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怡
著馬面裙,化美人妝,進大戲院看演出,逛老字號購名品……國風、國貨、新中式,已然成為年輕人新的流量密碼?!皣睙帷钡谋澈螅仁墙洕F象,也是文化現象。
現在年輕人越來越關注和喜愛傳統文化,已然成為國潮消費主力。他們既注重文化傳承,也敢于創新,是演繹中國文化的生力軍。這樣的“雙向奔赴”讓中國傳統文化被注入了時代元素,煥發了活力和生機。
文化在于傳承,傳承在于學習。俗話說“學習要趁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國學文化更是如此。近年來,非遺文化進校園的活動在各地展開,不少學校的“開學第一課”,非遺文化成了主角。甘肅省鎮原縣就將歷史博物館搬進了幼兒園,以數字科技賦能,將一件件文物以3D 模型還原后展現在孩子們眼前,將文物的內涵故事變成具象的可視化內容,虛擬與現實結合,讓孩子們感受家鄉歷史文化魅力。廣西省龍州縣多所小學將壯族、瑤族等多民族非遺文化引入校園,開設非遺花燈、民族體育、天琴悠悠、舞龍舞獅等各具特色的校本實踐活動,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教育各環節,讓學生們講述自己體驗的非遺故事,這些“組合拳”讓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薪火相傳。非遺文化在校園生根,讓傳統文化不斷滋養孩子溫潤幼小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他們的文化自信。
文化不僅僅是傳承,更難的是守正創新。像被電影取代的皮影戲、退卻了神秘光環的川劇變臉等等,在年輕人的創新下打破了“小眾”“式微”“下坡”的趨勢,讓社會再度聚焦。
最近在網上爆火了一個視頻:“00 后”在火鍋店表演川劇變臉,一開始還是正常的京劇臉譜,突然換成了哈士奇,再一抹變成一張流行表情包,讓觀眾和網友驚呼不已;有畫手在臨摹吳鎮的雙松圖時,腦洞大開,將湯姆貓融入其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有網友別出心裁,配合音樂,讓皮影也跳起了科目三……“從沒想過‘成何體統’會從我嘴里冒出?!庇芯W友這樣吐槽。有些人不支持這種創新,覺得這些現代元素和傳統藝術格格不入。但更多人表示支持,認為用現代年輕人的思維打開傳統文化,會吸引更多人觀看了解,這是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皞鹘y,并非固步自封,而是繼往開來?!本W友們這樣力挺。
其實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嘗試,讓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符號這是需要也是必然。只有傳統與時代結合,才能讓傳統文化走進社會大眾,走得更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