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本文歸納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特征,并以《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為例,在分析學報發展現狀和存在不足的基礎上,從特色領域挖掘、辦刊隊伍建設、創新論壇發展、特色選題策劃、新媒體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期刊建設路徑,旨在為其他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助力我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設。
關鍵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路徑;《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3-0067-04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人文社科類項目:“科技期刊分級背景下高校學報發展路徑”(300102503603);2023年度陜西省出版科學基金項目:“高校科技期刊國際傳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23BSC34)。
一、引 言
科技期刊是普及科學技術、傳播科技信息、促進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科技期刊對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至關重要[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科技期刊的發展和創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國國情、適應科技發展規律的新論斷、新理念和新要求。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2]。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重要指示的指導下,2019年8月16日,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科技期刊發展道路[3]。
為了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落實《意見》,2019年以來,中國科協聯合各學科領域學會試點發布《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旨在推動我國科技期刊快速、高效發展[4]。2022年11月9日,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科技人才評價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不良導向,鼓勵科研人員把高質量論文更多發表在國內科技期刊上。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的發布,對于引導科技工作者將更多優秀成果發表在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辦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一方面有利于我國學者在優秀的平臺展示先進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為實現“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奠定堅實的基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對期刊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這個契機,有效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推進科技期刊與優勢學科的協同發展,開拓學科領域內多元發展的創新路徑,是科技期刊工作者亟需探討的課題。科技期刊發展水平各有不同,期刊建設路徑也不盡相同。筆者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以《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為例,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深入分析期刊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不足,針對性地探討期刊建設路徑,旨在促進科技期刊繁榮發展。
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特征
(一)學術聲譽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這是由其長期積累的學術影響力所決定的。學術聲譽是指期刊受學術界的認可和贊譽程度,反映了期刊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地位和貢獻。具有高學術聲譽的期刊通常具備以下特征:
1.歷史悠久:一流科技期刊通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這些歷史積淀為它們贏得聲望、信任和廣泛認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學術影響力:一流科技期刊通常在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較高的引用率,其刊載的論文和研究成果被廣泛關注,期刊影響因子比較高。
3.編輯委員會:編輯委員會由資深的學術專家和編輯組成,主要負責審核論文的質量、內容和形式,保證論文的學術質量和學術標準。
(二)學科范圍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通常涵蓋某個或多個學科領域,具有嚴格的主題限制和論文發表要求。學科范圍是指期刊所涵蓋的學科領域范圍,直接關系到期刊的學術價值和實用性。具有廣泛學科范圍的期刊通常具備以下特征:
1.多學科涵蓋:一流科技期刊通常涵蓋多個學科領域,例如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生物醫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以滿足不同領域的讀者需求。
2.學科深度:一流科技期刊在涵蓋多學科的同時也具有專業化的深度,以保證其學術水平和影響力。
3.學科前沿:一流科技期刊通常關注學科的前沿和熱點,以推動學科的發展和創新。
(三)學術標準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對論文的學術標準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是保證其學術質量和學術聲譽的基礎。學術標準是指期刊對論文學術質量和學術規范的要求和標準。具有高學術標準的期刊通常具備以下特征:
1.投稿要求:一流科技期刊通常會有明確的投稿要求和規定,包括論文格式、字數限制、圖表要求、出版倫理等,這些要求和規定可以保證論文的質量與可讀性,使論文更易被同行學者接受和引用。
2.審稿流程:一流科技期刊通常會有嚴格的審稿流程和標準。審稿人通常是該學科領域的著名學者或專家,他們會對論文的質量、內容、數據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評估和審查,并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以提高論文的質量和學術水平。
