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萍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班主任要不斷探索并創新管理班級的形式與方法,從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入手,堅持以生為本,結合初中生的實際發展特點以及現實發展的需求,尋求恰當的時機,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的內部管理,以培養和提高他們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與班級凝聚力,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文章從以生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性、以生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基本特征、以生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三方面,探討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以生為本;班級管理;立德樹人;管理效率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9-0065-04
現階段,部分班主任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甚至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問題頻發。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學校重視班主任班級管理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綜合來看,以生為本理念十分貼合初中班級管理的現狀,而且以生為本既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能使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強化,非常適應當前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討以生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初中階段對于每一個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也被叫作黃金階段。作為初中班主任,他們肩負著重任,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外,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實現以生為本。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更是學生人生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傳統模式下,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會對班級內部的情況進行嚴格把控,并利用規章制度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但新課改對班級管理有新的要求,要求以學生為根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應作為班級的引領者,而不是統領者,只有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去發展,才能助力學生不斷進步[1]。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為了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要以生為本,加強常規管理,豐富課間活動,在真實的活動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興趣。班主任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這樣才能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與學生和諧相處,讓學生達到全面進步。
以生為本是在現代化理念———人本思想的基礎上出現的,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或管理理念。以生為本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人本性,其重點強調人是整個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而且人是班級管理的動力,因此要重視發揮人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班級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真正理解人本性的內涵,確保班級管理的人本性。二是情感性,教師要讓以生為本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真正得到踐行,就要注重以情感人這一功能的發揮,讓學生把自身的情感投入班級管理中,使他們能做到自覺維護班級和熱愛班集體,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三是創造性,這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并隨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有效調整班級管理模式,以保障每一個學生都愿意為班級做事。
1.注重以身作則,提高班主任的道德素質
班主任不僅僅是管理班級的人,也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人。所以,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還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繼而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而在實施的過程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榜樣[2]。這樣,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能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班主任要合理地運用自身的空閑時間去研究和探索與德育有關的知識內容,挖掘適合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等。在一個班級當中,班主任就像家庭中的父母一般,承擔著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的責任。所以,當班主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時,學生也會根據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去改善自己的行為習慣。例如,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班主任要親力親為地為學生做好每一件事情,使學生在獲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質的提升。
以身作則,要求班主任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嚴格把控。這是因為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最為密切的人。以生為本理念下,班主任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讓學生看到班主任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從而向班主任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難題,這對于班主任個人的成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基于此,班主任要不斷反省自己,勇于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樣才能真實地了解自己,通過解決問題來提升班級管理效率,促進學生全面成長[3]。
2.借助友好交流,構建師生良好關系
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和實施。而在實踐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放下身段,耐心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并掌握班級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情況。這樣,班主任就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和情況,選取不一樣的教育方式,促進班級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一個好的班主任會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舉行班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并結合班會的主題,讓學生講述自己身邊所發生的小事。班主任可以在學生講述完以后,給予學生良好的建議,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除此之外,在一個班級中,總會有一些思想單純、但情緒不穩定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不應隨意批評,而要及時與之談心,并聯系學生的家長,時刻鼓勵學生,穩定學生的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一些問題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所以,教師在班級管理方面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觀察學生在學校的微妙變化,然后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管理對策,只有這樣,學生與班主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并制定相應的策略,使學生成為校園活動、班級活動以及社會活動的組織者和實踐者,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除了班主任方面做好相關工作外,學校也要利用各種活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只有以互相尊重的方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4]。
3.營造良好氛圍,明確管理方案
學生進入初中后,對于班級陌生,對于老師陌生,這些不適應的心理轉變,需要班主任高度關注并時刻注意。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讓班級管理更加人性化,在班級營造良好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級整體氛圍一定要積極向上,因為這樣的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踐行以生為本理念,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與學生之間和睦相處,保持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例如,在學業負擔過重的時候,班主任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提升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班級管理以生為本,少不了相應的管理方案[5]。這樣的管理方案不同于傳統的班級制度,班級制度是站在宏觀層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雖然它涵蓋著方方面面,但是相對嚴格。在當前的初中班級管理中,管理方案要遵循以生為本理念,通過民主的方式來制定,并需要班主任的有效參與和積極引導。例如,班主任可以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及時發現班級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一些有創意的規章制度。然后,班主任從中選擇相關的制度,將其融入班級制度的制定中。這樣,由學生制定的班級制度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能夠更貼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并在相關獎懲方面更貼合學生的實際。以前大多是口頭表揚、精神獎勵等,而現在的獎勵則是學生可以獲得一次和老師面對面溝通與交流的機會,讓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當學生出現了錯誤后,班主任也不是以簡單的批評為主,而是真正讓學生反省和改正。通過學生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規章制度會更切合班級的實際情況,讓班級制度更人性化,推動班級管理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在制定班級制度后,班級制度的落實也需要學生們共同監督。在后期的落實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讓學生輪流進行監督,這樣能使班級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并及時發現班級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班級制度進行完善[6]。
