評,促進一體化教學發展,提升體育教學成效[4]。
首先,教師要從評價目標、內容、標準、主題等角度入手,確定評課方向,落實以評促課。例如,學生能否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在課堂中是否積極參與問答、示范;在小組合作中,能否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是否在互相幫助中提高自己的體育運動技能;能否將自己的技能融入新技能學習中,進行自我評價、反思。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評價,進一步提升“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評價單,讓學生結合自己在學習與訓練中的表現,按照“優秀、良好、一般”的標準進行自評;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體育知識與技術學習心得,進行組內互評,營造積極的評價氛圍,推動學生之間的運動經驗共享。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評價結果,對學生的訓練與比賽情況進行總結,進行綜合性評價。最后,教師可以根據評課方向,對學生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的表現進行綜合梳理與點評,指出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優點和缺點,讓他們自主進行整改,為他們后續的體育學習指引方向。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完善訓練計劃,進一步豐富一體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評價是“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要通過評價來指出學生學習的優點和缺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取得良好的評價效果。
結語
開展高中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發展他們的體育核心素養。一體化教學的開展能夠改變學生過度重視理論知識而輕視實踐鍛煉的觀念,促使他們制訂科學的體育訓練計劃,高效進行體育鍛煉。教師要順應體育教學改革浪潮,將主要教學目標轉移到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面,堅持以學定教、學練結合、以賽促學、以評促課,突出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逐步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
【參考文獻】
[1]常利云.高中體育課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J].學園,2022,15(35):50-52.
[2]劉志艷.高中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2(31):74-76.
[3]陸金冬.高中體育教學一體化模式的實施目標與過程[J].田徑,2022(5):18-20.
[4]張永桂,包德明.以“2+3”模式促體育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實施:以高中體育足球選項之運動技能有效運用與提升教學為例[J].體育教學,2021,4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