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黑主次力(1982~),男,藏族,甘肅迭部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多兒鄉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摘? 要:問題意識在人的思維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培養問題意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以及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在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問題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抽象的數學知識會具體化,這能使學生在思考中深刻理解學習小學數學的重要性。文章概述了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構建以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最后論述了以問題導向構建小學數學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向;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4-0057-05
數學的邏輯性比較強,同時又具有抽象性,小學生難以理解。在現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轉變了授課模式,不再是單純地講授知識,而是創設豐富、有趣的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具體教學情境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深入思考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這種提出問題的導入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追求學習,將學生的思維活動與老師的授課內容融為一體,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 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以老師講授知識為主,且以教師為主體,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增強學習效果。部分教師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輕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素質。所以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意味著教師應該科學設定教學內容,并組織各種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施差異化教學,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基于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
(二)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制約,有的教師仍未意識到設計問題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他們未能通過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進行有效的討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在課堂上僅是學習理論知識并做一些相應的練習題,學習過程非常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學生難免會對數學課產生厭煩、抵觸、畏懼的情緒,然后產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閑聊、打瞌睡等情況,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發展。
二、 構建以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
(一)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有挑戰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邏輯推理和創造性思維等能力來解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學生需要思考不同的解決途徑,并且嘗試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同時運用數學概念和原理來驗證他們的想法。這種思考和探索過程不僅能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還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數學的本質和應用,激發其思考和探索欲望。另外,這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他們可能需要尋找非傳統的解決方案或者嘗試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發展出獨特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教師設計有挑戰性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數學理解、邏輯推理和創造性思維等能力。
(二)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導向的數學課堂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更積極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問題導向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分析和評估不同的解決方案,選擇較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這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并做出正確決策。這種問題導向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他們今后面對各種挑戰提供堅實的基礎。
(三)發展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以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能夠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自主思考、獨立探索,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知識解決問題。這種自主學習的經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堅實的學習基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長期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和學習,不僅在數學領域,而且在其他學科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淺。
三、 構建以問題導向小學數學課堂構建的策略
(一)聯系實際生活,創設豐富問題情境
為了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能在切身體驗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投入度,還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將數學問題與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這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應用數學概念。
為了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有趣和生動,教師可以通過挖掘生活例子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的應用。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并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引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他們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這一課時,許多學生對圓的認識具有局限性,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以及圓的半徑、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其次,向學生展示一些帶有圓形的圖案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找出所有帶圓形圖案的元素。學完圓的基礎概念后,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如:“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視頻中的這些物品是圓形的呢?”接著,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生活中的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呢?如果將車輪設計成方形可以嗎,有什么問題嗎?”同時還可以將生活中的圓引入課堂中,讓學生思考平時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圓形的?以此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助力。
(二)設計啟發性問題,誘發學生自主思考
設計啟發性問題對小學數學課堂至關重要。它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增強其學習動力。它要求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尋找多種解決途徑。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他們在數學領域展現獨特的創新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培養合作與獨立學習能力,并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為未來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供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思考與百分數相關的問題?,F在教室是一個大商場,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同學作為商場的售貨員,再選擇另一位同學作為顧客去購物,商場上的商品標價都標明折扣的百分比。教師可以先問扮作顧客的學生:“假設你有300元,你能買到什么價格的物品?為什么?”另一位扮作銷售員的學生,就可以說:“我們這件羽絨服原價是800元,現在打75折,這件毛衣原價200元,現在打九折,這雙鞋子滿一百減50元?!贝藭r教師要向課堂上的其他同學進行提問:“打折后羽絨服的價格是多少?這雙鞋子打幾折?”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百分數的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來發現百分數的特點??梢宰寣W生調查他們班級或學校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并問:“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用百分數表示該比例?!睂W生可以通過統計數據,并計算出比例后用百分數來表達。