3.學術道德:一流科技期刊對學術道德的要求非常高,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包括禁止抄襲、剽竊、捏造數據、歪曲事實等),會立即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例如撤稿、禁止投稿等。
(四)國際化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具有國際化的特點,這是其能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廣泛認可的重要因素。國際化是指期刊具有跨國界、跨文化的特點,包括編委會成員、論文來源、出版范圍、語言等方面,具體表現為:
1.編輯委員會:一流科技期刊編輯委員會通常由世界各地的著名學者和專家組成,以保證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國際性。
2.論文來源:一流科技期刊的論文通常來自全球范圍內的研究機構、大學和實驗室,以保證其研究成果的國際化和代表性。
3.出版范圍:一流科技期刊通常具有全球性的出版范圍,以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讀者了解最新學術研究成果。
4.多語種發表:一流科技期刊通常支持多種語言出版,以便世界各地的學者和讀者下載、閱讀及交流。
(五)前沿性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具有前沿性的特點,往往關注并反映學科領域最新和最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及熱點。前沿性是期刊吸引讀者和作者的重要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關注熱點:一流科技期刊關注最新的學術研究熱點和趨勢,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
2.發表前沿性論文:一流科技期刊鼓勵并發表前沿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
3.特刊和專題:一流科技期刊通常會策劃和組織特定領域的專題或專刊,聚焦特定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反映學術研究趨勢。
總的來說,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具有多種特征,包括學術影響力高、學科范圍廣、學術標準嚴格、國際化水平高、具備前沿性等,這些特征可以幫助學者和讀者快速找到優質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進展,從而推動學術研究和相關領域發展。
三、《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現狀分析
(一)發展現狀
本文依托《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國內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從學術質量、管理體系、學術團隊、國際合作與交流四個方面來分析《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Journal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簡稱JACE)的發展現狀。
1.學術質量
JACE現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入選“建筑科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主要發表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巖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城市規劃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總結。目前主要作者群為高校教師、博碩士、科研院所研究人員,近5年共發表論文516篇,其中教授論文占比超過50%,基金論文占比約為99%,國家級基金論文占比約為80%。
2.管理體系
JACE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長安大學主辦的中文雙月刊,編輯部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嚴格遵循出版倫理道德與科研誠信制度,所有來稿均使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通過初審的稿件均實行雙盲審制,由編輯部和審稿專家嚴格把關,通過終審的稿件在刊發前與作者簽訂《學術誠信聲明》。JACE編校及印刷質量符合相關出版管理規定和行業標準,做到了精編、精校、精印,避免錯漏。
3.學術團隊
JACE編輯部現有編輯6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3人,他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結構工程、環境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學等,專業性強且與JACE優勢學科相匹配。JACE編委會由29位兩院院士、21位長江學者及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涵蓋了建筑科學與工程領域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專家學者,他們廣泛參與到期刊審稿、組稿等工作中,對保障和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報審稿人主要為建筑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專家學者,共計2700余人,協助編輯部對稿件質量進行把關。
4.國際合作與交流
為了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JACE以編委會為核心團隊發起了建筑科學與工程創新論壇,現已成為建筑科學與工程領域品牌性高端論壇,推動了學報的合作與交流。JACE現已被Scopus、CA、CSA等多個國外重要數據庫收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二)存在的不足
JACE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缺乏高水平學術論文。盡管投稿量較大,但稿件質量參差不齊,缺乏高水平、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論文,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報的發展。
2.國際化水平有待提升。盡管學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其國際影響力,但效果不夠理想,國際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3.出版時滯較長。受刊期和出版頁數的限制,學報目前的出版時滯較長,這可能影響作者的投稿意愿,并且難以及時反映最新的學術研究進展。
四、新時代JACE的建設路徑
目前,JACE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距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還有一定差距。針對其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期刊建設工作。
