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 原現杰 張濤
摘 要: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政策背景出發,分析當前機械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機械學院為例,從完善畢業要求和評價、創新導師組指導制度、校企共建培養基地等方面,提出應對策略和實踐路徑,為高校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能力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如何在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同時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是擺在眾多高校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推動研究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2020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隊伍建設,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渠道,是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教融合為途徑的中國特色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專業學位具有相對獨立的教育模式,以產教融合培養為鮮明特征,是職業性與學術性的高度統一。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且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202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穩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
從單一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到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并舉、以專業學位為主的研究生培養,是近年來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重要轉折。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而機械類專業承擔著為制造業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以機械制造業為主,同時覆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需要制造裝備或服務裝備的各個行業。加強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對于加快建設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存在問題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我國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目前仍存在著學生實踐能力訓練不足、校外實訓基地參與度低、校外導師指導力度不夠以及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一)學生實踐能力訓練不足
多數校內碩士研究生導師同時指導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他們對待二者沒有明顯區別,也沒有專門突出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培養方案對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夠靈活,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與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差異較小,有些課程雖名稱有別但授課內容相同。教學中,兩類研究生共同上課的現象一直存在,注重實踐能力提升的課程較少。
(二)校外實訓基地參與度低
校企合作中,因受多種條件約束(比如合作時間、合作內容等),部分專業學位研究生在企業的實習實踐質量得不到保證。有些企業有技術保護方面的顧慮,不愿學生過多參與研發,因而多數學生只能從事簡單的生產操作,沒有更多機會提升綜合能力。
(三)校外導師指導力度不夠
一般情況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都會配備校外行業領域專家作為自己的實踐導師。但一方面,企業導師作為單位技術骨干,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在指導學生方面時間和精力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企業導師的職責和任務沒有被進一步量化細化,工作要求和規范不明確。總的來說,雙導師制沒有在培養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四)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畢業要求成果形式單一,只注重論文產出,忽視了對實踐項目等其他形式成果的評價,評價內容和目標也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應對策略與實踐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機械專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目前招生比例已占到全部碩士研究生招生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2022年出臺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要求,碩士專業學位應具有明確的職業指向,主要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結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實際情況,為進一步做好機械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完善畢業要求和評價
提升校內指導教師的實踐經歷要求,招生指標優先分配給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充足的橫向項目的指導教師,使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將企業的技術需求轉化為研究課題,助力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在畢業要求上,為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位論文選題要求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不再將“必須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畢業的硬性要求,而是改為學生獲取以下成果之一即可: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刊物上發表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參與的項目獲廳級以上獎項1項;作為負責人參加創新創業或科技競賽并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作為前5名申請人之一獲得發明專利1項。學校通過修改畢業要求,引導學生拓寬科研渠道,使學生能力評價更加多元化。
(二)創新導師組指導制度
傳統的單一導師制度,實現了導師與學生的點對點教育,但是囿于導師專業性強、研究方向單一的特點,培養出的研究生常常只在導師的研究領域學有專長。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鼓勵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師成立導師組(一般3到5人為一組),組員既有來自高校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指導經驗的教師,又有來自企業的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專家。校內第一導師制訂詳細的培養計劃,依據工作進度安排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指導;同時在中期考核和畢業答辯時將研究課題相近的學生安排到同組,并且至少邀請一名企業專家作為答辯評委,便于對研究生實踐質量進行考核和評定。
(三)校企共建培養基地
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高校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協同,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的時間和目標作出具體要求,鼓勵研究課題相近的學生到同一實踐基地實習,學生之間、導師之間充分交流。同時,鼓勵企業通過共建培養基地招收優秀畢業生作為后備力量,從而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校企產學研結合、協同育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機械學院與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年科研合作的基礎上,聯合培養機械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這一舉措既幫助企業解決了相關技術問題,又提高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
鼓勵學生組隊參加各類賽事活動,對參與相關學科競賽的學生,依據所獲獎項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以此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學校還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相關專業學術會議,并依據不同參與方式給予學生相應資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EB/OL].(2020-
09-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
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
(2020-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3]江芳妍.地方院校農業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研究:以G大學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4]李崢.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3(10).
[5]何嵐.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現狀及對策: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專業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
[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2022-09-13).http://www.
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2209/t2022
0914_660828.html.
[7]邵桂芳,劉暾東,王穎,等.基于導師組的研究生學術生態環境構建[J].高教學刊,2022(19).
[8]張文艷,蘇發強.推進地方院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思考與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1).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