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堅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務和使命,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高度、增強高中生的道德品質。隨著教育觀念教育理論的不斷革新,高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中面對的問題也發生了改變。班主任應正確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秉持“創新思路,立德樹人”的堅定信念,積極創新德育教學方法、拓展德育教學思路。為此,本文就高中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圍繞“創新思維,立德樹人”的理念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教學 班主任 德育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提出,德育工作進入了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列入基礎教育的核心行列。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高中班主任要帶頭創新工作思路,加強對高中階段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學生的思想道德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品德,切實把“立德樹人”精神落實到教學管理工作中去。
一、百年樹人德為先
所謂“立德”,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高尚的品德,以道德為先鋒,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導。“樹人”則秉持“以人為本”的育人原則,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塑造人格、豐富認知。“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的指導性目標,是為實現“德才兼備”型人才培養計劃推出的重要舉措。高中班主任將“立德樹人”作為班級日常教學管理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既是順應教育改革對高中教學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化、落實新時代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徑。
就高中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而言,依靠“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走進學生的真實內心,與學生進行心靈的觸碰,進而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班主任將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由“說教型”過渡、轉變為“服務型”。
就教育大環境而言,明確“立德樹人”為德育工作指導性理念。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德育教育體系日益完善。高中班主任秉持“立德樹人”的德育理念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調動各方教育資源對德育教育體系進行不斷優化。[1]
二、直面挑戰促德育
依托新時代背景下“創新思想,立德樹人”的理念開展德育工作,勢必要打破“重技能輕品德”“重言傳輕身教”“重智育輕德育”等陳舊觀念中。[2]
高中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學生本身成長特性引發的難題。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方式,成為德育工作者應重點關注的問題。青春期的學生有著較強的逆反心理,他們在高中階段會經歷個人意志急速發展、情緒起伏不定、自我認知時強時弱的發展變化。這個時期的學生渴望獨立、渴望自由、渴望得到話語權。另外,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大多自尊心都很強,別人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或言語,都可能在學生敏感脆弱的心靈中泛起漣漪,如果不加以及時引導和交流,可能導致學生漸漸變得敏感、多疑,甚至自卑。因此,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應開拓新的教學思路,比如把批評教育改為激勵溝通,先了解原因,再進行情緒安撫,最后才是道理溝通。讓學生聽得進、勸得進,是引導學生改正向上的前提,而教師應將當眾批評改為一對一的聊天談心,先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才能把他們的思想問題解決在根源上,德育教育才能得到有效開展。
高中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的第二個較大的挑戰就是來自教育改革。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不妨將思路打開,創新視角另辟蹊徑。比如從學生家長角度著手,先引導家長改變陳舊的教育理念,將原本聚焦在知識和技能提升方面的目光轉向德育教育,通過組織教學講座、德育知識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進而達到家校合作促德育的效果。引導家長參與德育工作,不僅能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能幫助教師更加從容地應對新教育形勢提出的要求和挑戰,進而推動德育工作高效落實。
三、緊抓機遇施策略
(一)用平等觀念搭建溝通橋梁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先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激發學生共情之感從而促使德育工作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首先,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班主任可以適當轉換管理方式,由指令式管理轉變為情感型溝通,多以欣賞的發展性眼光看待學生,鼓勵學生。其次,認真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感,與學生開展平等對話。班主任應通過溝通交流與學生建立親密關系,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互動、交流、對話。當學生對班主任充滿信任、充滿依賴時,自然會在遇到難題的第一時間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有助于班主任幫助學生切實解決困難、適時進行心理疏導,繼而在無形中推動德育工作順利實施。
(二)靠班風班紀打造德育環境
班集體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公共空間,打造良好的班風班紀能督促學生相互提醒、互相約束。學生在嚴明的紀律督促下能夠逐漸形成自我約束能力,從而輔助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比如通過開展班會的形式輔助進行德育教育,利用班會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德育知識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內心。班主任通過對學生心理發展變化的密切關注,結合學生的發展,或通過傳統節日、紀念日等特殊節點開展德育教學活動,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在環境氛圍的烘托下,動態地利用集體班會活動,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促使德育效果明顯提高。[3]
(三)多方合作組建聯盟陣地
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庭教育對推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持續加強家校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推動家校協同作戰。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協同作用,班主任要在打造良好班風的基礎上拓寬德育通道,與科任教師一起構建多元化的德育教育體系。一方面,高中課程種類繁多,班主任無法隨時隨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心理變化,通過與科任教師的溝通了解,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行為表現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加強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推行力度,讓德育更好的貫穿于學生的整個高中生涯,為其全面進步、長遠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盡管新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受到家長、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并逐漸成為班主任開展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但仍不能忽視德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高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同時要注重自身素養的不斷提升,累積管理經驗,總結心得體會,讓德育工作在總結中得到優化,在反思中不斷升華,讓德育觀念切實抵入學生內心,促其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靜,朱曉宏.共同體精神:新時代道德教育的基本遵循[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11):4.
[2]馬國峰,張立場,湯保國.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0(4):4.
[3]戎靜.“模塊化”主題班會在新時代德育工作中的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20(S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