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有機統籌、密切融合線上線下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它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打造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全面發展。以此為線索,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以教育信息化2.0為現實背景,打造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功能和優勢,確保課堂教學深入發展,推動課內外有效聯結,為學生素養培育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語文教學;混合式模式;線上線下;核心素養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廣西數字資源應用研究專項課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設計策略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2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蔡道健(197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華僑小學。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以此為背景,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要對照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打造混合教學模式,將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整合,構筑完善、多元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塊,為課堂教學、課外語文實踐活動等提供堅實支撐,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
一、教育信息化2.0下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的實踐價值分析
(一)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活力和動能
從小學語文教師的角度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方法,能夠改變固有的語文教學面貌和樣態,確保教學工作更為豐富、多元,這是對傳統教學的有效革新。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斷變化,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基本態勢,小學語文教師可用的素材、資源、工具更為豐富,語文教學活力顯著提升,動能不斷增強。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拓展師生互動空間,使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更為緊密。這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活力與質量,對學生是很好的激勵和引導。
以教育信息化2.0為契機,全面推進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能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信息化素材、數字教學資源,教學空間更靈活,教學范圍得到拓展,教學的活力和動能大大提升[1]。
(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推進信息化教學、混合式教學,一切教學工作要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應用能力,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從這個維度看,混合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能夠助推教學的轉型升級,確保學生從中受益。
統籌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能為打造“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提供助推作用。比如,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搜集互聯網資源和優秀案例,引入數字化教學素材,借助易于理解、生動鮮活的趣味性故事和典故,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意蘊悠長、博大精深,進而掌握閱讀、理解和應用文言文的方法。
二、教育信息化2.0下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及應用思路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開放式語文課堂
教育信息化2.0為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教師要以此為引,革新課堂教學策略,將“大課堂”理念落實到位,切實提升教學的綜合水準和品質。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讓混合式語文教學成為可能,能夠破除傳統的“小課堂”的束縛,使得課內外的聯系更為密切。借助信息化技術、載體、平臺和工具,教師能夠打造更為開放、包容的語文課堂,實現課堂內外的密切交融,讓語文課堂的邊界得到拓寬,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課外探究中磨礪知識技能,逐步提升學科素養[2]。
例如,在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4課《曹沖稱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這篇課文的結構和主體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文講述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稱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演示有助于學生走進課文情境,梳理曹沖的“稱象”思路,從而全面理解課文知識。之后,教師可以預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對生字、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課文各個自然段的中心內容,并總結全文主旨。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外作業,通過云班課、教學通等軟件設計探究任務,要求學生閱讀相關資料,深刻理解“曹沖稱象”的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類似案例,記下自己的感受與心得。如此開放式的語文課堂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讓課內外的聯系更為緊密,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知識與技能。
(二)開發線上線下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素材
以教育信息化2.0為重要契機,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時,要注重線上線下的有效統籌,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重點,推動教學的有效轉型和深化。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夠助推課堂教學的深化,同時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實現教學有效升級[3]。教師通過開發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能夠降低知識學習和掌握的難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驅動,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中進一步明確目標,完成知識技能的鞏固。圍繞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教師要分析現有的教材內容,對教學資源加以統整,同時搜集和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素材。具體而言,開展線上線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工作,語文教師可以著重從如下方面入手(見表1)。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的當下,借助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與應用,能夠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統籌,確保語文教學素材更為豐富、多樣。如表1所示,開發“現有教材資源”“互聯網教學資源”與“本土特色資源”,有助于增強語文課程線上線下教學的聯系,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功能。例如,在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4課《火燒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一方面對現有教學資源加以整合,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另一方面,開發數字資源,將《火燒云》的優秀教學案例、多媒體課件進行整合,提升課堂教學深度,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另外,基于本土化資源的開發,教師可以設計課外探究任務,如要求學生在傍晚仔細觀察火燒云的景象,并與課文進行對比,記錄個人的感想與思考,完成觀察筆記。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課內課外密切融合,線上線下形成交匯,學生的課堂學習向課外延展,多元化教學素材的功能和優勢得以彰顯。
(三)構建語文興趣小組,錘煉學生實踐技能
以教育信息化2.0為重要起點,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要具備時代性特色,彰顯現實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內外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成長。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和載體,打造語文興趣小組,推動學生在合作、互動、探究過程中形成新思想,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書本邁入現實,錘煉應用技能,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語文興趣小組可以驅動學生在互動合作中增長語文知識和興趣,并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科思維,提高應用能力。
1.組建課堂學習小組,提升學生互動能力
從學生興趣培養的角度入手,教師可以組建課堂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各展其能,在頭腦風暴、思維交鋒中解讀知識要點,實現深度學習。比如,在《牛和鵝》的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對“牛和鵝的特征”“人是如何看待牛和鵝的”等議題進行探討,以增強學生探究的主動性,提高其知識水平和互動能力。在互動學習的狀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積極性與想象力,展現自己的思維能力。
2.打造課外互動小組,錘煉學生實踐能力
教師可以打造課外互動學習小組,通過互聯網發布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外針對特定議題開展合作探索,錘煉學生的實踐技能。比如,在《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外學習中,要求學生針對“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及“如何保護地球”兩個議題開展實踐探索,發布線上任務,要求學生分組、限時完成。在這一課外小組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調查、分析等方法完成任務,將課堂所學應用于實際,能夠磨煉實踐技能和培養人文素養。
3.構建線上合作小組,增強學生探究能力
教師通過云班課、教學通等軟件發布線上合作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針對疑難點開展線上探究。探究過程中,教師全程監督、引導,最后加以評價,以此培育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知識素養。以線上互動學習為支點,學生可以開展“云探究”與“云合作”,充分釋放自己的思維活力,提升在線學習效能。
(四)密切聯系生活元素,推動語文知識遷移
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要求教師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密切融合起來,打造課內外交融的教學體系。在此導向下,語文教學工作要有的放矢,體現學生的求知特性,同時展現生活化特色。運用信息技術推進相關工作,將生活化元素滲透于課堂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體驗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4]。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語文學習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其行為習慣和學習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語文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的這種身心特點和需求,合理打造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生活化元素,推動語文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例如,在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秋天的雨》與《聽聽,秋的聲音》兩篇課文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利用云班課軟件推送課外閱讀與探究任務,要求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秋雨,聆聽秋風,在沉浸式的感受、探索中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領會兩篇文章的立意、風格與思想主旨。比如,秋天的雨,綿密而細膩,既象征著豐收,也有著萬物沉寂的意涵;秋天的風,涼爽而蕭瑟,“唰唰”“??”的聲音讓人陶醉。學生在探究任務的指引下,在現實場域中進行觀察、體驗和思索,對“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形成深刻體會。通過實踐探究,學生可以對課文形成獨特的理解,生發出鮮活的生活感悟。在學生線下探究期間,教師還可以通過云班課發布讀寫訓練任務,要求學生將所見、所思、所感記錄下來,寫隨筆、日記、實踐報告等,完成語文知識的正向遷移,切實增強知識應用能力。
三、總結
綜上,以教育信息化2.0為背景,小學語文教師要秉持混合式思維,將線上線下教學密切融合起來,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和素材,打造更開放、包容、可持續的語文教學形態;要以現實生活為重要切入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教學走深走實,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映梅.“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J].語文新讀寫,2021(20):68-70.
[2]薛嬌.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8):46-47,60.
[3]楊萍,魯家元.智慧課堂環境下混合式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3(7):70-72.
[4]馬星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混合式教學探究[J].現代教學,2021(合刊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