4.關注差異,捕捉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班主任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關愛和幫助。尤其是對于學困生,班主任要重點關注,及時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并幫助其改變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例如,在班級中總有一部分調皮搗蛋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無論班主任如何苦口婆心、如何耳提面命,他們依然我行我素,這會給整體的班級管理帶來很大影響[7]。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就需要仔細觀察,了解這些學生的閃光點,然后進行表揚,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樹立自信心,最終改掉自身的不良習慣。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進行差異化管理。對于有號召力、影響力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安排他們作為班級的共同管理者,以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對于多才多藝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鼓勵他們擔任班級的文藝委員、體育委員等職務,并積極參與班級活動,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班級管理工作講究藝術,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突破傳統過于僵硬的制度管理模式,采取更為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因為初中生已經有基本的認知,當其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班主任就不要再繼續進行批評,而要通過鼓勵的方式進行開導,讓其能勇于承擔責任,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8]。這樣的班級管理,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5.通過民主管理,強化管理意識
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管理,受老舊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管理學生時會存在“嚴管嚴罰”的情況。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班風更加嚴謹,但是在學生的思想進步和長遠發展方面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轉變落后的管理思想,樹立學生主體的管理意識,通過民主管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進而培養他們有效管理班級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例如,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引導學生對日常班級活動和課堂情況進行相互監督,使他們能夠以身作則。班主任要在班級的衛生、班風班紀等方面放手讓學生去自主管理,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與榮譽感。班主任要在班會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班級管理提出合理的意見,并結合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建言獻策,以強化他們的管理意識。在民主管理中,班主任要以學生的學習為根本,發展學生獨特的個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班主任始終堅持以生為本,正確認識學生的差異性,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認真學習、不斷思考,進而發展他們的個性,最終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6.立足班級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
在班級建設和管理機制中,班級活動是重要的環節之一。有效的班級活動,對于營造班級氛圍,增進師生、生生間的融洽感,提升學生的班集體觀念等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當前,在班級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在組織活動時常常出現形式化的現象,而且對學生的活動情況把握不足,使得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懶散”的狀態,影響著學生集體觀念的培養,不利于班級凝聚力的提升[9]。為了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合理調整并優化班級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盡可能設計富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以便糾正學生不良的行為,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初中生的表現欲很強,他們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還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贊賞。因此,班主任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在班級活動中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協作能力,提升班級凝聚力,以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還要借助課上時間或課余時間等,發現學生的優勢與不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提升自信心。例如拔河比賽,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升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再如“兩人三足”的團隊協作比賽,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觀念,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7.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家長間的多方面的溝通,并借助現代通訊技術與家長取得必要的聯系,以便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利用家長會等向家長傳授知識和經驗,并給予家長合理的建議,讓家長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學教育孩子。班主任要積極協調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摩擦,避免出現“打罵學生”的現象,使家長轉變觀念,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管理學生。班主任要讓學生虛心接受來自多方的管理和指導,改掉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等,努力學習,健康成長,不斷進步和發展。這樣,才能使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落到實處,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初中班主任要尊重和理解學生,踐行以生為本理念,并將以生為本理念引入班級管理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注重以身作則,提高班主任的道德素質;借助友好交流,構建師生良好關系;營造良好氛圍,明確管理方案;關注差異,捕捉閃光點;通過民主管理,強化管理意識;立足班級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使班級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繼文.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8(14): 37.
[2]李丹.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71.
[3]張禮.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談[J].甘肅教育,2020(11):43.
[4]楊志瑞.“雙減”政策下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J].教師博覽,2023(09):4-5.
[5]張軍乾.以生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41.
[6]張光春.初中班主任創新班級管理策略初探[J].教書育人,2022(28): 72-74.
[7]路紅軍.芻議“以生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16):108-109.
[8]張小萍.淺談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1, 34(02):87.
[9]李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工作策略[J].新教育,2021(05): 23-24.
Discuss on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lass Teachers under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Cheng Xueping
(Wuwei No.9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n important stage of life growth. Class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forms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classes, starting from changing traditional management concepts, adhering to student-centered, combining the actu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eking appropriate opportunities to better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clas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manage the class and class cohesion, improve class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junior middle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lass management level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mportance of class management under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management under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and the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ies under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homeroom teacher; student-centered; class managemen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management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