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星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不足,缺乏有序思維,這容易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進展緩慢,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數學教師要將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有序思維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借助對學生有序思維的訓練創新教學方法,活躍數學課堂氛圍,最終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情及思維發展需求,圍繞有序思維培養探究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有序思維;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讓學生在思考以及實踐中能夠掌握相應方法、策略,有清晰的思路,從而使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條不紊。這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解題效率有很大幫助。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對學生有序思維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主觀能動性較差,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間。對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提升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有效指導和學生有序思維能力的提高不斷改善教學效果。
一、提供有序思維相關指導
(一)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
觀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數學、了解數學的主要途徑之一。有序的觀察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有重要幫助。在以往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培養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不夠重視或缺少準確認知,未能結合學生有序觀察能力發展需求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未能指導學生掌握有序觀察的方法,導致學生抓不住觀察的重點,不能達到應有的觀察效果,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1]。對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有序思維的培養,通過指導學生有序觀察來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認識圖形(一)”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涉及實際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圖形,離不開學生對實際物體的觀察和認知。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主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給學生講解不同物體的形狀特點,如在課前準備諸多實物,包括足球、籃球、魔方、聽裝的可樂、盒裝的牛奶等等,或者直接用多媒體展示諸多實物的圖片,并讓學生說出每一種物體的特點。采用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學會有序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有序觀察時,需要確定觀察重點,如先觀察長方體的物體,再觀察球形物體,按照相同的方式進行觀察內容的記錄、整理。通過這樣有序的觀察,學生能夠將教師準備的所有物體進行有序分類,且不會出現遺漏,學生的觀察效率和任務完成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二)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表達
語言表達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嚴謹性能夠反映出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強。而學生在課堂上語言表達的有序性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實現深度學習。所以,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表達,通過糾正學生表達方面的問題,培養其表達的有序性、邏輯性,從而達到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的目的[2]。從現階段的教學情況來看,為了節省課堂時間,部分教師并未給學生足夠的自主表達時間,這使得學生缺少自主表達的訓練,很難快速提升表達的有序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容易出現語序顛倒的問題或者表達上的錯誤。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認識到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擁有自主表達的機會,并且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導,讓學生有序表達的能力得到逐漸增強。
例如,在進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能夠掌握計算的方法并且計算出結果,但是不能用精練的語言準確地描述計算過程。為了培養學生的有序表達能力,使學生準確描述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更加扎實地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從語言表達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對學生的有序思維進行了訓練。具體來說,教師給出算式“15-9 = (? )”。對于這道算式,大部分學生通過豎式計算能夠準確地計算出結果為6。教師便鼓勵得出正確結果的學生分享自己的計算過程。為了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有序,教師為學生展示如下提示:先算(? ) - (? ) = (? ),再算(? ) + (? ) = (? )。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準確地對自己的計算過程進行了描述:“先算10 - 9 =1,再算1+5 = 6。”學生掌握了“先……再……”的語言表達形式后,對其他有關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也能進行準確的表達。
(三)指導學生進行有序書寫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對提升學生計算準確率以及教師教學效果有積極作用。進行有序書寫是提升學生有序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3]。指導學生有序書寫,能幫助學生養成有序書寫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書寫進行指導,實現學生有序書寫。
例如,關于乘法的內容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豎式計算步驟,能夠利用列豎式的方法完成乘法計算。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度,還要關注學生的書寫情況,如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能否按照正確的計算順序來書寫,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有序書寫。另外,對于這部分內容的課后作業,教師不僅要檢查學生的計算結果,還要檢查學生的書寫是否規范、計算過程是否正確。學生的書寫具有規范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出錯率。
(四)指導學生進行有序操作
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需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通過為學生設計操作環節,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掌握數學知識。有序操作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驟進行操作。有序操作能力的提升對發展學生的有序思維、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實效至關重要。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通常是由教師進行操作示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操作及被動的聽講來學習相關內容,這使得學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機會。在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進行有序操作。有序操作的指導能夠使學生提升操作的科學性、準確性、有效性和操作的效率。
例如,“圖形的運動(一)”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圖形的平移、旋轉等概念。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足,教師如果只是通過語言描述的方式來講解,較難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有序操作來實現深度學習。如在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剪紙操作環節,指導學生按照下列順序完成操作,讓學生形成對軸對稱圖形概念、特點的準確理解和直觀認知:1.將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紙對折;2.在折好的紙上畫出喜歡的圖案;3.用剪刀沿著所畫的圖案輪廓進行剪裁;4.剪完后將紙展開。這樣,學生就能夠得到一個軸對稱圖形,并且發現紙上的折痕是該圖形的對稱軸,對稱軸兩邊的圖案通過對折可以完全重合。在后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有意識地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操作,使學習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五)指導學生進行有序探究
合作探究活動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組織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能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同時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教師可以將有序思維培養融入合作探究活動的設計中,通過為學生合理設計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中實現有序探究,提升探究的效率和深度,進而提升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完成“認識人民幣”這部分內容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為學生設置如下探究任務,指導學生進行有序探究:已知1支鉛筆8角,現有足夠數量的5角、1角的錢幣,你能給出幾種購買2支鉛筆的方案?請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于是,有的小組按照所支付錢幣種類的多少進行探究并列舉了下列購買方案:用1種紙幣付款(可以支付16張1角),用2種紙幣付款(可以支付1張5角、11張1角,2張5角、6張1角,3張5角、1張1角)。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探究,提高了探究的效率和探究結果的準確性。
二、注重有序思維日常滲透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有序思維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教師要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序思維滲透,通過不斷熏陶幫助學生形成有序思維,為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思維能力奠定基礎。日常滲透有序思維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
其一,聯系常規教學滲透有序思維。在課前,教師要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有所了解,引導學生根據課程表拿出上課需要用到的書本、學習用品等并進行有序擺放,如:按照大小擺放書本,將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將學習用品按照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的順序在書桌上擺放好。在課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對學生提出硬性要求的教學習慣,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分析、討論有序的重要性,使學生形成有序思維。在課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能夠堅持有序做事的學生表揚和鼓勵,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逐漸形成好的習慣。這樣,學生會主動借鑒優秀的同學的學習方式,端正學習態度,進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習質量得到提升。
其二,聯系家庭生活滲透有序思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陪伴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家庭環境的熏陶對學生有序思維能力發展有重要幫助。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錯誤觀點及在家庭教育中的難處,指導家長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并掌握在家庭教育中向孩子滲透有序思維的方法和策略,從而使學生在家長的督促和指導下培養有序思維。比如,在孩子做家庭口算作業時,家長可以指導其按照從上到下或者從左到右的順序對題目進行計算,避免其做題無序導致忘做部分題目。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有序思維,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述某本書在書架上的位置,讓孩子根據描述的內容去取。
三、加強學生有序思維訓練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有序思維離不開系統性的訓練。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情,意識到不同學生受心理發展以及生活經驗積累等方面的影響,在思維特征上存在一定差異,然后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訓練項目,聯系實際構建訓練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提升思維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有序思維訓練。例如,在關于位置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班級座位的平面圖,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描述自己的座位與其他同學的座位的位置關系。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場景圖,要求學生準確描述場景圖中某一物體的位置。通過這樣的系統性訓練,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有序思維,有助于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同時對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教師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將有序思維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結合低年級數學教學內容,通過指導學生有序觀察、表達、書寫、操作、探究等策略,實現學生有序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唐蘇躍.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J].新智慧,2020(27):124-125.
[2] 溫金娥.關注學生有序思維培養,提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成效[J].華夏教師,2020(12):27-28.
[3] 李小芹.有序思維促生長: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8(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