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卿
摘 要:家校共育是促進初中班級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借助家校共育的協(xié)同作用,可充分優(yōu)化學生學習環(huán)境,構建良好班級氛圍。為此,作為初中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家校共育在班級管理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分析現(xiàn)階段初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通過增強家長教育意識、建立有效溝通機制、提供指向管理策略、開展家校共育管理、建立成熟反饋機制等方式引領初中班級管理高質量發(fā)展。本文對基于家校共育視域下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質量,進行了相應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053-03
家校共育對學生發(fā)展以及班級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所,通過將家庭與學校教育進行系統(tǒng)性融合,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加利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然而,在實踐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家校共育落實質量和效率。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師在推進家校共育的過程中,需充分關注班級管理問題,探索家校共育對初中班級管理產生的積極影響,以期規(guī)劃制定提高初中班級管理的共育策略。
家校共育對初中班級管理的轉型與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促進作用[1],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
首先,家校共育能夠有效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形成密切教育合作關系,引領學生思維成長,以此建立良好紀律意識和團結意識。班級管理雖然是局限于班級中的管理活動,但通過引入家庭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家長對學生在學校中表現(xiàn)的認知了解,掌握學生在紀律方面的短處和不足,與班主任教師共同引領學生強化紀律意識,并擁有較強的團結精神,能夠以集體榮譽為榮,共同營造輕松自然的班級學習環(huán)境,從而提升初中班主任教師班級管理質量和效率。
其次,家校共育還可以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通過家庭教育的有效參與,實現(xiàn)對學生全方位管理和關注。家長作為引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人,對學生性格特點和發(fā)展有著細致入微的觀察和了解。借助家校共育教育理念,加強班主任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可使教師對學生產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知,以此在構思班級管理策略的過程中,能夠精準把握問題學生的癥結所在,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優(yōu)化方案。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下,培育出具有極佳紀律性和組織意識的優(yōu)秀學生,有效推動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質量提升。因此,家校共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實踐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助推角色,應積極踐行家校共育機制,進一步增進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和溝通,不斷強化學生團結意識以及組織紀律性,助力班級管理精細化水平發(fā)展,以此營造良好班級氛圍,為學生學習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在現(xiàn)階段初中班級管理實踐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顯著問題,影響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與發(fā)展,需要通過加強家校共育教育管理,以切實降低管理問題對初中班級管理綜合效率的負面影響[2]。其中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未能建立良好溝通機制,是最為顯著的管理問題。家校共育作為一種復合型教育理念,對初中班級管理具有積極影響,利用家校共育可加強班級管理的針對性。但由于班主任教師在踐行家校共育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未能結合家校共育建立良好溝通機制,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溝通不暢,使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和問題,難以進行針對性管理,導致家校共育對初中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作用未能有效體現(xiàn)出來,繼而降低班級管理效率。
此外,部分家長對自身在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共育教育體系中的角色和責任定位認知不足,也是影響家校共育踐行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部分家長認為班級管理是應由教師全方位負責的管理任務,家長不應過多參與其中,未能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引領學生思維成長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在家庭中缺乏引導學生紀律意識成長的行為規(guī)范,因此難以發(fā)揮出家庭教育應有的教育價值,最終影響初中班級管理質量。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班級管理問題對落實家校共育產生的負面影響,并從問題角度出發(fā),探尋出更加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發(fā)揮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yǎng),以創(chuàng)造良好班級學習氛圍。
(一)增強家長教育意識,明確自身重要使命
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家長的參與度,只有不斷擴大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的參與占比,才能有效助力初中班級管理質量提升[3]。而為實現(xiàn)這一管理目標,需要積極開展豐富的家長教育,提高家長對家校共育的重視程度和教育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家校共育以及優(yōu)化班級管理中的重要角色與地位,更好發(fā)揮出家庭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輔助教師完成對學生的紀律意識引導和團結思維強化,從而引領學生充分融入于集體生活中,自覺遵守班主任教師所規(guī)定的班級管理規(guī)章和紀律。為此,班主任教師可定期展開家長會和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傳遞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使其不斷提升自身責任意識,與教師建立密切的教育合作關系,以期為接下來高質量班級管理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師應以家校共育作為重要思想,積極召開家長會活動,使家長能夠充分認識到家校共育對學生思維成長和形成良好紀律組織意識的重要作用。并以家庭教育講座的形式,對家長講解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繼而在家庭中為學生營造良好培育紀律意識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huán)境,督促學生積極主動遵守班級管理規(guī)章,與學生和教師保持良好關系。同時,也可傳遞一些實用性家庭關系處理技巧,幫助家長和學生更好完成交流溝通,以此為教師提供更多參考依據(jù),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基礎上,也能不斷助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質量提升。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利用多元管理方法,提升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與教師緊密合作,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教育環(huán)境,以促進班級管理的良性發(fā)展。
(二)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定期交流學生情況
