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
[摘要] 小學語文教學要發揮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的作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的思想性。本文立足弘揚新時代教育主旋律,傳承革命奮斗精神,探賾創新綜合性學習,憑借形豐內深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活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解碼”紅色題材情境教學的精神圖譜,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探索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情境教學的高效實施方式,覃思搭建學習與活動有機融合的應然要旨,為新時代小學生構建堅實的“紅核”精神譜系。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紅色題材;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文本蘊含著近現代中華民族獨特的奮斗精神、文化基因和家國情懷,是獨具特色的民族標識。傳承紅色文化,賡續奮斗精神,是引導廣大小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紅色“傳家寶”。小學語文低、中、高三個學段的紅色題材內容螺旋上升,接續進階,確定了少年成長的原點坐標,其所蘊涵的紅色文化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本質體現。
綜合性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情境教學,教師要基于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借力統整綜合性學習活動,深入關聯學習情境,深刻把握紅色題材文本內涵,關聯當下學習生活的認知與體驗,用豐富多樣的情境學習活動,將學生帶回到那個“為有犧牲多壯志”的紅色年代,把紅色基因烙印在新時代小學生茁壯成長的精神“富礦”里。
一、創建多元校本活動,分類統整情境
對于創設學習情境,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
綜合性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情境教學的基本形式:文本教學+手工類綜合性學習/藝術類綜合性學習/創作類綜合性學習/表演類綜合性學習/實地類綜合性學習(跨時空拓展,不囿于時間局限)等。對于綜合性學習的延展方向,手工類綜合性學習有紅色剪紙、紅色扎染、紅色雕刻、紅色編織等;藝術類綜合性學習有紅色書畫、紅色攝影、紅色手抄報等;創作類綜合性學習有紅色詩詞創作、紅色劇本創作、紅色小小說創作、講紅色故事等;表演類綜合性學習有紅色“微宣講”、紅色戲劇表演、紅色歌舞表演、紅色經典朗誦、紅色情景劇表演等;實操類綜合性學習有尋訪紅色人物、祭奠革命先烈、紅色影視觀賞、紅色研學旅行、參觀紅色基地等。
二、共享多樣校本場域,指向實踐情境
學習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教師要以綜合性學習為切入口,整合紅色題材文本內容及史料,著力構建綜合性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情境教學的新樣態?;诖耍旅嬉允止ゎ惥C合性學習為例,探索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校本情境教學課堂實踐的樣態。
1.扎染——致敬國旗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一文將中國共產黨人開天辟地的萬丈豪情,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當家做主的萬分欣喜滲透在字里行間。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第一次冉冉升起時,人們內心無比激動。教學至此,學生亦是心潮澎湃,開國大典的盛況讓課堂達到高潮。這時,教師將利用扎染這一傳統工藝來制作國旗的活動引入教學拓展活動環節,引導學生親手制作一面五星紅旗。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布料裁剪成若干大塊和小塊,在教師的指導下調好紅黃染料,然后將布分別浸泡在染料里,隔一段時間上下翻動,待全部上色后將布料撈出晾干。接下來,學生對照著國旗上的五顆五角星,用黃色布料剪成一大四小五顆五角星,用針線依次縫在紅色布料上。在制作過程中,各小組分工合作,用心縫制。不一會兒,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學生們的精巧制作中誕生。
扎染這一傳統工藝,對于小學生來說充滿了神秘感,而在扎染的過程中,學生們遇到了諸多問題,大家齊心協力想辦法不斷嘗試,終于將問題一一化解。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新中國的誕生經歷,雖歷經艱難險阻,卻始終有“雄健國民”為之奮斗不息,發人深思。
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初識了扎染傳統工藝,初步習得了技藝。而且,這樣的課堂教學基于綜合性學習視域下的手工類紅色題材——扎染解碼《開國大典》,構建起“一課一得”的校本情境教學新樣態。
2.柳編——點亮心燈
六年級上冊《燈光》一文中二十二歲的郝副營長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將來的孩子們能在電燈下快樂地讀書學習。一個革命者的夙愿不是期望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而是熱切盼望未來孩子們能在電燈下學習。這燈光不僅是一束溫暖的光,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對光明未來的篤定??梢哉f,這燈光是革命者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神圣載體。在教學郝副營長深情講述之時,帶著對革命者的感恩與敬佩,教師指導學生一起用安徽阜陽特產杞柳,按照阜陽地方特色柳編工藝手工制作那盞“心中”的電燈。
學生先將長短不一的杞柳放在課桌上,選好若干根經樁,然后采用平編的手法圍繞經樁呈扇面將杞柳一圈比一圈大地編織下去,直至纏邊完成,電燈雛形已然形成,最后就是在燈罩的中心下部平編出一個燈泡,手法大致相同。在編織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勒緊壓條,確保疏密有度,條條緊湊,經緯有序。
學生在柳編工藝實操過程中,需要反復練習,有恒心有毅力,最終才得以成功。柳編這一有著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讓學生癡迷其“芳容”,此時的這盞“電燈”不僅是一項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一種載體和媒介,傳承著革命者的理想愿望和矢志追求,寄托著學生們的景仰追思。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綜合性學習視角下的手工類柳編工藝,感悟到“電燈”的來之不易。飽含革命烈士汗水與心血的“電燈”,無數個郝副營長的“心燈”,照亮了后輩們勇擔使命的前進之路。本項活動融“手藝”于文本,讓小學語文校本情境教學的豐富底蘊與獨特魅力得以彰顯。
