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明 吳玉英 顏明珠 傅彩霞 潘燕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家庭藥師模式對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和疾病復發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
1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出院后采取常規隨訪及健康教育,研究組患者借助家庭藥師智能平臺予以建檔、藥物咨詢、藥物管理、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比較2組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2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健康教育掌握度及疾病復發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用藥與觀察、飲食與運動及疾病與健康等健康教育掌握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腦梗死疾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家庭藥師模式在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健康知識掌握度及降低疾病復發率。
【關鍵詞】 家庭藥師模式;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疾病復發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5-0014-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969
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或稱為輕型腦梗死)是臨床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非致殘性腦血管疾病。由于該類疾病患者預后較好且致殘率較低,患者出院后二級預防依從性不高,復發率增加[1]。有研究[2-3]發現,輕型腦梗死患者發生率約占到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1/3,90 d內復發率達到19%。輕型腦梗死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在廣東省輕型腦梗死患者中,中青年占比52.14%。這些數據提示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具有較高的復發風險,臨床亟須對其進行識別及強化院外延續管理。家庭藥師模式是隨著院外家庭延續化醫療發展應運而生的模式,通過醫療機構與患者建立聯系,便于藥師指導患者參與居家疾病管理及藥物治療[4]。家庭藥師模式在國內仍處于發展階段。有研究報道,藥師服務有助于提高首發腦梗死患者的二級預防依從性,但關于家庭藥師對有高復發風險的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將家庭藥師用于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探討家庭藥師對輕型腦梗死患者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和疾病復發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6.36±6.75)歲;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20例、高血脂16例、糖尿病10例、吸煙2例、酗酒2例;研究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43~68歲,平均年齡(55.40±7.67)歲;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23例、高血脂18例、糖尿病5例、吸煙3例、酗酒1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既往被確診為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理解力和神志正常,患者自愿簽約家庭藥師管理協議。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精神、意識、言語障礙,患者有藥物或酒精依賴,患者伴有語言、聽力及軀體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由神經內科醫務人員定期常規隨訪,觀察病情,指導臨床用藥及加強健康知識教育。
研究組患者出院后,借助家庭藥師智能平臺予以建檔、定期主動藥學服務及跟蹤隨訪,具體內容如下。(1)組建家庭藥師團隊。團隊成員均獲得由上級主管部分頒發的“家庭藥師資格證”。團隊負責人定期對組員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的家庭藥師加入對應醫生團隊。(2)建立居家用藥管理檔案。通過家庭藥師智能工作服務站為患者建檔,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期間藥物信息、居家藥學咨詢服務記錄表、居家用藥指導表、居家藥箱管理登記表、用藥治療評價表、隨訪記錄表和藥師滿意評價表。(3)藥物治療管理。家庭藥師收集患者居家用藥信息,包括當前神經功能癥狀、合并疾病、既往藥物使用史、早前實驗室檢測結果、當前使用藥物等。根據上述信息評估患者用藥指征、治療有效性、治療安全性及用藥依從性,分析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專科或主管醫師進行協商溝通,精簡患者處方及重整患者所用藥物。(4)藥物咨詢。家庭藥師針對居家患者進行個體化用藥咨詢,咨詢方式包括入戶解答或借助QQ群、微信群聊、電話或互聯網等。(5)疾病科普。家庭藥師為簽約的腦梗死患者發放藥物使用宣傳視頻或手冊,與臨床科室一起舉辦科普講座,利用自媒體、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微信群聊和QQ群為患者推送藥物使用科普文章。(6)家庭藥箱管理。家庭藥師指導患者做好居家藥品效期、存放及回收管理,例如告知患者用藥期間定時查看藥品盒上的有效期,優先使用近效期藥品,勿過多囤積藥品,定時清理變質或過期藥品。藥師為出院患者發放藥品或重整藥物時,指導患者根據藥品說明書正確存放。
1.3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均接受為期6個月的隨訪。(1)比較2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用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5]進行評估,量表中包括8個條目,如是否曾經忘記服藥、疾病加重或癥狀改善時有無減量或停藥、長時間離家或旅行時有無忘記攜帶藥物,總分為8分,評分越高提示用藥依從性越高。(2)比較2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度。采用自擬健康教育評價量表進行評估,量表主要包括用藥與觀察、飲食與運動和疾病與健康3個項目,各項評分均為0~10分,10分指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完全掌握,0分指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完全未掌握,評分越高提示疾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度越高。(3)統計2組患者6個月內腦梗死疾病復發率。復發指出院時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或消失,出院后再次出現腦梗死及相關神經功能缺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出院后用藥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用藥依從性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度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用藥與觀察、飲食與運動、疾病與健康等健康教育掌握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疾病復發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腦梗死疾病復發率為0%(0/50),對照組患者腦梗死疾病復發率為10.00%(5/50)。研究組患者腦梗死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63,P=0.022)。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指腦血管血流障礙導致腦組織發生缺氧缺血性改變甚至壞死。輕型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無明顯癥狀或癥狀較輕的腦梗死疾病,盡管存在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但癥狀均較輕微,不會遺留明顯的失語和偏癱等后遺癥。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往往認為住院治療后無需再繼續治療,導致其二級預防難以有效落實,進而造成疾病復發率增加[6]。調查發現,我國腦梗死患者90 d復發率為2%~7%,而輕型腦梗死患者90 d內復發率高達19%[7]。王清華等[8]報道,輕型腦梗死疾病90 d復發與用藥依從性差有關,用藥依從性差主要體現在未定期監測血糖和血壓、隨意增減或停用藥物。鄭麗莎等[9]研究發現,腦卒中患者依從性與復發有關,而治療依從性的提升能有效降低腦梗死復發率。因此,臨床需尋找合適的措施,加強輕型腦梗死院外管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小疾病復發風險。