通過對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可知,未能建立家庭與學校的良好溝通機制,是影響班級管理質量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4]。初中班主任教師在思考家校共育落實策略的過程中,應積極建立有效溝通機制,使教師和家長之間進行密切交流和聯(lián)系,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相互交換信息和意見,助力家校共育得以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有效落實,切實發(fā)揮出對學生學習成長和班級管理的助推作用。為此,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利用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設置溝通機制,使家長和教師能夠圍繞班級管理和學生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交談,從而更好在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中對學生展開規(guī)勸和引導,充分維護良好班級氛圍。
例如,對于線上交流機制而言,班主任教師可在學校官方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等交流平臺,開設專屬家校共育的聯(lián)絡網(wǎng),提供溝通工具,以便于家長能夠及時了解班主任的管理措施和班級的運行管理狀況,通過與班主任教師的交流和溝通,掌握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進展和潛在問題,以此在家庭教育中予以有效解決。同時,教師也可用電話、短信的方式定期向家長發(fā)送班級管理信息和通知,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情況。線下溝通機制方面,家長和教師可約定一個時間段作為家長和班主任教師的溝通時間,通過直面交流,更加清楚全面地交換信息,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xiàn),而教師也可以通過家長掌握學生在家庭中的動態(tài),充分達成教育共識,為學生紀律意識發(fā)展制定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案,從而創(chuàng)建良好班級環(huán)境。
(三)結合班級管理實情,提供指向共育策略
家校共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5]。班主任、教師需要結合班級管理實際情況,有效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轉型與發(fā)展,切實體現(xiàn)出家校共育在增強班級管理效率方面的助推效用。為此,班主任、教師應針對班級管理實際情況制定具有指向性的策略,使家校共育中的家庭教育可以更好服務于初中班級管理,從而達到理想化管理目標和效果,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共同推進班級管理的高效發(fā)展進程。具體管理流程如下:
首先,班主任教師應結合近期學生在班級紀律和管理方面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共育指導。如有的學生學習積極努力,但紀律性較差,嚴重影響班級氛圍。這就需要班主任教師利用溝通機制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以期在家庭教育部分引導學生強化組織紀律意識,能夠改掉不良紀律習慣,從而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和班級規(guī)定,切實發(fā)揮出家庭教育對初中班級管理中的輔助作用。其次,需要結合班級管理實際情況提供指向供應策略,以促進班級管理的精細化和個性化發(fā)展。不同時期的班級管理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每個階段的班級管理都存在需要著重強化的管理任務,教師應參照班級管理重點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制定指向性共育策略,更好滿足班級管理發(fā)展需求,以切實提高初中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質量。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和管理需求,借助家校共育的緊密合作關系,提出針對性管理策略,從而為初中班級管理高效發(fā)展提供助力。
(四)開展家校共育管理,維護班級秩序穩(wěn)定
開展家校共育管理是促進初中班級管理質量提升的重要舉措[6]。而在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中,通常以班主任教師作為領導者,結合班級管理規(guī)章以及學校制度進行細致化班級管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管理成效,但家校共育的融合不足,家長無法發(fā)揮出對班級管理的促進作用,從而影響家校共育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滲透與發(fā)展。為此,初中班主任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之時,需要積極探索家校共育的融合策略,使家長能夠全方位參與班級管理規(guī)定的制定和班級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充分提高家長的參與感,實現(xiàn)家長與班主任教師共同維護班級秩序的目的。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建立班級管理委員會,由家長代表組成,共同制定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監(jiān)督執(zhí)行情況,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實踐中來。同時,班主任教師也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定期圍繞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進行意見互換,采取合理應對措施,切實提高初中班級管理效率和質量,并對家庭教育進行必要的指導和支持,鼓勵家長積極配合班主任教師進行管理。此外,初中班主任教師也應經常開展班級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借助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和拓展訓練課程,不斷提高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情感,減少出現(xiàn)紛爭和沖突的可能,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五)建立成熟反饋機制,不斷優(yōu)化管理方法
為不斷優(yōu)化初中班級管理辦法,班主任教師需積極建立良好反饋機制,使教師能夠結合反饋意見,對管理制度的弊端和問題及時解決。為此,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在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充分重視家長對制度的反饋情況,建立成熟完善的反饋機制,了解相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使初中班級管理制度和策略得到最大程度優(yōu)化與強化。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定期組織家長展開管理交流會,結合近期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進行探討和交流,根據(jù)家長提出的意見糾正班級管理的漏洞和錯誤。同時,班主任教師需更加重視家長學生的反饋意見,通過分發(fā)調查問卷的形式,及時接收其對班級管理制度的建議。通過以上方法,既可有效加強教師與家長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可切實滿足學生需求,使班級管理制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以此進行優(yōu)化改良,有效推進家校共育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鑒于家校共育在初中班主任教師班級管理環(huán)節(jié)中所起到的優(yōu)化作用和支柱價值,教師應不斷加強對家校共育融合班級管理的探討研究,充分增強家長家校共育意識,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家校共育教育活動。同時建立有效溝通機制,與家長定期交流學生情況,并結合班級管理實情,提供指向性家校共育策略,以此切實改良學生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充分營造良好班級氛圍和環(huán)境,使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在家校共育的助力作用下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
(責任編輯:黃艷華)
[1]石德春.初中班級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進展:教學與科研, 2023(5):50-52.
[2]代西文毛.探討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家校合作[J].傳奇故事, 2023(21):39-40.
[3]陸蓮花.基于家校合育理念的班主任培訓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 2023(9):15-16.
[4]傅壽松.家校溝通是一門藝術——論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溝通[J].教育界, 2023(10):2-4.
[5]張曼曼.班主任做好家校溝通的三個技巧[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3(4):74-74.
[6]于彬.初中班主任優(yōu)化班級教學及管理的路徑探究[J].學周刊, 2023(2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