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沖
〔摘? ? 要〕? 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為培養學生求知欲,可以將生活資源引入課堂,或者通過打造科學實驗空間,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熱愛科學,并逐漸培養科學思維。基于此,本文結合小學科學教學現狀,探究了借助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
〔關鍵詞〕? 小學科學;生活情境;培養;興趣;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2? ? 034-036
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趣味性,教師常通過創設多元化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情境中,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或探究某一事物,能夠實現深度學習。所以,情境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對挖掘學生思維能力也有一定效果。小學科學知識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填鴨式”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學生所需要的課堂應該是多元化、趣味化、靈活化的。所以,作為學生科學思維啟蒙的小學科學學科,更應推陳出新,大膽創立多元化情境。本文重點探究生活情境的創立途徑,以此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傳統科學教學模式依然沿用與其他學科教學相似的單一教學模式,如以教材為主線、以知識講授為主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即使現在稍有改變,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引導學生親身探究,但是所探究的問題和結論依然有照本宣科之嫌。小學生本身思維認知能力較弱,教師如果只是單純按照特定教學套路實施教學并規劃探究活動,那么學生將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長期處于這種學習情境下,學生思維被禁錮,無法擺脫教師思維的影響,且缺乏自主提問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和挖掘。科學教學需要為學生創造開放式的自主探究環境,但實踐發現,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仍離不開封閉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課堂上、教室內或者學校里所接觸到的科學探究資源是相對封閉的,而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中墨守成規的問題相對明顯。這就使得所構建的科學探究活動難以滿足學生創新性、探究性、獵奇性的思維需求。科學課堂單調乏味,無法激勵學生對科學問題展開自主分析、探究和深度思考。相比實踐探究活動和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探究而言,封閉的學習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此外,學習科學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那么將生活中的情境搬到課堂上,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而不是一直以來錯誤地以為科學就是造飛船、原子彈、進入太空等等非常遙遠的事物。同時,借助生活情境能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平常的生活中,熟悉的生活感吸引著他們自覺主動地進行探究,從而將課堂的主體歸還給學生,教師真正地成為一名引導者。
二、創立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一)創立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是學生科學啟蒙的重要階段,在小學課程教學中,科學學科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通過革新教學模式,讓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加有趣和靈活,從而充分激發小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思維。本文探索了生活情境創立對科學興趣培養的重要意義。
在教科版三年級《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一課中,教師可將生活情境融入課堂上,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如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對比的方法,對“水能夠溶解哪些物質”這一課題進行研究。由于課題貼近生活,引起了學生積極的求知欲。首先,教師將紅糖溶入水中,學生觀察并記錄“水慢慢地變成紅色”,借此現象可以清楚地向學生展示什么是“溶解”。“我們還知道哪些物質可以在水中溶解?”這一生活化的提問立刻將課堂推向高潮。激烈地發言后,教師放一勺食鹽于水中,讓學生觀察并記錄“水中的食鹽慢慢地看不見了”。“繼續添加食鹽最后會怎樣?”“生活中的其他物質和食鹽溶解能力一樣嗎?”教師借助生活情境,將本課內容自然而然地引出來,學生通過自己熟知的物質進行探究,以此深入理解水的溶解現象。借助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現象,引導學生通過現象探究本質,這就是科學的意義。
(二)創立實踐情境培養科學態度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很多實驗環節常常忽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墨守成規的實驗方法和實驗內容很難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對此,應深入挖掘教學資源,讓實驗活動豐富起來。科學知識與生活有直接聯系,可借助豐富多彩的生活資源優化實驗教學環節。如學生無意中發現的生活現象,可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和總結。
在教科版《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教學中,就涉及了科學小實驗。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將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如教師展示了鋼球和高爾夫球的實物,提問:“你們可以大膽地猜一猜這兩個物體哪一個更重些?”有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鋼球,鋼鐵是很重的。”部分學生則謹慎地說:“只通過看是不能判斷的,我覺得可以摸一摸和掂一掂來估計一下。”教師讓學生對實物展開了觀察和研究,同時要求學生用筆記錄下來,將重量和大小等指標進行詳細對比。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創立了生活情境:“如果兩個球同時被放入水中,它們會不會浮起來?哪個球會先浮起來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隨后,教師端來一滿盆水,同時將兩個球放入水中,學生瞪大眼睛觀察,并記錄了實驗結果。當學生的猜想落空時,更大的疑問在他們腦中旋轉。這就是科學的意義:以問引思,任務驅動,從而有效點燃學生的科學探究熱情,更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讓學生的科學思維逐漸成長。