家庭藥師是指通過簽約的方式,由藥師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家庭藥物治療管理。該服務模式最早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佛山市南海區醫管局和衛計局于2017年建立國內首個家庭藥師制度,同時建立家庭藥師智能管理平臺,為慢性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藥物服務[10]。徐柄林等[11]研究發現,在社區經家庭藥師開展藥學服務,有助于提高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用藥安全,減少患者治療費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腦梗死疾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家庭藥師模式能提高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復發率。家庭藥師模式對終生用藥預防復發的腦梗死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輕型腦梗死患者出院后,隨訪間隔時間往往較長且隨訪形式單一,無法與患者建立牢固的醫患關系,常規隨訪難以掌握患者實際情況。家庭藥師借助固定的管理平臺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隨時隨地掌握患者病情及用藥情況,利用即時通信軟件、門診及上門隨訪等方式為患者提供藥物治療管理、藥物咨詢。上述方式可使醫務人員、家屬和患者建立穩固聯系,建立完整及連續的用藥檔案,為輕型腦梗死患者提供更有優勢的院外延續性管理,提高輕型腦梗死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復發率[12]。
用藥教育的不足或缺失是導致患者出院后治療依從性差的一個重要原因[13]。不管患者增減藥物或停用藥物的理由是藥物效果不理想還是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心,其本質仍是患者對疾病及藥物知識認知不足。臨床藥師通過加強患者用藥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用藥與觀察、飲食與運動、疾病與健康等健康教育掌握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家庭藥師模式有助于提高輕型腦梗死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掌握度。隨著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改善,或者部分患者未遺留任何并發癥,患者服藥意識逐漸減弱。通過家庭藥師模式與患者建立穩固關系,能加深患者對用藥長期服藥必要性及疾病復發危害性的認知度,提升治療依從性,減小疾病復發風險[15]。
綜上所述,家庭藥師模式在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增強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以及減小疾病復發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吳小燕,陳婷,秦琴保.規范二級預防下老老年人輕型卒中復發危險因素分析[J].廣州醫藥,2016,47(3):61-63.
[2] 陳曉瑜,譚莎,王炎強,等.輕型卒中的病因分型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7,43(6):331-335.
[3] EBAID D,BIRD L J,MCCAMBRIDGE L J E,et al.Mood and cognitive trajectories over the first year after mild ischemic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22,31(4):106323.
[4] 陳宇紅,王國慶,石蓉,等.家庭藥師參與家庭醫生提供藥學服務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藥,2022,44(12):1900-1903,1907.
[5] 俞吉,冉爍,徐玲.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8條目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藥評價中的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20,18(11):63-66.
[6] 代珊珊,劉麗.輕型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影響其預后的相關因素[J].養生保健指南,2019(15):303-304,327.
[7]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國專家共識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輕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J].中華醫學雜志,
2014,94(27):2092-2096.
[8] 王清華,聶志余.輕型卒中患者發病90天用藥依從性及其預后與用藥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C]//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北京: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2015:542-543.
[9] 鄭麗莎,遲少華,莫莉,等.腦梗死患者標準化治療的依從性與復發的關系[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8,47(11):1008-1014.
[10] 吳曉玲,趙志剛,于國超.家庭藥師服務標準與路徑專家共識[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8,16(7):1-6.
[11] 徐炳林,徐頌敬,符艷芬.某基層醫院開展家庭藥師用藥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抗感染藥學,2019,16(5):781-783.
[12] 魏其秀,錢自華.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延續性護理模式在國內腦卒中患者中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2,29(12):1-4.
[13] 吳麗紅,劉宇,宋桂云,等.住院老年慢性病病人服藥依從性與健康素養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11):1803-1806.
[14] 周思行,劉添,李基煜,等.藥師指導聯合電話隨訪對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用藥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J].今日藥學,2020,30(7):495-497.
[15] 鄒綺雯,鄭桂梅,王振興,等.藥師對簽約家庭醫生的老年患者的藥學干預模式探討[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20,17(9):25-28.
(編輯:張興亞)
作者簡介:陳綺明,女,本科,主管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