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某高校教職工惡性腫瘤的發病與構成情況,為腫瘤的臨床防控、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調查分析2010年1月—2021年6月某高校發生的272例惡性腫瘤患者的登記資料,統計分析惡性腫瘤的構成、發病年齡、性別與時間趨勢。結果 某高校教職工發病前6位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共179例,占總數的65.81%。男性發病數最多的是肺癌,女性發病數最多的是乳腺癌。結論 某高校教職工惡性腫瘤的發病情況與國內報道相似,應在教職工中積極開展腫瘤預防的健康教育,學校及個人均應高度重視健康體檢工作,以期早期發現腫瘤,改善疾病預后。
【關鍵詞】 惡性腫瘤;高校教職工;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4-0019-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3-31
惡性腫瘤已成為現代社會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全球癌癥負擔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癌癥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占全球的23.7%和30.2%[1]。為了解某高校教職工惡性腫瘤發病情況及發展趨勢,對2010年1月—2021年6月某高校在編教職工惡性腫瘤患者的登記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探討惡性腫瘤發病情況,以期為高校職工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體檢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某高校在編教職工新發惡性腫瘤272例,其中男性186例,女性86例,資料來源于校醫院公費醫療辦公室的腫瘤病人登記,登記時間為201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以確診原發癌時間為發病時間,以病理診斷為依據,登記病人均需提供出院記錄、疾病診斷證明書,排除轉移癌。
1.2 方法
按年齡段將腫瘤患者分成7組,采用Excel 2019將不同類型腫瘤、不同年齡段發病人數錄入,數據以構成比進行描述性統計,統計分析發病惡性腫瘤的種類、發病的年齡趨勢、性別分布特點。
2 結果
2.1 惡性腫瘤發病的一般情況、年齡與性別分布
某高校在編教職工2010年1月—2021年6月新發惡性腫瘤272例,其中發病年齡29~95歲,平均62歲。發病年齡段首位80歲以上構成比31.62%,第2位70~79歲構成比25.74%,第3位60~69歲構成比16.54%,第4位50~59歲構成比13.60%,第5位40~49歲構成比8.09%,第6位30~39歲構成比4.04%,第7位20~29歲構成比0.37%,各年齡組中80歲以上老年組是惡性腫瘤發病的高峰年齡。從性別構成來看,男性186例,女性86例,男性、女性發病比例為2.16∶1,男性惡性腫瘤發病數顯著高于女性,隨著年齡增大呈增高趨勢,其中30~49歲年齡段的惡性腫瘤發病人數女性高于男性,而50歲及以上人群的發病人數則為男性明顯較高。男性80歲以上組惡性腫瘤發病數最多,而女性則為70~79歲年齡組發病數最多,見表1。
2.2 惡性腫瘤發病順位特點
272例惡性腫瘤分34種,前6位惡性腫瘤占總數的65.81%,發病序次為肺癌(23.9%)、結直腸癌(12.87%)、前列腺癌(8.82%)、甲狀腺癌(7.72%)、乳腺癌(6.99%)、胃癌(5.51%)。其中,男性患者除乳腺癌外發病前5位的惡性腫瘤為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女性患者除前列腺癌外發病前5位的依次為乳腺癌、甲狀腺癌、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見表1。
2.3 肺癌發病情況
2010年1月—2021年6月,肺癌新發病共65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2例,80歲以上年齡段占比29.23%,70~79歲年齡段占21.54%,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發病人數均高于女性,見表1、圖1。
2.4 前列腺癌發病情況
2010年1月—2021年6月,前列腺癌新發病共24例,80歲以上年齡段占比50%,70~79歲年齡段占37.50%,見表1、圖2。
3 討論
江蘇省是中國惡性腫瘤相對高發省份之一,《2017年江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惡性腫瘤位居江蘇省居民死因順位第1位,30.15%的死亡由惡性腫瘤所致,防控形勢嚴峻[2]。本研究對2010年1月—2021年6月某高校在編教職工惡性腫瘤登記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前6位發病情況依次為肺癌(23.9%)、結直腸癌(12.87%)、前列腺癌(8.82%)、甲狀腺癌(7.72%)、乳腺癌(6.99%)、胃癌(5.51%)。50歲以下惡性腫瘤發病占比12.5%,50歲以上發病占比87.5%,各年齡組中80歲以上老年組是惡性腫瘤發病的高峰年齡。從性別構成來看,男性患者前5位惡性腫瘤為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女性患者發病前5位依次為乳腺癌、甲狀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卵巢癌(與結直腸癌并列),其中肺癌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乳腺癌位居女性發病首位,男性惡性腫瘤發病數顯著高于女性,隨著年齡增大呈增高趨勢。這些發病構成情況與江蘇省基本一致[2],提示50歲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是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
