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站在“立德樹人”的視角來看,綜合與實踐活動可以融合學生的“做”與“思”,其中,問題是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原點,探索是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內核,素養是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旨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相關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方案,要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 "綜合與實踐" "“做思共生”
綜合與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引導學生思考,還能引導學生動手做。在小學數學學科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思”得深刻而全面,讓學生“做”得充分而積極??梢哉f,“做思共生”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打開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另一扇窗”。
一、問題: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原點
德國思想家希爾伯特認為,數學的問題有兩類,一是理論性的問題,二是經驗性的問題。而那些最初的、最古老的問題都始于經驗。顯然,“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的問題屬于經驗性問題,而不是“先驗性”的問題,更不是“超驗性”的問題。經驗性問題既是學生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開端與起點,也是學生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載體與媒介,更是學生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動力“引擎”,對學生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有一種導向、調節的作用和功能。
在小學數學學科綜合與實踐活動中,問題不僅是學生數學活動的起點,也是學生數學活動的主線?;趩栴}的綜合與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活動。比如,在教學“球的反彈高度”時,首先,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這樣的情境:“籃球從空中落下后反彈?!庇纱耍l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球落下后為什么會反彈?”“同樣的球從同一個高度落下后反彈高度相同嗎?”“球第一次反彈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不同的球反彈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等。其次,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綜合與實踐活動,采用科學學科中的“控制變量法”“對比實驗”的方式,將球反彈的外部條件變得相同,探究“同樣的球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得出的數值是不是定值?”圍繞這些問題,學生能精心選擇相關的實驗素材與資源。最后,筆者精心設計研發實驗方案,組織學生展開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探究。如有的學生負責觀察、測量球的反彈高度;有的學生負責讓球從同一個高度自由下落;有的學生負責記錄球的反彈高度是多少,等等。在多元的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動手做”與“動腦思”達成了有機統一。
實踐證明,問題對學生的綜合與實踐活動來說,猶如“導航儀”“方向盤”,是學生數學活動的“心臟”“核心與支架”,決定著學生數學活動的效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相關問題,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大腦來考量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現實世界”。
二、探索: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內核
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的探究不同于一般數學學習板塊的探究,這種探究是一種跨學科的探究、跨界的探究。
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指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讓學生彼此之間互相合作,比如,可以設計研發相關的“主任務”,可以采用“項目化活動”“主題化活動”“長作業”“混合式學習”等方式,落實綜合與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研中學”、在“創中學”,比如,在教學“一億有多大”時,筆者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掌握“億”這樣的一個大數的概念。為了讓學生獲得對“億”的感性認知,在教學中,筆者設計研發了諸多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如“一億秒有多長時間”“一億枚硬幣疊起來有多高”“一億粒菜籽有多重”“一億張紙疊加起來有多厚”“一億滴水有多重”“一億粒米排起來有多長”,等等。在豐富的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筆者沒讓學生機械地學習,而是滲透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切片實驗的方法”“模擬實驗的方法”“推理演算的方法”等。
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探索的平臺,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探索;要設置綜合與實踐活動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助推學生的探究,讓探究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生活方式;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全程參與,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積累相關的操作經驗,還能積累相關的思考經驗、合作交流經驗。通過探索,學生能更加充分地、深刻地感受、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三、素養: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旨歸
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旨歸。對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通過回顧與反思,幫助學生進一步明晰數學探究的方向與思路,把握數學探究的關鍵,體驗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做促思”“做中生思”“做后啟思”,讓學生在“思”中不斷地夯實“做”的根基、優化“做”的方法、加大“做”的深度。
在教學中,教師要賦予學生表現的時空與權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展示,不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展示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素養,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師要積極跟進并主動介入活動,對學生的展示進行啟發與點撥,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正常實施。比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之后,筆者設計研發了“蒜葉的生長”的綜合與實踐活動。在活動前,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從大蒜的土培、水培開始,設計、研發對比實驗(如水培與土培的對比、有光與沒有光的對比)。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地進行觀察與記錄,并且進行比較與分析,用統計表將相關的數據記錄下來,然后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如在測量蒜葉時,有的學生認為應選擇最長的蒜葉,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選擇幾片蒜葉的平均數來作為標準。在測量蒜葉的長度時,有的學生認為應將蒜葉拉直,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進行測量;有的學生則擔心,這樣將蒜葉拉直會不會影響蒜葉的生長,建議用細軟的線沿著蒜葉的邊緣進行測量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在“做中融思”,又要引導學生在“思中融做”;既要提升學生的顯性學習力,又要提升學生的隱性學習力;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發展,又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動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要精心設計相關的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方案,又要將方案付諸實施;既要注重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又要注重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實踐性;既要注重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數學味”,又要注重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生活味”;既要精心設計綜合與實踐活動方案,又要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進而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宋曉東.讓教學觸及學生心靈:《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理論普及讀本)》評介[J].地理教學,2020,(14):1.
[2]衛佳男.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J].教育藝術,2023,(8):71-72.
[3]何昌岳.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管理方略[J].閱讀,2023,(3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