(三)以問題為驅動,鼓勵小組合作探究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討論。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數學知識。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探索,學生可以共同研究問題、分享觀點、協作解決難題,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們可以在小組合作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融會貫通,提升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實際的小組合作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向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小組合作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觀察和引導來確保每個小組都得到平等的參與機會和指導。通過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同時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調查班級中喜歡不同類型體育運動的學生比例,并提出“班級中喜歡哪一類型的體育運動的學生比例最高?試分析一下原因”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把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學生,并鼓勵他們在小組內相互協作和交流,讓學生們可以有效地完成調查任務。由一個學生負責制訂調查計劃,兩個學生負責在班級內收集學生對各種體育運動的偏好,記錄每位學生的回答,其余兩名學生負責整理和歸納收集到的數據,他們可以使用表格或圖表呈現不同體育運動的喜好人數,并計算出比例。最后小組成員一起繪制一份扇形統計圖,并互相檢查錯誤和遺漏。在課堂上再選擇一名小組成員分享小組數據分析的結果和合作過程和匯總遇到的困難。這樣的分工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責任感和溝通技巧。同時,學生們也可以從彼此的經驗和觀點中學習,共同提升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四)針對學情,設計分層次的問題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科學設計問題。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要在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問題,以滿足每個同學的需求,幫助每個學生取得進步。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理解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基礎性問題,帶領學生對教材上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邏輯性和發散性較強的復雜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其思維能力。
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在設計這節課的數學問題時,可以把問題分成兩個不同層次。首先是基礎層問題,它注重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理解、掌握計算小數乘法的基本步驟和應用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提出“一輛汽車以每小時95公里的速度行駛,行駛了4.5小時后,剩余油量為18.75升。如果這輛汽車的油箱容量為60升,那么行駛5小時后剩余的油量是多少升?”這一問題,讓學生可以挑戰自己,提高對小數乘法的掌握程度,并培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其次對進階層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可以與其他領域的知識相結合,如提出“假設當前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1美元=6.5元人民幣,小明有1000美元需要換成人民幣。請計算他能夠換得多少人民幣?”這一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學生需要將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轉換為小數形式,并使用小數乘法進行計算。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將小數乘法與貨幣兌換問題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匯率概念的理解。
(五)鼓勵提出質疑,鍛煉問題提出能力
學習來源于思考,而思考又來源于問題,這說明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出質疑,并積極培養他們的質疑精神和能力。通過質疑,可促使學生感受到質疑和解決問題的快樂。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或課題進行質疑,傳授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主動探索答案,解決疑惑。
首先教師要營造和諧民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質疑,以調動學生提出質疑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思考問題。對很少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調動其積極性,增強其問題意識。其次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讓他們認識到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會因為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錯誤就批評他們,不要讓他們產生畏懼的心理。當學生提出問題或分享觀點時,教師可以通過眼神交流傳達鼓勵和認可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參與和努力是被重視和贊賞的。而對不擅長表達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提出疑問,且給予充分表揚,使學生緩解畏懼的心理,促使他們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與應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圓規、量角器等工具在紙上繪制圓形,并觀察和測量圓的直徑、半徑、周長等。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并提出關于圓的性質和特點的問題。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疑問,如:“為什么圓的直徑是通過圓心的兩個點?”或者:“我們怎么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圓形呢?”對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提出肯定和表揚,然后再解答學生的疑惑。除此之外,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和嘗試,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疑問。例如,給學生幾個不同大小的圓形模型,讓他們進行比較和觀察,然后學生會提出問題:“為什么大圓的周長比小圓的周長長?”“通過哪些方法可以畫出一個完美的圓呢?”在這種實踐探究活動中,教師要保持耐心和尊重,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并理解每個學生的提問背后都蘊含著學習和探索的意愿。這樣的課堂氛圍和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六)加強師生交流,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對小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難度。如果小學數學課堂氣氛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焦慮和畏懼等負面心理,不利于其學習?;诖?,為了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避免其畏懼心理的產生,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保持微笑,積極友善地與學生交往,體現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教師應以親切和藹的態度進行教學和指導,并給予學生悉心的關注。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僅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答案,還要在學生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及時與學生溝通,提供指導和反饋。這樣做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和學習時遇到的障礙,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指導,幫助學生解答疑惑,使得學生可以更深入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和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另外,針對學生在思考時遇到的障礙和難點,教師應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軸對稱”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學完軸對稱的基本概念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舉行一個“軸對稱挑戰”小游戲。首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確保每個小組,每位同學都能參與課堂游戲當中。其次要求每個小組準備一些軸對稱圖形卡片,自己可以手工制作。每輪游戲,教師會抽取一張軸對稱圖形卡片并展示給所有小組。學生們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自己手中的軸對稱圖形卡片組合出與抽取的圖形相同或軸對稱的圖形。時間結束后,每個小組展示他們的答案,并解釋他們的思路和方法。教師評估每個小組的答案,對表現好的小組,要給予獎勵,對表現稍差的小組,要給予鼓勵和反饋,及時幫助學生指出錯誤。通過這樣的游戲設計,有助于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游戲中的互動和交流將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增強學習效果。同時,學生也能夠在觀察和分析他人的答案中,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
(七)巧設連貫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連貫的問題,通過解決一個問題來引出下一個問題。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串聯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種教學方法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讓每個問題都基于前一個問題的解答。首先在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概念、表面積和面積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3個具體的長方體和3個具體的正方體。其次,教師分別提供給學生一個正方體和長方體,讓他們觀察手中的物品,并設計教學問題“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在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后可以得出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并且每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也有6個面、12條棱,所有的面是相同的。然后教師繼續提問:“如果一個長方體的面積為60平方厘米,寬度為4厘米,高度為3厘米,那么它的長度是多少?”學生此時要根據長方體面積的公式進行計算,得出結果。教師再繼續提問:“如果一個長方體的兩個相對邊長分別為2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個相對邊長為5厘米,那么它的體積是多少?”教師先引導學生學習基礎概念,再練習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或體積,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聯系實際生活,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實施分層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幫助每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進步。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充分的思考中獲得知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和學科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陳麗娟.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問題導向策略例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2):98-99.
[2]仇曉芳.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J].求學,2021(40):59-60.
[3]顧紅莉.基于問題導向簡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6):38-40.
[4]郭蕾.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9):67-169.
[5]管蓉.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初探[J].學周刊,2022(28):48-50.
[6]孫彤.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31):80-83.
[7]王碧賢.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初探[J].學苑教育,2021(26):53-54.
[8]王雪瑩.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智力,2023(1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