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在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學科。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強調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對教師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任務群課堂是指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推動教師實現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目標、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在新課標指導下豐富教學內容,創設學習任務,構建學習任務群,以高效的教學課堂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任務群課堂
作者簡介:劉珍珍(1991—),女,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實驗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逼溥€從三個層面設置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等六個學習任務群,不僅指明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六個學習領域,指出了語文課程的教育目標,也對教師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下語文課程改革的熱點和焦點,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重視新課標的指導作用,構建小學語文任務群課堂,以系列語文學習任務為依托,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為指導構建任務群課堂
(一)運用信息技術資源輔助完成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
語文學習任務群是對知識的重組,構建學習任務群重在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群的過程中要運用好信息技術資源,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自主性,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加豐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要在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教學中運用好微課、慕課等線上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學生基礎語言知識的積累[1]。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包含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朗朗上口的課文,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讀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并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到讀書是一件能令人感到快樂、幸福的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量較少,他們對拼音等知識的學習還處在初級階段,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學情,設計字詞積累和拓展認讀任務,借助教室配備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所學生字詞相關的微課資源,包括拼音知識、偏旁部首相關知識、組詞知識等,讓學生結合課內文本進行學習和積累,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組織學生對重難點生字詞進行反復學習,促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積累基礎語文知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指導學生復習已學習過的生字詞,以促進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目標的實現。
(二)采取單元整體教學法完成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
針對當前部分語文課堂出現的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新課標和學習任務群的要求,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法展開教學,在整體教學視野下實現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的目標,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整體教學為例。本單元為童話故事閱讀單元,包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這四篇童話故事,習作內容也以童話故事為主題,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故事類文本的閱讀興趣較高,教師可以在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法,借助思維導圖重新組織單元文本知識,循序漸進地設計課時內容,并在學生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采取摘抄句子的方式積累生字詞。在整體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設計專門的單元知識復習課堂,鞏固學生單元整體學習成果,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能力的提升。
二、以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為指導構建任務群課堂
(一)采取小組合作法完成閱讀與交流任務
小學生年齡較小,且個體發展存在差異,因而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不同。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能力情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圍繞主題任務展開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推動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目標的實現,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習作:續寫故事”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素材,緊扣前文續寫出中心明確、體裁一致,并蘊含一定道理的故事;要求教師能在指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基礎上完成“說—講—評”的環節。三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閱讀和寫作經驗,但難以將在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式等運用于實際寫作中,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組織各小組學習續寫要求和方法,鼓勵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借鑒文本情節思考續寫故事的層次、內容。在此基礎上,可設計以閱讀素材為基礎的續寫任務,使學生積累寫作經驗,并將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2]。
(二)采取問題引導法完成閱讀與交流任務
在以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為指導構建任務群課堂時,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問題引導法對課堂問題和口語交際任務進行優化設計,讓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閱讀和交流,推動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的實現。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口語交際:春游去哪兒玩”的教學為例,這一口語交際主要圍繞“春游去哪兒玩”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可鼓勵學生調動生活經驗,選擇一個地點并向其他同學介紹這個地點的特點,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口語交際任務:(1)選擇春游地點并進行分享;(2)對春游地點進行綜合描述,包含對其位置、環境等的描述;(3)對其他人提出的春游地點進行評價。通過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這三個任務,并在分享和展示環節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提升。
三、以整本書閱讀為指導構建任務群課堂
(一)設計閱讀實踐活動,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
閱讀實踐活動強調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完成活動項目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其是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課堂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整本書閱讀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發揮趣味性實踐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上的作用,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3]。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繁星》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正確讀記“艙面”“霎時”“搖搖欲墜”等詞語,感受繁星的燦爛和美麗,體會作者對繁星的喜愛之情。巴金先生代表作眾多,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繁星》是《海行雜記》中的一篇,教師可以此為閱讀指導的切入點,在授課時為學生設計一個翻轉課堂閱讀任務,鼓勵學生在課下結合教輔資料和相關閱讀工具,收集與巴金作品相關的信息,并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部作品進行閱讀,對整本書的內容進行簡要概括。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與作品之間的緊密關聯,促進學生閱讀遷移能力的提高,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發揮學習任務群的引導作用。
(二)創設閱讀情境,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
閱讀情境創設法強調對班級學習情境進行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廣泛的運用空間。針對當前存在的整本書閱讀任務設計缺乏創新的問題,在任務群課堂中,教師除了開展閱讀實踐活動,還可以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精衛填海》的教學為例,本文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經典之作,選自《?山海經·北山經》,故事?圍繞精衛日日夜夜填海展開,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精衛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四年級學生對神話故事的閱讀興趣較高,也積累了一定閱讀經驗,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結合這一實際,運用好多媒體教學設備,尋找與“精衛填海”這一故事相關的視頻資源,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此外,讓學生簡要概括《山海經·北山經》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神話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除了創設多媒體情境,教師還可以結合不同文本的特點,運用生活化資源等多種形式的媒介創設閱讀情境,調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
四、以跨學科學習為指導構建任務群課堂
(一)在語文學習任務中滲透德育要素
跨學科學習強調要借鑒不同學科的學習經驗或知識內容,完成本學科的學習目標,其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內容,在語文學習任務中融入德育要素,能在組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能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文化自信的同步發展[4]。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為學生梳理了有關漢字的知識和文化,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漢字的美,養成自覺規范書寫漢字的習慣,增強民族自豪感。本單元的模塊較多,趣味性較強,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特點,為學生設計漢字認讀游戲。如以卡片的形式將幾個有代表性的漢字及其演變過程呈現出來,鼓勵學生對代表相同漢字的卡片按漢字發展演變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在學生完成游戲任務后,教師對游戲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強調漢字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漢字文化的價值和地位,從而實現語文學習任務與德育要素的融合,建立起課堂知識與核心素養目標的銜接點,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
(二)在語文學習任務中滲透美育要素
除了德育要素,美育要素也是與語文核心素養目標關聯度較強的跨學科要素。語文核心素養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在構建語文任務群課堂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這一要求,對教學活動和學習任務進行優化設計,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發現美、鑒賞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5]。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十四課《京劇趣談》的教學為例。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它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于一體,具有較強的藝術美感。本課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文本閱讀,對京劇文化有基本的認識,學會欣賞京劇藝術的美。對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美育要素,為學生呈現京劇代表作的舞臺劇照或其他內容的教學輔助資源,讓學生將文本內容與照片相結合,在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京劇的看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京劇在內容、形式上的藝術美;可以讓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總結,展現學生對京劇藝術的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結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知識積累和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面對一些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引導有較強的依賴性的問題,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充分重視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從細節入手,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能力素養的培育創造便捷條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核心素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朱一花.試論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4(2):43-46.
[2]朱建芳.“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J].江西教育,2024(11):39-41.
[3]林峰,泥紅美.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策略探究:以“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為例[J].課堂內外(初中版),2024(4):22-24.
[4]陳燕群.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15):11-12.
[5]吳港盛.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