3.剪紙——再塑英雄
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一文再現了一個抗日少年英雄的光輝形象。雨來機智敏捷、敢于直面敵人的威脅,把中國人尤其是中華少年的勇敢表現得淋漓盡致。文中的雨來血肉豐滿,在民族大義前凜然不懼,在鄉野生活中俏皮機敏。學習至文末,當大家都沉浸在痛失小英雄雨來的悲憤之中時,教師用多媒體呈現剪紙作品,雨來從蘆葦叢中,露出個小腦袋,像鴨子一樣抖掉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鼻子,扒開蘆葦,向大家問道,鬼子走了?至此小英雄雨來的形象陡然高大豐滿,活生生地停駐在讀者的腦海里、心房上。在此點睛之時,學生對小英雄雨來整個人物形象有了完整和全新的認識。
此時,教師組織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剪刀和紅紙,一起用剪紙這項傳統技藝來創作自己心中的小英雄——雨來。同桌分工合作,先將構思的人物形象簡單地畫在草稿紙上,當“胸中有丘壑”之時,剪裁起來也就易如反掌了。一切準備就緒,大家小心翼翼地開始裁剪,既要精心剪出人與物的細微點,又要勾勒活化出人與物的流暢線,還要鋪排出人與物的整體面。學生左手拿紙,右手握剪。手起剪落間,小英雄已出。蘆葦叢中,一個圓溜溜的小腦袋,頭發濕漉漉的“新”雨來,正扒開蘆葦說著什么。
雨來的光輝形象在學生心中醞釀積淀,剪刀和彩紙在學生手中翻騰起伏。學生將文字描述轉化成腦海中的人物形象,于剪裁中再塑小英雄新形象,通過綜合性學習視角下的手工類——剪紙這項傳統技藝進行文學人物再加工,對于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校本情境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高附加值”。
4.根雕——雕琢形神
六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一文以令人動容的筆觸,把一個忠于職守、舍己為人、愛護同志的老班長刻畫得栩栩如生。在老班長的悉心照料下,大家一路相互扶持,彼此鼓勵,眼見已到草地盡頭,看見了連綿起伏的山峰,走出草地的希望就在前方,然而這時老班長由于長期忍受饑餓卻暈倒了。彌留之際老班長讓“我”轉告指導員,他沒有照顧好我們,沒有完成任務。此時,一個嚴于律己,把革命事業作為畢生追求的共產黨員形象躍然紙上。教學至此,老班長矢志不渝、無私偉岸的高大形象已在學生的心里牢牢扎根。
經過前期在校內開展的根雕工藝知識培訓,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根雕創作手法。這時,各小組拿出樹根,大家分工明確,準備用兩周的課余時間一起動手創作一尊“忠誠老班長”根雕作品。樹根一放在大家眼前,學生們就有了些許靈感。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說出了自己的構想和創意,有人否定,有人補充,主雕者集思廣益,采納優質方案著手雕刻,時而低頭冥思苦想,時而手持刻刀上下來回。根雕漸漸有了雛形,細微之處再用心雕琢。當各組根雕完工后擺在大家眼前,大家仿佛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水塘邊,老班長躺在“我”的懷里,眼神堅定地望著起伏的遠山,慢慢從衣袋里掏出一只金光閃閃的魚鉤。
根雕這項傳統技藝源于自然的鐘靈毓秀,更展現了中華民族能工巧匠的豐富想象和精心創作。當學生讀懂了文本內容,參悟出文本內涵,“忠誠老班長”這一根雕作品就已在他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此類語文教學活動便成了靈動的藝術創造,傳承了紅色文脈。
三、觸發多元育人“按鈕”,深化內涵情境
以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為抓手,觸發基于紅色題材校本特點的情境教學“按鈕”,這樣使得小學生對于紅色文本的理解有了依托載體,搭建了時空相通、教學雙贏、共生共情的理解文本思想的平臺。將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機融入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校本情境教學中,有助于解決紅色題材對于新時代小學生的陌生感、距離感這一難題。此舉不僅落實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精神塑造與培根鑄魂,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傳承紅色文化的基礎上,以多維度、多視角踐行了文本的載體功能,用校本學習實踐活動闡釋了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與精神要義。
研精覃思綜合性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校本情境教學,促成了學生能力與精神的“雙優”。校本情境教學中著力從“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關注成長”“關注時代”六個方面提高小學生感知與理解文本的能力。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文本旨在固本培元,弘揚紅色革命文化,積聚紅色基因力量,培育學生思想道德的“紅核”。綜合性學習活動則著力培養小學生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立足校本情境教學,在兩者“雙向奔赴”融合的進程中,構筑了新時代小學生素養形成和精神成長的育人高地。
總之,綜合性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紅色題材校本情境教學的出發點及歸宿,無疑使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更加行穩致遠,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更加篤定堅實,課程育人更加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姜凌佳.明晰價值 凸顯融合 ?精準施教——高年段革命傳統教育題材類課文教學探析[J].小學語文,2021(Z1).
[2]高杰,湯慧.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紅色革命類文本的編排及其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20(29).
[3]張衛其.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的教學價值、落腳點及教學方法[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1(03).
[4]范有鳳.紅色研學:多維度語文學習,為人生打好底色[J].中小學班主任,2022(22).