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微課程是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主要立足于現代教育技術,將其有效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和內容,還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
關鍵詞:初中數學? 微課程? 有效應用
引言
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融合了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微課程,已經成為了各學科教師都在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課題。因此,如何實現微課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也同樣受到了教師的關注與重視。
一、提高微課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微課程的質量
微課程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師以科學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來提高微課程的質量。首先,教師需要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來篩選微課的主題;其次,教師需要借助微視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知識;再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等,靈活掌握微課程的難易程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幫助;最后,教師需要注重微課程實施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教學提問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二)優化微課程教學策略
微課程是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欲望。而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提高微課程的有效性,教師還需要對其教學策略進行進一步的優化:首先要做到簡短精悍,在有限的幾分鐘內合理設計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并以制造懸念、開門見山、溫故知新等方式引出教學的主題;其次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邏輯思維,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智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助力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與和理解。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有效應用微課程的關鍵。為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立足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技術,來擴展自身的知識深度與廣度,并靈活掌控微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開展形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突破時空限制進行自主學習。[1]
二、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應用微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基于微課程進行課前預習
鑒于初中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在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程的作用和優勢,在課下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與學生保持實時聯系,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好基礎。
以“一次函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合理的微課程,以供學生課前預習時觀看:動態演示彈簧秤的工作原理,結合生活案例引出“一次函數”,加深學生對常量、變量等概念和關系的理解與掌握,并圍繞教學內容設置相關問題,檢驗學生預習成果的同時,也讓學生通過解答問題來明確自身在相關知識掌握方面存在的薄弱點。
(二)基于微課程進行知識講解
在以往的數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關于知識點的講解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多是被動接受,很少主動思考。而在微課程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構建出知識框架,其中的細節之處由學生自行補充與完善,這樣一來,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自主學習能力等都將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有效的提升,讓學生由以往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從而取得更理想的學習成果。
(三)基于微課程進行情境創設
創設教學情境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所創設的情境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還要具備一定的啟發性,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以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語言講解為主,很難僅憑語言和文字來創設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學生的交流熱情、學習興趣、探究欲望得不到有效激發,限制了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程,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性、啟發性、挑戰性的任務情境,以此來帶動學生的合作探究,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2]
(四)基于微課程進行知識總結
知識講解結束了不代表教學就結束了,教師還需利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夯實記憶的同時,梳理知識脈絡,構建更完整且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而微課程在此教學環節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豐富性、直觀性、便捷性等作用,以微課的方式幫助學生高效梳理教學知識點,避免學生出現遺漏、記混等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程是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結合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而提出的一種立足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方式,微課程的有效應用是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大趨勢,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構建更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為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全面培養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楚玥. 初中數學課堂應用微課程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周春梅.微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16):143.
[3]何臨紅.微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