(三)創立疑問情境導入科學知識
在課堂導入環節創立生活情境,可引導學生將生活與科學學科銜接起來,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視角觀察生活,發現神奇的科學現象。借助生活情境導入,讓科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在此環節中,我們可采用疑問情境導入的方式。在科學課程中,很多知識是學生已經了解的,但是具體原因又說不清楚,這個時候創立疑問情境,引人發思,開展課堂教學更有效。
如在《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營造輕松自在的課堂氛圍。教師播放學生喜愛的音樂,學生立即興奮起來,為精彩的課堂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教師提問:“為什么美妙的音樂會傳入我們的耳中呢?大家能夠聽出這個曲子是由什么樂器發出的嗎?”有的學生知識比較淵博,講述了耳朵能夠聽到聲音的原理,還對產生音樂的樂器進行了大膽猜測。通過問題的逐層深入,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聲音上。大部分學生通過互動討論和思考認識了“聲音的產生”。隨后,教師為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科學知識,打造了開放式的生活情境。教師敲了敲桌子,擦了擦黑板,又翻了幾頁書,講道:“這就是聲音,你們可以盡情運用你們身邊的物品制造美妙的聲音。”有的學生將皮筋套在鉛筆盒上撥動,發出美妙的聲音;有的學生通過有節奏地拍打桌子發出美妙的聲音;有的學生則用打響指的方式發出聲音。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驗證了聲音的產生需要振動。還有的學生腦洞大開,嘗試用一種物品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他拿出竹片和皮筋,將三條皮筋有規律地套在竹片上,輕輕拉動皮筋就產生了琴一般的聲音。可見,學生之間有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特點打造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科學本質的能力,同時也讓科學課堂升值。設疑導入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不由自主地將生活與科學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四)創立游戲情境培養科學素養
將生活資源融入科學課堂上可換一種方式優化學習效率,如借助生活資源搭建游戲情境。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也是開發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將生活與游戲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邊玩邊探究,在不知不覺中豐富科學知識,拓展科學思維能力。所以,游戲情境更利于提升科學教學效率。
創立游戲情境“我們一起做熱氣球”。學生首先疑惑道:“熱氣球那么大,我們能夠做成功嗎?”“熱氣球的材料是一種特殊材料,我們沒有呀。”“熱氣球是怎么飛上天的?我們做的也可以飛起來嗎?”教師道:“很好!你們有很多疑問,說明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接下來,我們就利用簡單的工具制作小熱氣球吧。雖然我們的熱氣球沒有那么專業,但是可以讓我們了解熱氣球的知識,讓我們知道熱氣球為什么會飛起來。”教師準備了塑料袋、紙筒、蠟燭和火柴等工具,引導學生隨機分成幾個小組。教師首先通過大屏幕播放了熱氣球帶人飛上天的視頻,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性。接下來,小組內學生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操作,有的小組立即想到“孔明燈”,可以用塑料袋和蠟燭制作簡易版的“熱氣球”。最后,小組展示制作成果。通過小組合作游戲,讓學生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有了更深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游戲活動結束時學生意猶未盡。最后,還可創設小游戲“空氣傳遞”,引導學生利用塑料袋裝空氣進行“傳輸”,從中了解空氣的性質。可見,豐富的生活小游戲讓學生逐漸養成樂于觀察和勤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五)創立助人情境培養科學責任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引導學生要樂于助人,生活中他們也確實表現出了這一精神并樂在其中。基于此,在科學課堂上創設助人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責任感。
例如在講授《日食和月食》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日食和月食產生的原因,再讓他們去模擬該實驗,很多學生興趣不大。教師這時候給出一個助人情境:古時候人們知道的知識少,當遇到一些異常現象就非常恐慌,甚至做出很多殘忍的事情。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遇到日食或者月食現象,你會怎樣解釋這一現象來消除他們的恐懼?”當學生發現只是用語言去描述達不到自己想表達的效果時,他們很自然地想到用模擬的方法來演示。為了幫助其他人,學生會盡可能地將實驗演示得非常清楚,尋找各種方法來實現模擬的效果。學生的責任感一直都有,在不停熏陶下,他們的科學責任感會越來越強,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將發揮不可小覷的力量。
三、結語
總之,生活與科學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充分融入生活資源,既能夠開闊學生視野,也能夠豐富教學模式,提升學習效率。教師應靈活創立生活情境,如借助生活資源設疑導入,借助生活資源創新實驗環節,借助生活資源搭建游戲活動,等等,以培養學生自主觀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科學學習興趣,為其今后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婷.融合生活?激發興趣:生活情境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J].小學生(下旬),2023(4):145-147.
[2]劉紅霞.小學科學課中生活化、童趣化探究情景創設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24):77.
[3]徐家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有效性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53.
[4]趙明芹.小學科學教學應立足于“生活”[J].甘肅教育,200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