(一)把握優勢學科,深入挖掘領域特色
首先,JACE要關注所涉及學科領域的熱點問題和前沿知識,深入分析和解讀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形成高質量的綜述和評論性文章,提高期刊在該領域的學術權威性和可信度。其次,JACE要密切關注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結合國家科技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深入挖掘領域特色,鼓勵作者提交有價值的應用研究成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提高期刊的社會影響力和服務水平。
(二)重視人才引進,加強學術團隊建設
編輯是科技期刊發展的中堅力量,打造具有高水平、專業化的辦刊隊伍對期刊的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5]。在人才引進方面,JACE可以依托長安大學引進海外優秀學者、高層次人才等,吸引高水平學術人才加入科技期刊團隊。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可以組織編輯定期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引導編輯積極參與學術會議,在學習和交流中不斷提升業務能力,還可以選派編輯進行國際國內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編輯的國際出版視野,提升其學術交流能力。在編委團隊和審稿隊伍建設方面,可以依托建筑科學領域優勢學科,定期與同濟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長安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開展走訪活動,與專家、學者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吸納優秀學者加入專家庫,聘任高水平編委與審稿專家,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
(三)依托創新論壇,推動期刊發展
作為建筑領域高端品牌論壇,建筑科學與工程創新論壇(以下簡稱“創新論壇”)為JACE提供了宣傳平臺。JACE作為創新論壇的創立和主辦單位之一,首先,在全面做好論壇組織與策劃工作的同時,可在論壇期間開設主題研討會,邀請學術界知名專家探討當前熱點問題,深入交流并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為期刊提供優質稿源。其次,可以利用創新論壇的平臺優勢,開展主題調研活動,調查學術界對期刊發展的需求和意見,更好地了解讀者和作者的需求,為期刊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方向和策略。最后,可以在論壇期間舉行編輯與作者見面會,解答作者在投稿和發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作者滿意度和忠誠度,進一步推動期刊發展。
(四)關注科技前沿,策劃特色選題
關注領域前沿和熱點,挖掘出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才能吸引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投稿,并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JACE可定期選派編輯參加國內外重大學術論壇和會議,及時了解本領域及相近領域的學術前沿,開發稿源新渠道,挖掘重要學術資源,結合密切關注的重點科技前沿策劃特色選題,由編委會或特邀組稿專家牽頭組約優秀稿件、出版專題或專刊。同時,針對重點科研方向,增設特色新欄目(如智能建造、綠色建造專欄等),定期報道先進研究成果。
(五)借助數字化技術,提高國際影響力
在全球化、數字化背景下,知識傳播模式逐漸發生改變,學術出版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不可逆的發展主流[6]。科技期刊作為學術成果交流傳播的重要平臺,直接受到出版數字化的影響,因此需要及時進行變革。在成果傳播和出版時效方面,JACE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多種媒介渠道傳播優秀成果,提高自身知名度;通過與Aminer公司合作,利用大數據向建筑科學與工程領域學者進行精準推送,提高期刊影響力,吸引優質稿源;對已錄用但尚未出版的論文,在知網和學報官網進行網絡首發,縮短發表時滯,搶占優質學術成果首發權。除此之外,JACE還應加強國際出版合作,開展期刊間的文章交流與合作出版,探索雙語出版模式,為讀者提供豐富多樣的學術資源;借助先進技術和創新模式,集成先進投稿審稿系統、智能排版、精準推送、文獻檢索等多種復合功能,建設國際化、智能化數字出版服務平臺,更好地服務作者和讀者,不斷提高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五、結 語
隨著全球化和數字化的不斷深入,期刊建設也必須積極創新和探索,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發展趨勢。為響應國家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號召,本文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具有的特征和建設路徑出發,探討了提高學術聲譽、拓展學科范圍、加強團隊建設、推進國際化和數字化應用的重要性,并以JACE為例,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建設路徑,旨在為其他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助力我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霍振響,亢列梅,馬曉悅,等.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國特色內涵及其建設模式探討[J].編輯學報,2021,33(6):593-599.
[2] 央廣網.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EB/OL].http://news.cnr.cn/dj/20160610/t20160610_522366922.shtml,2016-06-10.
[3]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EB/OL].https://www.cast.org.cn/xw/TTXW/art/2019/art_b5da1323b57c4d16b779172ad533cd88.html,2019-08-16.
[4]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公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匯總》[EB/OL].https://www.nsfc. gov.cn/csc/20340/20289/58712/index.html,2021-11-05.
[5] 韓嘯,李琦.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出版現狀及編輯素養的提升[J].學報編輯論叢,2019(0):249-252.
[6] 游濱.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J].編輯之友,2016,243(11):36-41.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