有資料表明,江蘇省和全國及其他地方一樣[3],肺癌發病率從40歲開始快速升高,均在80歲以上組達到最高峰。根據登記資料顯示,某高校教職工肺癌發病情況與江蘇省基本一致,2010年1月—2021年6月肺癌新發病共65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2例,80歲以上年齡段占比29.23%,70~79歲年齡段占21.54%,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發病人數均高于女性。某高校2020年肺癌發病人數有所增加,可能是因為,從2020年開始學校組織體檢時將45歲以上人群由胸部X射線檢查改為了胸部CT檢查,使肺癌早發現、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開始,某高校女性肺癌發病人數有所增加。有文章報道,通過對我國近10年女性各癌種死亡分析也發現,肺癌的上升趨勢最為顯著[4],提示應關注女性肺癌發病率逐年增高的現象。據研究,不吸煙女性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動吸煙和在通風不良環境中長期吸入高溫油煙。因此,除了控煙、健康宣教外,還需考慮大氣污染、基因突變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5-7]。
本研究結果顯示,某高校男性前列腺癌在2017年發病人數增加明顯,這不排除與當年體檢新增了前列腺特異抗原腫瘤標記物的檢查有關。這項檢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發現率,這些數據表明適當增加健康體檢項目對于特定疾病的早期發現有積極意義。
有研究資料表明,近些年江蘇省惡性腫瘤的癌譜構成在悄然改變。發病前5位的食管癌、胃癌、肝癌等上消化系統癌種發病和死亡水平呈明顯下降趨勢,結直腸癌發病順位有所上升,還有多年來一直位居江蘇省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首位的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的是乳腺癌,江蘇省癌譜目前呈現發展中國家高發癌種和發達國家高發癌種并存的復雜現狀[2]。本研究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在某高校教職工中肺癌為發病首位惡性腫瘤,占比23.9%;結直腸癌為第2順位,發病人數較多,占比12.87%;前列腺癌為第3順位,占比8.82%;肝癌為第7順位,占比4.78%;食管癌第13順位,占比1.47%;乳腺癌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占比6.99%。這些結果與文獻結論較為一致,表明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部分教職工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結構與發達國家相類似,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超重和肥胖、運動量減少等均與乳腺癌、腸癌等的發生密切相關[8]。國際營養科學聯盟提出,保持適當體質量,減少脂肪類食物攝入,增加綠葉蔬菜、水果的攝入均是積極的防控措施。
綜上所述,某高校惡性腫瘤發病情況應引起學校和廣大教職工重視,除去基因、環境等內外因素的考量,個人應積極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保持樂觀生活態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學校應進一步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教育工作,重視并加強關于腫瘤的健康體檢工作,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BRAY F, 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2] 韓仁強,武鳴,繆偉剛,等.2016年江蘇省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2020,4(4):291-297.
[3] 王臨池,周金意,韓仁強,等.江蘇省2015年肺癌流行現況與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20,29(8):579-585.
[4] 姜申易,吳彬,于曉松.中國2004—2015年城鄉女性惡性腫瘤死因順位及死亡率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9,35(12):1706-1709.
[5] SHENG L,TU J W,TIAN J H,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lung cancer risk of nonsmoker in China[J].Medicine(Baltimore),2018,97(28):1389-1396.
[6] KO Y H,KIM S J,KIM W S,et al.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lung cancer among never-smoking women in South Korea:a retrospective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Korean J Intern Med,2020,19(10):283-288.
[7] XING D F,XU C D,LIAO X Y,et al.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J].BMC Public Health,2019,19(1):1377-1383.
[8] 解曄,李秋梅,楊文彬,等.江蘇省揚州市1973—2019年居民惡性腫瘤死亡流行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21,30(2):119-123.
(編輯:張興亞)
作者簡介:楊開艷,女,碩士,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