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要】作為小學美術課堂的補充,課外美術創作活動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美術實踐創作,展現創意。對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兒童的主體體驗,促使他們審視自身生活,啟發童真創作靈感;理解學生的心理審美需求,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激勵童真創作熱情;開展讓學生樂于接受的審美評價,肯定兒童創作心理,贊賞童真創作成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外創作活動;指導策略
美術創作,是指人們以自身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觀察、體驗、分析現實生活,選擇、加工和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小學階段學生的美術創作活動,大多在美術課堂上發生,但其內容有局限性,且時間有限,多數情況下還不能讓學生的創作熱情得到充分發揮。而作為小學美術課堂的補充,課外美術創作活動,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美術實踐創作,表達童真童趣的創意。筆者結合多年經驗,初步探討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外創作活動中可以實施的有效指導策略。
一、尊重兒童的主體體驗,誘發創作靈感
“尊重”指尊敬、重視。在學校,尊重應是教師的教學態度。具體表現在課堂上就是要“充分尊重并釋放兒童的天性,尋找孩子在課堂上的生長點,關注兒童的情感與體驗,成就兒童個性成長、全面成長”。為此,筆者以“尊重”為出發點,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尋找靈感,對于屬于學生自己的想法和創意,教師不要過多干預,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學生。反之,對學生不夠尊重,會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和審美自信,使之在繪畫中無從下筆,手足無措。
例如,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我愛祖國”地圖繪色比賽,鼓勵學生采用繪畫的方式進行創作。教師在將活動的主題“我愛祖國”和相關要求告訴學生后,本著尊重學生的原則,先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進行組內討論和全班交流,以拓展學生們的思路。學生們紛紛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表達,有說畫少數民族小朋友的,有說畫各地美食的,有說畫特有的動物的……討論的氣氛非常熱烈。教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創意繪畫,適當給他們提出建議。在此次活動中,學生們充分表達了靈感創意,繪畫著色精彩紛呈,這是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成果。讓學生獨立思考,聯系自身經驗,誘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是小學美術教育的應有之義。
二、理解兒童的審美需求,激發創作熱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其中起指導作用。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過多,學生自己的想法會受到壓制,他們甚至會丟失自我,完全跟著老師跑,全班畫作一樣,千人一面;指導過少,學生能力不夠,作品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指導中,教師只有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輔導,才能不打斷他們自己的創作思路。
1.創作前的指導:簡要說明主題,引導學生順著既定的創作方向起步
美術創作前,學生對主題的理解程度一般決定了作品最后的呈現效果,如果學生不能正確、深入地理解創作主題,就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美術主題,就像寫作文一樣,圍繞主題寫作。
例如:元旦前舉辦的“幸福的年味”美術課外創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新年祝福。教師在學生們創作前提示他們:“本次創作活動是針對新年主題,你們過年時會做什么?怎么迎新年?中國人有哪些傳統的方式迎新年?……”用這樣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談一談,明確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創作。學生們在明確創作主題后,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開始個性化創作。
2.明確主題后的指導:展現豐富題材,引導兒童順著思路豐富儲備
當學生了解創作主題后,就要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但是學生們的思路往往比較狹窄,想到的內容不夠豐富。這時教師可以運用語言交流、視頻欣賞、作品鑒賞等多種方式,順著學生的思路,激發他們的想象,使他們的創意更加豐滿。
例如:在校外組織的《和平,讓世界兒童心連心》繪畫創作活動中,筆者考慮到“和平”這個主題學生接觸較少,大多不太知道怎么去表現主題,于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引導學生們討論:“同學們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和平?”學生們紛紛發言,提出和平鴿與世界各民族朋友這兩方面。接下來筆者出示一些優秀畫作,講述一些關于和平的小故事,帶著學生們觀看表現世界和平的視頻片段,等等。最后,學生很容易想到,創作的具體內容可以是各國國旗、世界著名建筑、手拉手心連心動作……教師的指導豐富了學生們的創作對象和內容儲備,對于具體畫什么內容學生能夠做到心中有譜,那么動筆繪畫就順利多了。
3.創作中的指導:強化細節處理,引導兒童優化技法
到了學生動手作畫的時間,此時教師還不能松勁,要進行個性化指導。有時候對同一主題,學生們的繪畫作品非常相似,這是教師個性化指導不夠的結果。教師要順著學生畫的內容,像講故事一樣,引導學生添加情節,完善細節處理。
例如:校內“童真形象娃”設計活動,是一次面向全校學生征集學校形象娃的美術課外設計活動。學生們紛紛回家準備,第二天就把設計稿帶來了。筆者發現他們的作品都差不多,因為都受到網絡參考形象的影響。那么,如何讓學生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形象娃呢?筆者一一與學生交流。筆者問:“你設計的形象娃叫什么名字?”學生回答:“童童和真真?!惫P者贊道:“名字取得不錯。他們喜歡在學校參加什么活動?”學生回答:“參加輪滑社團?!边@時筆者引導學生去想象一個小故事,于是順著學生的思路提問:“這一天童童和真真參加輪滑社團時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他們學會了什么新動作?你還有什么想法呀?”通過這樣的引導,更多的細節被挖掘、呈現,每個學生對細節的設想都有所不同。不同的細節被畫出來,自然畫面就有了童趣,作品就有了個性。
4.鑒賞后的指導:引導兒童進行審美鑒別,取長補短
在初步完成美術創作后,學生會相互欣賞作品。這時他們往往會取長補短,修改畫作。一些學生比較有主見,會堅持自己想畫的內容,還有些學生想移植別人的形象題材,將他覺得好的內容都堆砌在自己的畫中。每到這個時候,教師不應無所作為,要及時進行個別指導,告訴這類學生:別人好的內容未必適合自己,要順著自己畫的思路,堅持自我個性,有選擇地加以借鑒,而不是全部搬到自己的畫作中,否則作品就會缺少個性,影響畫面視覺效果。
三、開展積極的審美評價,觸發創作潛能
完整的美術創作活動要有評價部分。適當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審美能力和技藝水平。所以,在每一次課外美術創作活動中,教師要適時進行評價。
開展有針對性的正面評價。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美術作品的情況,教師要用學生能接受的語言,實事求是地給予肯定的、激勵性為主的評價。教師激勵性的言語,能促使學生在心中樹立起一個奮斗目標,從而發揮出更多潛能。而且,肯定的評價可以保護學生的創作之心。這樣,評價就能成為兒童美術學習的重要推動力。
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外美術創作活動中,學生作為創作主體,其體會和感悟會有很多,因此評價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比如,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作品哪里畫得好,哪里怎么改進會更好。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要先肯定學生的優點,再加入一些相對專業的建議,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師的評價。
在評價中滲透審美教育。評價不能只針對當下的美術創作,還要對學生今后持續的創作實踐有所幫助。因此要讓評價活動指引著學生的審美創作能力不斷提升。除了肯定之外,教師還應有所側重地進行美術教育,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主題、意蘊、意境的表現手法,學會畫面的處理、分割和透視、比例、色彩搭配,等等。像這樣的課外美術活動的指導評價,能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上不斷進步。
課外美術創作活動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讓課外美術創作活動成為學生童心童趣的表達途徑,讓他們的美術創作之路激情不斷,驚喜不斷。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馬臺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